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高压开关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52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高压开关控制电路,属于开关电源供电的技术领域,包括两个交流接触器,左右两边的输入端3X220Vac和3X380Vac,分别来自3X220V和3X380Vac的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经过各自的交流接触器,切换不同的电压给负载供电,并在电路中增加了输出检测模块,来检查输出是否完全弹开,再决定是否闭合另外一组电压,从而解决了因其中一个交流接触器失效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接触器失效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接触器失效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高压开关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供电的
,具体涉及一种三相高压开关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电表行业中,在早期的电表供电系统,通常有三相电也有单相电,其中三相供电中有三相3X220Vac和3X380Vac,目前现有三相电表供电方案,大部分已经摒弃工频变压器供电了,采用开关电源供电,而开关电源供电,能够同时兼容这两种电压,因此产品在做上下电开关老化冲击测试的时候,这两种电压也会不同的来回切换测试。目前现有的控制方案是,采用两个独立的不同的源,分别是3X380VAC和3X220Vac,再通过控制交流接触器,来实现来回切换控制,因为测试其开关冲击性能,因此需要大量重复切换开关的动作。由于交流接触器上触点头有寿命限制,并且弹簧等活动的金属片,有机械疲劳问题,固定塑料支架也有磨损的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交流接触器会存在被卡住而无法弹开的情况,假如在3X220Vac无法弹开的情况,这个时候3X380Vac又闭合了,这个时候高电压必定会向电压设备灌电流,势必会烧毁仪器设备,甚至存在起火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相高压开关控制电路,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因交流接触器失效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三相高压开关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三相电表的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第一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3X220Vac连接外部3X220V的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3X380Vac连接外部3X380V的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还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继电器K1、继电器K2、处理器MCU、整流桥堆B1、小型电流互感器HT1、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R2、R3、R4、R5、R6、R8、R9,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线圈和火线L,K1的线圈两端分别连接5V电压和Q1的C极,Q1的E极接地,B极连接电阻R8,R8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MCU;所述HT1的1脚和2脚分别连接B1的两个“~”端,3脚串联R3、R2、R1后连接三相电表和零线N,4脚串联R6、R5、R4后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B1的“+”脚和
“‑”
脚经过RC滤波电路后连接MCU;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继电器K2的开关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线圈和火线L,K2的线圈两端分别连接5V电压和Q2的C极,Q2的E极接地,B极连接电阻R9,R9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MCU。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连接零线N。
[0006]作为优选,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并联二极管D2,D2的正极连接Q1的C极,负极接5V电压。
[0007]作为优选,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并联二极管D1,D1的正极连接Q2的C极,负极接5V电压。
[0008]作为优选,所述RC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电阻R7、R10,其中R10两端分别接B1的“+”脚和MCU,C1和R7并联后一端接入R10和MCU之间,另一端接B1的
“‑”
脚同时接地。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处理器MCU通过5V电压供电。
[0010]作为优选,所述处理器MCU设有蜂鸣器FM1,当异常发生时,可用于报警,提醒维护人员及时维修更换。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相高压开关控制电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对两个交流接触器分别设置控制线圈,从而切换不同的电压给负载供电,并在电路中增加了输出检测模块,来检查输出是否完全弹开,再决定是否闭合另外一组电压,从而解决了因其中一个交流接触器失效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连接三相电表的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第一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3X220Vac连接外部3X220V的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3X380Vac连接外部3X380V的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还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继电器K1、继电器K2、处理器MCU、整流桥堆B1、小型电流互感器HT1、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R2、R3、R4、R5、R6、R8、R9,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线圈和火线L,K1的线圈两端分别连接5V电压和Q1的C极,Q1的E极接地,B极连接电阻R8,R8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MCU;所述HT1的1脚和2脚分别连接B1的两个“~”端,3脚串联R3、R2、R1后连接三相电表和零线N,4脚串联R6、R5、R4后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B1的“+”脚和
“‑”
脚经过RC滤波电路后连接MCU;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继电器K2的开关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线圈和火线L,K2的线圈两端分别连接5V电压和Q2的C极,Q2的E极接地,B极连接电阻R9,R9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MCU;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连接零线N;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并联二极管D2,D2的正极连接Q1的C极,负极接5V电压;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并联二极管D1,D1的正极连接Q2的C极,负极接5V电压;所述RC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电阻R7、R10,其中R10两端分别接B1的“+”脚和MCU,C1和R7并联后一端接入R10和MCU之间,另一端接B1的
“‑”
脚同时接地;所述处理器MCU通过5V电压供电;所述处理器MCU设有蜂鸣器FM1。
[0015]本技术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是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当第一线圈通电220Vac闭合时,第一交流接触器就开始接通三相电表;K1和K2是两个独立的继电器,分别连接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Q1和Q2是两个NPN型的三极管,用来驱动K1和K2两个继电器,D2和D1是二极管,分别并联在继电器K1和K2的线圈两端,用来保护Q1和Q2两个驱动三极管不被反相电动势击穿;R1、R2、R3、R4、R5、R6、R7是限流电阻,增加整个回路的阻抗,减少回路功耗。
[0016]B1是整流桥堆,小型电流互感器HT1另外一端接B1,经过全桥整流给输出端,在输出端通过R10和C1组成简单的RC滤波电路,得到一个电压信号,R7是放电电阻,当没有电时,C1上的电量可以快速的放电。HT1经过RC滤波后,再连接到MCU,用于检测是否有电,MCU经过判断处理,当在开通一组继电器时,必须检测另外一组是否断开,否则就不开通,FM1为蜂鸣器,同样连接到MCU,当异常发生时,MCU输出蜂鸣器报警,提醒维护人员及时维修更换,这样就避免了两个开关同时开通的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高压开关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三相电表的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第一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3X220Vac连接外部3X220V的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3X380Vac连接外部3X380V的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继电器K1、继电器K2、处理器MCU、整流桥堆B1、小型电流互感器HT1、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8、电阻R9,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线圈和火线L,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分别连接5V电压和三极管Q1的C极,三极管Q1的E极接地,B极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处理器MCU;所述小型电流互感器HT1的1脚和2脚分别连接整流桥堆B1的两个“~”端,3脚串联电阻R3、电阻R2、电阻R1后连接三相电表和零线N,4脚串联电阻R6、电阻R5、电阻R4后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整流桥堆B1的“+”脚和
“‑”
脚经过RC滤波电路后连接处理器MCU;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继电器K2的开关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线圈和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利万久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得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