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61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和若干端子,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端子的接触部露设于舌板的上端,金属壳体围设于绝缘本体外部且与舌板上端之间形成母座舌板适配腔;金属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向上拱起的第一弹性臂,金属壳体的左侧壁设置有向左拱起的第二弹性臂,金属壳体的右侧壁设置有向右拱起的第三弹性臂。通过在金属壳体的顶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均设置弹性臂,一方面,有效提高USB插头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的插拔力,插接保持状态良好,提高插接稳固性,另一方面,多面设置的弹性臂还起到导正、张紧作用。张紧作用。张紧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USB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早已为人所共知,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接踵而至,这些设备,普遍可采用USB(即通用串行总线)进行连接。因此常见USB连接器的应用。USB连接器包括有可相互插接配合的USB母座连接器和USB公头连接器。
[0003]以USB TYPE

A插头连接器、母座连接器为例, USB TYPE

A母座连接器包括有USB端子模组和包覆于USB端子模组外部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金属外壳与舌板之间围构形成插接腔。USB TYPE

A插头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和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端子的接触部露设于舌板的上端,所述金属壳体围设于绝缘本体外部且与舌板上端之间形成母座舌板适配腔。USB TYPE

A母座连接器的插接腔尺寸通常明显比USB TYPE

A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外形尺寸大,插接后,插头与插接腔的内壁面存在间隙,目前主要是依靠端子的弹性接触抵压力、USB TYPE

A母座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的弹片与USB TYPE

A插头连接器的金属壳上的定位孔相适配,这两方面的作用力,都是上下方向上的,稍施加外力,插头与插接腔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可晃动相对位移不太大,而左右方向上可产生较明显的相对晃动。
[0004]后来,有人研究了一种提高插拔力的插头连接器,其通过在金属壳体的正面(也指顶面)设置有凸起弹片,当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对插使用时,其凸起弹片抵接在母座外壳内凹的弹片上,提升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插头不易滑出母座金属外壳。其相当于把常规技术中插头连接器的金属壳上的定位孔改为凸起弹片,相较定位孔处与母座外壳内凹的弹片的相定位而言,利用两个相向凸起弹片形成互相抵接,插拔力确实会增大。但是,市面上的母端连接器,其母座外壳上内凹的弹片,本身设计用于与插头连接器的金属壳上的定位孔相适配,这种带凸起弹片的插头连接器插入市面上的母端连接器内,容易对母座外壳上内凹的弹片造成过疲劳,而且,由于取代了定位孔的位置,相当于牺牲了定位孔与凸起弹片两者配合所起到前后方向止脱的部分功能。以及,该种带凸起弹片的插头连接器,仍存在插头与插接腔之间有左右方向间隙,在左右方向上易产生较明显的相对晃动的问题。由于间隙的存在,在插拔时容易出现偏斜折损母座连接器的舌板等问题。
[0005]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其通过在金属壳体的顶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均设置弹性臂,有效提高USB插头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的插拔力,插接保持状态良好,提高插接稳固性,同时,多面
设置的弹性臂还起到导正、张紧作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和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端子的接触部露设于舌板的上端,所述金属壳体围设于绝缘本体外部且与舌板上端之间形成母座舌板适配腔,所述金属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向上拱起的第一弹性臂,所述金属壳体的左侧壁设置有向左拱起的第二弹性臂,所述金属壳体的右侧壁设置有向右拱起的第三弹性臂。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壳体的左侧壁对应第二弹性臂的上、下侧均设置有左侧条形槽,所述左侧条形槽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依次一体连接的左侧前斜向段、左侧弧形段和左侧后斜向段,所述左侧前斜向段的前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左侧壁,所述左侧前斜向段往左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左侧弧形段的前端自左侧前斜向段的后端一体往左延伸成外凸式弧形,所述左侧后斜向段的前端自左侧弧形段的后端一体往右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左侧后斜向段的后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左侧壁;
[0010]所述金属壳体的右侧壁对应第三弹性臂的上、下侧均设置有右侧条形槽,所述右侧条形槽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弹性臂具有依次一体连接的右侧前斜向段、右侧弧形段和右侧后斜向段,所述右侧前斜向段的前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右侧壁,所述右侧前斜向段往右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右侧弧形段的前端自右侧前斜向段的后端一体往右延伸成外凸式弧形,所述右侧后斜向段的前端自右侧弧形段的后端一体往左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右侧后斜向段的后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右侧壁。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前、后端分别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拱起部形成于第一弹性臂的前端与后端之间。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壳体的顶壁对应第一弹性臂的左、右侧均设置有顶部条形槽,所述顶部条形槽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依次一体连接的顶部前斜向段、顶部弧形段和顶部后斜向段,所述顶部前斜向段的前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所述顶部前斜向段往上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顶部弧形段的前端自顶部前斜向段的后端一体往上延伸成外凸式弧形,所述顶部后斜向段的前端自顶部弧形段的后端一体往下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顶部后斜向段的后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三个以上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围绕第一弹性臂的外周间距布置,所有固定端分别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拱起最高点位于所有固定端依次连接围构成的多边形区域内。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主体臂、左侧分支臂和右侧分支臂,所述主体臂的前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左侧分支臂的内端一体连接于主体臂的后端左侧并往左延伸使其外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右侧分支臂的内端一体连接于主体臂的后端右侧并往右延伸使其外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拱起最高点位于主体臂、左侧分支臂和右侧分支臂三者的交汇处。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有纵向臂、左侧横向臂和右侧横向臂,所述纵向臂的前端、后端分别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所述左侧横向臂的右端一体连接于纵向臂的中部左侧,所述左侧横向臂的左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所述右侧横向臂的左端一体连接于纵向臂的中部右侧,所述右侧横向臂的右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
壁;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拱起最高点位于左侧横向臂、右侧横向臂与纵向臂的中部交汇处。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弹性臂、第三弹性臂两者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前端拱形起始位置比第二弹性臂、第三弹性臂的前端拱形起始位置更加靠前;
[0017]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拱起最高位置比第二弹性臂、第三弹性臂的拱起最高位置更加靠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和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端子的接触部露设于舌板的上端,所述金属壳体围设于绝缘本体外部且与舌板上端之间形成母座舌板适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向上拱起的第一弹性臂,所述金属壳体的左侧壁设置有向左拱起的第二弹性臂,所述金属壳体的右侧壁设置有向右拱起的第三弹性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左侧壁对应第二弹性臂的上、下侧均设置有左侧条形槽,所述左侧条形槽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依次一体连接的左侧前斜向段、左侧弧形段和左侧后斜向段,所述左侧前斜向段的前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左侧壁,所述左侧前斜向段往左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左侧弧形段的前端自左侧前斜向段的后端一体往左延伸成外凸式弧形,所述左侧后斜向段的前端自左侧弧形段的后端一体往右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左侧后斜向段的后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左侧壁;所述金属壳体的右侧壁对应第三弹性臂的上、下侧均设置有右侧条形槽,所述右侧条形槽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弹性臂具有依次一体连接的右侧前斜向段、右侧弧形段和右侧后斜向段,所述右侧前斜向段的前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右侧壁,所述右侧前斜向段往右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右侧弧形段的前端自右侧前斜向段的后端一体往右延伸成外凸式弧形,所述右侧后斜向段的前端自右侧弧形段的后端一体往左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右侧后斜向段的后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右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前、后端分别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拱起部形成于第一弹性臂的前端与后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插拔力的USB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的顶壁对应第一弹性臂的左、右侧均设置有顶部条形槽,所述顶部条形槽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依次一体连接的顶部前斜向段、顶部弧形段和顶部后斜向段,所述顶部前斜向段的前端一体连接于金属壳体的顶壁,所述顶部前斜向段往上斜向后延伸设置,所述顶部弧形段的前端自顶部前斜向段的后端一体往上延伸成外凸式弧形,所述顶部后斜向段的前端自顶部弧形段的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林王钰罗梓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基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