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773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还包括:培养环境监测组件,其包括均对培养罐内的培养液进行检测的温度探头、pH探头、营养盐浓度计、离子浓度计、藻密度探头;培养环境调节组件,其包括均对培养罐内的培养液进行调节的提升液位高度组件、提升或降低液体温度组件、提升或降低液体pH组件、提升营养盐浓度组件、降低藻密度组件;光照组件,其为培养罐内的浮游藻类提供生长所需光照;以及控制器;实现了对浮游藻类核心理化参数的自动监控及调节,使微藻生长处于最佳状态,达到连续生产和收获的效果,大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藻类培养
,更具体地说,涉及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何大规模生产浮游藻类尤其是纯净无污染的浮游藻类,一直是社会生产中的迫切需求。浮游藻类的质量对许多产业都有重大影响,例如在水产养殖业中,是否能用优质的浮游藻类培育双壳贝类幼体(如扇贝、花蛤、牡蛎、文蛤、蛏子、贻贝等),将决定培育效果的优劣;又如在各种微藻保健品、食品和工业原材料提取加工中,纯净的藻类是连续加工、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
[0003]目前在进行微藻培养时,一方面,一般是采用多级培养,从三角瓶保种
‑‑
一级藻种扩培
‑‑
二级扩培
‑‑
三级扩培或者规模生产,是一个逐步扩大生产、藻类细胞不断分裂的过程,但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水体过大、生长期过久,从生态角度考虑,单一藻类难以快速占据有利生态位,其他污染物,杂藻、原生动物容易占优势,从经济效率角度考虑,生长周期长、效率低、生产收益不高;另一方面,一级藻种多是采用多个5L的三角烧瓶或者18L的矿泉水瓶,为满足生产需求,往往需要数百个瓶子,才能满足一级藻种的需求,每个瓶子都需要消毒、添加藻类生长营养液、接种、补充CO2、调节pH、维持适合的光照、温度等理化因子,工作量巨大且重复率高。
[0004]因此,如何实现一级藻种培养的自动化,让产业工人从繁杂、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构造一种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其中,所述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还包括:
[0008]培养环境监测组件,其安装在所述培养罐上并且包括均对所述培养罐内的培养液进行检测的温度探头、pH探头、营养盐浓度计、离子浓度计、藻密度探头;
[0009]培养环境调节组件,其包括均对所述培养罐内的培养液进行调节的提升液位高度组件、提升或降低液体温度组件、提升或降低液体pH组件、提升营养盐浓度组件、降低藻密度组件;
[0010]光照组件,其安装在所述培养罐上并且为所述培养罐内的浮游藻类提供生长所需光照;以及
[0011]控制器,所述培养环境监测组件、所述培养环境调节组件以及所述光照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培养环境调节组件还受所述控制器控制。
[0012]优选的,所述提升液位高度组件包括:
[0013]浮球液位开关,其用于控制补水工作的启动和停止,所述浮球液位开关安装在所述培养罐的内部且与所述培养罐固定;
[0014]第一水泵;
[0015]第一管道,其连接水源及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以及
[0016]第二管道;
[0017]所述培养罐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所述浮球液位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包括:
[0019]与水源连接的首段管体;以及
[0020]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的末段管体;
[0021]其中,所述首段管体和所述末段管体之间,连接有对所传送液体消毒的消毒组件和/或对所传送液体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
[0022]优选的,所述消毒组件包括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
[0023]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三级过滤器,所述三级过滤器的滤芯均为PP棉;
[0024]所述第一管道还包括中段管体,所述首段管体连接水源和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的进水口,所述中段管体连接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的出水口和所述三级过滤器的进水口,所述末段管体连接所述三级过滤器的出水口和所述培养罐所带的所述第一进液口;
[0025]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
[0026]优选的,所述提升或降低液体温度组件包括:
[0027]第一储液箱,其储存有水;
[0028]加热棒,用于对所述第一储液箱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0029]制冷棒,用于对所述第一储液箱内的液体进行制冷;
[0030]第二水泵;
[0031]钛换热管,其安装在所述培养罐的内底部,所述钛换热管的进液端和出液端都穿出所述培养罐,所述钛换热管的出液端插至所述第一储液箱的内底部;
[0032]第三管道,其一端插至所述第一储液箱的内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连接;以及
[0033]第四管道,其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和所述钛换热管的进水口;
[0034]所述加热棒、所述制冷棒以及所述第二水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
[0035]优选的,所述培养罐设置有进气口、第二进液口;
[0036]所述提升或降低液体pH组件包括:
[0037]二氧化碳气瓶;
[0038]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一蠕动泵的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氧化碳气瓶的出气端、所述培养罐所带的所述进气口;
[0039]第二储液箱,其储存有碳酸氢钠溶液;以及
[0040]第二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的软管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二储液箱的内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培养罐所带的所述第二进液口;
[0041]所述第一蠕动泵和所述第二蠕动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
[0042]优选的,所述培养罐设置有第三进液口、第四进液口;
[0043]所述提升营养盐浓度组件包括:
[0044]第三储液箱,其储存有硝酸盐溶液;
[0045]第三蠕动泵,所述第三蠕动泵的软管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三储液箱的内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培养罐所带的所述第三进液口;
[0046]第四储液箱,其储存有磷酸盐溶液;
[0047]第四蠕动泵,所述第四蠕动泵的软管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第四储液箱的内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培养罐所带的所述第四进液口;
[0048]所述第三蠕动泵和所述第四蠕动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
[0049]优选的,所述培养罐设置有出液口;
[0050]所述降低藻密度组件包括:
[0051]计量泵,其进液口与所述培养罐所带的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计量泵用于将所述培养罐的培养液抽出;
[0052]所述计量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
[0053]优选的,所述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还包括:
[0054]搅拌组件,其包括电机、扇叶、连接轴,所述电机与所述培养罐固定,所述连接轴用于连接所述扇叶的中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所述连接轴穿入所述培养罐并且所述扇叶位于所述培养罐的中下部;
[0055]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
[0056]优选的,所述培养罐包括:
[0057]上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还包括:培养环境监测组件,其安装在所述培养罐上并且包括均对所述培养罐内的培养液进行检测的温度探头、pH探头、营养盐浓度计、离子浓度计、藻密度探头;培养环境调节组件,其包括均对所述培养罐内的培养液进行调节的提升液位高度组件、提升或降低液体温度组件、提升或降低液体pH组件、提升营养盐浓度组件、降低藻密度组件;光照组件,其安装在所述培养罐上并且为所述培养罐内的浮游藻类提供生长所需光照;以及控制器,所述培养环境监测组件、所述培养环境调节组件以及所述光照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培养环境调节组件还受所述控制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液位高度组件包括:浮球液位开关,其用于控制补水工作的启动和停止,所述浮球液位开关安装在所述培养罐的内部且与所述培养罐固定;第一水泵;第一管道,其连接水源及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以及第二管道;所述培养罐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所述浮球液位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与水源连接的首段管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的末段管体;其中,所述首段管体和所述末段管体之间,连接有对所传送液体消毒的消毒组件和/或对所传送液体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组件包括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三级过滤器,所述三级过滤器的滤芯均为PP棉;所述第一管道还包括中段管体,所述首段管体连接水源和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的进水口,所述中段管体连接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的出水口和所述三级过滤器的进水口,所述末段管体连接所述三级过滤器的出水口和所述培养罐所带的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的浮游藻类一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或降低液体温度组件包括:第一储液箱,其储存有水;加热棒,用于对所述第一储液箱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制冷棒,用于对所述第一储液箱内的液体进行制冷;
第二水泵;钛换热管,其安装在所述培养罐的内底部,所述钛换热管的进液端和出液端都穿出所述培养罐,所述钛换热管的出液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精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