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751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血管介入去造影的方式存在不直观和不明确缺点的问题,包括位于血管远端和近端的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均为中空结构,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内穿插有导丝,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分别顺着导丝进入到血管内;还包括位于第二球囊上的可调弯导管,可调弯导管内还穿插有血管介入摄像头,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上连接有膨胀触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可以把血管上的病变部位近端和远端进行封闭,让血液不在病变部位流通,方便血管介入摄像头对病变部位影像采集,使得在采集时能够及时阻断血流。够及时阻断血流。够及时阻断血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为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线,受尿毒症患者内环境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影响。动静脉内瘘较容易出现内膜增生、附壁血栓等病变,需定期维护。介入治疗有创伤小,可重复性高,逐渐成为维护、挽救血管通路的首要手术方式。
[0003]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疾病的前提是要确定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以便对血管疾病进一步确诊诊治,DSA或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得到的是一个二维图像,仅通过充盈缺损及狭窄来判断病变性质容易出现误判,而血管内部情况复杂,局部迂曲,常常存在导丝导管通过困难等可能,不能准确的给术者反馈实际病变中的情况,增加手术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阻断血流且方便病变部位影像采集的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连接管5连通的第一球囊1和第二球囊2,所述第一球囊1和所述第二球囊2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球囊1和所述第二球囊2内可滑动地穿插有导丝3,所述第一球囊1设于所述第二球囊2的前方,在所述第二球囊2的后方连通有细导管6,在所述细导管6上接有微型泵7;还包括有可调弯导管10,在所述可调弯导管10内穿插有血管介入摄像头4。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管5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1和所述第二球囊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显影标记12。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介入摄像头4采用3D打印超微内窥光纤镜头。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介入摄像头4远离所述第一球囊1的一端连接有信号传输线8,所述信号传输线8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显示器9。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囊2的尾端连接有推杆11,所述导丝3滑动连接在所述推杆11内。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3的一端从所述第一球囊1的外端穿出,另一端从所述细导管6的外端穿出。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导管6和所述连接管5的直径相同。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球囊1、第二球囊2、细导管6、连接管5均采用软质受压易膨胀材质制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可以把血管上的病变部位近端和远端进行封闭,让该区域的血液不与外部流通,然后再把里面病变部位的血液抽出,并注射生理盐水,最后再通过血管介入摄像头采集血管病变部位影像,方便后续的血管疾病治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技术血管介入摄像头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血管介入摄像头和可调弯导管剖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血管介入摄像头和可调弯导管剖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1]图中:1

第一球囊;2

第二球囊;3

导丝;4

血管介入摄像头;5

连接管;6

细导管;7

微型泵;8

信号传输线;9

显示器;10

可调弯导管;11
‑ꢀ
推杆;12为显影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包括通过连接管5连通的第一球囊1和第二球囊2,所述第一球囊1和所述第二球囊2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球囊1和所述第二球囊2内可滑动地穿插有导丝3,所述第一球囊1 设于所述第二球囊2的前方,在所述第二球囊2的后方连通有细导管6,在所述细导管6上接有微型泵7。
[0024]图1和图2中的方框表示血管。不充盈时,两球囊很小,以利于经皮穿刺时能顺利通过血管。使用时,先用导丝3穿入血管,然后第一球囊1和第二球囊2沿着导丝3穿入血管到达病变位置。因此,导丝3的一端从第一球囊1的外端穿出,导丝3的另一端从所述细导管6的外端穿出,如图1所示。所述细导管6和所述连接管5的直径相同,用于给第一球囊1和第二球囊2 充气或充入生理盐水,使第一球囊1和第二球囊2膨胀扩张,封堵血管,阻止该区域的血液与外部流通,方便下一步的操作。
[0025]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管5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1和所述第二球囊2 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显影标记12。显影标记为铂铱合金,环锻于连接管5上,在X线检查照射下可显影,方便观测第一球囊1和第二球囊1的位置,确保位置准确,提升血管介入的安全性。
[0026]可选择地,在第二球囊2的尾端连接有推杆11,所述导丝3滑动连接在所述推杆11内。推杆11用于两个球囊在血管中运动,此时导丝3从推杆11 侧壁设的孔穿出,如图2所示,微型泵7从细导管6侧壁设的孔接入。
[0027]当然不设推杆11,直接用手推细导管6也可以推着两个球囊在血管中运动,导丝3很细柔软性也较好,此时导丝3从细导管6的外端口弯出供接入微型泵7。微型泵7用于给两个球囊充入气体或生理盐水,微型泵7可以为微型气泵或者微型水泵。
[0028]另外,该装置还包括有可调弯导管10,在所述可调弯导管10内穿有血管介入摄像
头4。血管介入摄像头4也可随着可调弯导管10弯曲调整角度,从而观察的范围更大。
[0029]此种方法使得血管介入摄像头4可重复利用。如果将血管介入摄像头4 直接装在第二球囊2上用于观察,则会和两球囊一样只能一次性使用,将大大提高介入装置的成本。
[0030]相比手动推动导丝3直接伸入血管内,通过可调弯导管10为导丝3探路,能够提高导丝试探进入靶血管的效率,简化了操作步骤,使操作者更方便快捷地超选靶血管,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X射线对病患的辐射危害,当然此种方法也是现有技术。
[0031]可调弯导管10为现有技术,见中国专利:CN201720050604.6和 CN201720504318.2,其结构和原理在此不再过多赘述。可调弯导管10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连接管(5)连通的第一球囊(1)和第二球囊(2),所述第一球囊(1)和所述第二球囊(2)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球囊(1)和所述第二球囊(2)内可滑动地穿插有导丝(3),所述第一球囊(1)设于所述第二球囊(2)的前方,在所述第二球囊(2)的后方连通有细导管(6),在所述细导管(6)上接有微型泵(7);还包括有可调弯导管(10),在所述可调弯导管(10)内穿插有血管介入摄像头(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管(5)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1)和所述第二球囊(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显影标记(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血管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介入摄像头(4)采用3D打印超微内窥光纤镜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石许海军叶伙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博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