电池以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84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设备。电池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开口;极组件,所述极组件穿设于所述开口;绝缘结构,所述绝缘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和所述极组件之间,以将所述极组件与所述金属壳体相绝缘,所述极组件、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三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间隙处。第一部分用于隔绝极组件与金属壳体,第二部分用于填充间隙,从而有利于降低在水汽存在条件下金属壳体与极组件短路的概率,进而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此外,还有利于降低电池的工艺复杂性以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穿戴产品的发展,用电设备朝着小型化、多样化发展,同时电池的形状也具有多种。电池朝方形、圆柱形及其他异形方面发展,这就为电池的设计及封装制造带来了挑战。一类采用金属外壳的电池,为保证电性连接及制造成本,通常将电池壳体设置为正极或负极,另外一个电极从壳体引出。
[0003]相关技术中,金属壳体与另一个电极之间形成绝缘间隙,以防止电短路。这一结构,正常状态可以完美防护。但是在温湿度变异条件下,特别是在水汽存在条件下,正负极之间容易形成短路。业界通常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胶纸贴敷,以解决电绝缘问题。但是,贴附及包裹胶纸的工艺复杂,稳定性差,防潮防水性差,环境温湿度变化时极易起翘,而且,成本高,效率低,这就为电池制作工艺带来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设备,以提高电池正负极的绝缘性,降低电池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以及成本,提高制作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电池,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开口;极组件,所述极组件穿设于所述开口;绝缘结构,所述绝缘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和所述极组件之间,以将所述极组件与所述金属壳体相绝缘,所述极组件、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三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间隙处。
[0006]本申请设置有绝缘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金属壳体与极组件的绝缘性能。具体的,绝缘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开口和极组件之间,极组件、第一部分和凹陷部的侧部三者形成间隙。第一部分有利于提高极组件与壳体之间的绝缘性能。第二部分设置在间隙中,从而有利于降低在水汽存在条件下金属壳体与极组件短路的概率,进而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此外,相比于贴附胶纸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结构的工艺简单,效率高,不存在起翘,包空,褶皱等问题,还有利于降低电池的工艺复杂性以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结构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端面的除所述凹陷部以外的区域。这样,有利于降低极组件与第一端面发生短路的概率,进而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为1μm至30μm。本实施例的第三部分的厚度减小,有利于在不影响绝缘性能的情况下减小电池的体积,进而利于提高体积能量密度。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壳体侧壁;
[0011]所述绝缘结构还包括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第四部分覆盖所述壳体侧壁,所述第五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端面。在壳体侧壁以及第二端面上也设置有绝缘保护层,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极组件与金属壳体的绝缘性能,以及金属壳体与外界环境的绝缘性能,提高电池的性能。此外,绝缘保护层还有利于防有机溶剂腐蚀、酒精腐蚀等,从而还有利于提高金属壳体的抗腐蚀能力。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部分厚度为1μm至30μm,和/或所述第五部分的厚度为1μm至30μm。本实施例的第四部分和/或第五部分的厚度减小,有利于在不影响绝缘性能的情况下减小电池的体积,进而利于提高体积能量密度。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连接处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覆盖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壳体侧壁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厚度。这样设置,有利于对连接部位处形成物理防护,降低此部位出现磨损或破损等状况的概率,进而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连接处的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覆盖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壳体侧壁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厚度。这样设置,有利于对连接部位处形成物理防护,降低此部位出现磨损或破损等状况的概率,进而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均为绝缘胶水凝固后而形成的涂层。这种涂层致密性好,粘接性好,耐各类胶带粘附力,且绝缘性能优异,有利于提高对电池的防护性能以及提高电池的绝缘性能。同时,涂层的工艺简单,可以快速多层涂覆,效率高,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电极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片和第二电极连接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与所述金属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片与所述极组件连接。电极组件可以由正负极片卷绕或堆叠形成。当第一电极连接片为正极电极连接片时,第二电极连接片则为负极电极连接片,此时金属壳体为电池的正极,极组件为电池的负极。当第一电极连接片为负极电极连接片时,第二电极连接片则为正极电极连接片,此时金属壳体为电池的负极,极组件为电池的正极。
[0017]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电池的绝缘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开口和极组件之间,极组件、第一部分和凹陷部的侧部三者形成间隙。第二部分设置于间隙中,从而有利于降低在水汽存在条件下金属壳体与极组件短路的概率,进而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此外,相比于贴附胶纸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工艺简单,效率高,不存在起翘,包空,褶皱等问题,还有利于降低电池的工艺复杂性以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18]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的绝缘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

电池;100

金属壳体;110

第一端面;111

凹陷部;1111

开口;120

第二端面;130

壳体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开口;极组件,所述极组件穿设于所述开口;绝缘结构,所述绝缘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和所述极组件之间,以将所述极组件与所述金属壳体相绝缘,所述极组件、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三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间隙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端面的除所述凹陷部以外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为1μm至30μ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壳体侧壁;所述绝缘结构还包括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第四部分覆盖所述壳体侧壁,所述第五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部分厚度为1μm至30μm,和/或所述第五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明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