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658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解决了现有的碎核工具在针对硬核时,碎核不够细,撕扯碎核次数多,效率不高,且眼部组织受损风险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相互连接的镊头和镊柄,所述镊头包括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同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环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碎核颗粒小、碎核效率高、且多用途等优点。用途等优点。用途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

技术介绍

[0002]白内障是眼睛里面透明的晶状体发生了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尤其以老年患者为主,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即将混浊的晶体超声乳化粉碎去除,再植入透明人工晶状体,使得患者的视力恢复。
[0003]当前白内障手术主流切口为2.2mm

3.0mm,通过这个主切口进行混浊晶体的移除和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为了顺利移除天然晶体,就需要对其进行超声乳化粉碎,便于随后吸除或者取出。但是超声能量容易对眼部组织产生损害,尤其是当核较硬时,使用超声的时间会大幅延长,因此,为了减少使用超声带来的副作用,在使用超声乳化针头吸除晶体之前,可以先进行预劈核。
[0004]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在目前的预劈核工具中,一般会用到劈核钩和碎核镊同时配合作用来劈核,由于晶体核硬且坚韧,在此称作硬质晶体,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劈核分核操作,效率低下,且无疑给手术增加了创伤风险,在碎核不够细的情况下,超声时间依然比较长。
[0005]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率,晶体的粉碎越快且以细为宜,这样能减少后续超声乳化针头的工作负担,减少眼部组织术源性损伤,以上两项要求无疑对碎核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6]面对本领域形形色色的碎核工具,碎核细度不够,且一般只能逐一碎核,撕扯次数多,效率和安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碎核工具在针对硬核时,碎核不够细,撕扯碎核次数多,效率不高,且眼部组织受损风险大。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包括相互连接的镊头和镊柄,所述镊头包括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同环设置在于所述第一套环内。
[0010]本专利技术考虑到现在的碎核镊无法将晶体劈得足够细,在超声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尤其是对于硬质晶体,晶体颗粒越大,乳化和吸除或取出的时间越长。为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双层套环,在劈大块的晶体时,可以用第一套环或者第二套环套住晶体,然后收缩套环,实现晶体的切割,但是对于比较细小的晶体,要再实现切割,就需要更小开度和收缩更彻底的切割工具,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这个原理,采用双层套环。该双层套环可实现多种操作模式,实现切割效率的提高和切割晶体的细化,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0011]第一,由于第二套环的开度比第一套环小,在切割时,可以调节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一起,采用第二套环的内部空间实现人眼晶体的切割。
[0012]第二,在需要劈开更小尺寸的人眼晶体时,调整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使得晶体落入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间隙之间,然后收缩第一套环或者扩张第二套环,就可以实现更小晶体的切割,由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的间隙可以无限接近于零,因此,可以切割很小尺寸的人眼晶体,大大减小超声乳化和吸除的时间,有效减少超声对人眼组织的伤害。
[0013]第三,对于需要多次切割时,先采用第二套环套住待切割的晶体,收缩固定待切割晶体,然后让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间隙部位套住其他待切割的晶体,同时收缩第一套环,从而同时实现两块晶体的同时受力同时切割,提高了效率。
[0014]所述第一套环的内侧壁设置有向环内延伸的凹凸部,所述第二套环面向第一套环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或通孔,所述凹槽或通孔与所述凹凸部对应设置,可通过调节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位置关系实现第二套环对第一套环上的凹凸部的遮挡和暴露,当将镊头通过主切口进入眼内时,为了防止凹凸部进入时钩住眼部组织引起伤害,在进入时,采用第二套环将凹凸部进行遮挡,而当进入人眼后,需要利用凹凸部的握持能力来抓握待切割的晶体,将凹凸部暴露。
[0015]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同环设置能切割小尺寸人眼晶体,但是小尺寸晶体可能比较容易滑动影响切割的精准性,在第一套环内侧壁设置的凹凸部具有握持能力效果,当晶体块比较小时,凹凸部能对晶体中实现握持定位作用,然后再调节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间隙的尺寸实现稳定的切割。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从碎核镊在硬核手术上应用的效率和安全性出发,提供一种可以一次性实现人眼晶体多道撕裂的碎核工具,并且也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体现在:
[0017]当碎核镊进入人眼后,通过改变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位置关系,暴露出凹凸部,通过第一套环大小尺寸的调节、劈核钩的辅助以及凹凸部的作用,可以实现硬质晶体的高效碎裂,并且为了保证碎核镊的镊头进入人眼时,凹凸部不会损害主切口及其他眼部组织,第二套环可遮挡凹凸部,当进入人眼后通过扩大第一套环再暴露出凹凸部进行碎核工作。
[0018]采用本专利技术碎核镊进行高效碎核的原理在于:先收缩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使镊头的尺寸足够小,能通过主切口顺利进入人眼,通过常规操作暴露出人眼晶体,此时需要碎核的晶体尺寸大,完全收起第二套环,使得凹凸部暴露出来,然后让第一套环套住需要切割的晶体并且收缩第一套环,使得凹凸部能迅速握持住人眼晶体,劈核钩在一端固定住晶体,持续缩小第一套环使得晶体被快速劈开,而对于经过一次劈核的小尺寸晶体,可以通过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套环进行同时切割,极大地提高了劈核效率。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环的线体直径大于第一套环的线体。
[0020]第二套环需要具有一定的刚度,这样便于在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的晶体的切割。
[0021]所述凹凸部的深度大于零小于等于第二套环线体的直径,这样在进入人眼时,第二套环可以完全遮挡凹凸部。
[0022]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所述镊柄包括柄壳,所述柄壳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内,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柄壳内的连接管的运动来控制套环的尺寸。
[0024]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所述柄壳与第一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助滚结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助滚结构。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助滚结构包括第一滚珠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轴向对称设置在所述柄壳内侧壁和第一连接管的外侧壁,所述第二限位助滚结构包括第二滚珠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轴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侧壁和第二连接管的外侧壁。
[0026]为了保证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始终处于一个平面上,在柄壳和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设置限位助滚结构,使得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能保持在轴向上的顺滑地相对运动,但是在轴向上不发生错位运动,保证套环的晶体切割操作的准确性。
[0027]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调控按钮,所述调控按钮延伸至所述柄壳外,所述柄壳上设置有开槽,所述调控按钮通过所述开槽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镊头和镊柄(3),所述镊头包括第一套环(1)和第二套环(2),所述第二套环(2)同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环(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1)的内侧壁设置有向环内延伸的凹凸部(4),所述第二套环(2)面向第一套环(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或通孔,所述凹槽或通孔与所述凹凸部(4)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镊柄(3)包括柄壳(30),所述柄壳(30)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所述第二连接管(6)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5)内,所述第一套环(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5)连接,所述第二套环(2)与所述第一连接管(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柄壳(30)与第一连接管(5)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助滚结构(10)、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助滚结构(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多环型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助滚结构(10)包括第一滚珠(100)和第一滑槽(101),所述第一滑槽(101)沿轴向对称设置在所述柄壳(30)内侧壁和第一连接管(5)的外侧壁,所述第二限位助滚结构(11)包括第二滚珠(110)和第二滑槽(1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王秀田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