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741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废水、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包括第一收集单元、第二收集单元、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工地施工单元,第一收集单元用于收集雨水、基坑用水以及工地生活污水,第一收集单元通过第一输送单元与工地施工单元连通,第二收集单元用于收集工地施工单元产生的废水,第二收集单元通过第二输送单元与市政管网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改排水为再循环利用水,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实施,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避免了施工现场积水,改善工地环境,达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的目标。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水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自然降水和建筑施工用水影响,在建筑工地上常常形成一定量的雨水、废水,在施工设计时若未将雨水、废水的流向布置、排水方式、废水循环利用方式考虑其中,将导致施工现场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流失,还可能造成施工现场积水严重,土壤长时间受雨水浸泡,影响地基及基础的稳定性,现有设计将雨水、废水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不但会加大市政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同时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0003]在当今建筑施工中,水用于车辆的冲洗、道路的保洁、扬尘的控制、绿化带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等,用水量很大。若全然依靠市政供水,施工成本过高,同时不符合节能环保施工的工程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合理回收再利用建筑工地雨水、废水,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其包括:第一收集单元、第二收集单元、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工地施工单元;
[0006]所述第一收集单元用于收集雨水、基坑用水以及工地生活污水,所述第一收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与所述工地施工单元连通,所述第二收集单元用于收集所述工地施工单元产生的废水,所述第二收集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与市政管网连通;
[0007]其中,所述工地施工单元包括砌筑施工单元、屋面喷淋单元、混凝土养护单元以及绿化浇注单元。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收集单元包括设于工地道路和建筑周边地面的若干汇水沟以及第一沉淀池,各所述汇水沟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包括设于工地道路和建筑外围的若干用水管路以及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所述用水管路与所述工地施工单元的用水端连通。
[0010]优选地,还包括洗车单元,所述洗车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连通,所述洗车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输入端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洗车单元包括清洗装置、洗车槽以及废水处理装置;
[0012]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第二水泵以及对车辆进行喷水冲洗的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水泵设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装置连通;
[0013]所述洗车槽包括镂空式盖板以及基坑,所述镂空式盖板设于所述基坑上方;
[0014]所述废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基坑相连通,所述废水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用水管路连通。
[0015]优选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主水管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主水管连通的喷淋管,所述主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沉淀池连通;
[0016]各所述喷淋管分设于所述洗车槽的外周,各所述喷淋管上均设有若干出水口,各所述出水口朝向所述洗车槽。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收集单元包括设于工地道路和建筑外围的若干回水管路以及第四沉淀池,各所述回水管路的进水口与所述工地施工单元的排水端相连通,各所述回水管路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四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市政管网相连通。
[0019]优选地,所述第二收集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之间设有生活用水单元;所述生活用水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沉淀池连通,所述生活用水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市政管网相连通;
[0020]所述生活用水单元包括第三水泵、储水塔、卫生间用水管路、化粪池以及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三水泵设于所述第四沉淀池内,所述第四沉淀池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塔的进水口连通;
[0021]所述储水塔、卫生间用水管路、化粪池以及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0022]优选地,还包括一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第四水泵,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所述第四沉淀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工地施工单元的用水端相连通。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收集单元、第二收集单元、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工地施工单元,第一收集单元用于收集雨水、基坑用水以及工地生活污水,由此有效避免了施工现场积水,改善工地环境,达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的目标;同时,第一输送单元将第一收集单元收集的水输送至工地施工单元,将回收利用的水资源用于砌筑施工、喷淋防尘、混凝土养护以及绿化浇灌,改排水为再循环利用水,提高了废水利用率,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地,第二收集单元收集工地施工单元产生的废水,并通过第二输送单元将第二收集单元收集的废水输送至市政管网。
[0025]基于此,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实施,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实现雨水、废水的循环利用,在建筑工地建立科学、实用的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既不影响生产,又能节约用水,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即,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其包括第一收集单元、第二收集单元、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工地施工单元;其中,第一收集单元收集建筑工地上的雨水、基坑用水以及工地生活污水,优选地,第一收集单元包括设于工地道路和建筑周边地面的若干汇水沟以及第一沉淀池,需要说明的是,建筑工地上的雨水、基坑用水以及工地生活污水均为地表水,通过在工地道路和建筑周边地面设置汇水沟,以引导上述地表水汇流到汇水沟,避免上述地表水自然排放于工地路面,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影响建筑工地的作业环境;同时,各汇水沟与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由此地表水通过汇水沟统一汇集到第一沉淀池,实现建筑工地上的雨水、基坑用水以及工地生活污水的统一收集,节能环保。
[0030]优选地,第一沉淀池为三级沉淀池,回收的地表水经三级沉淀处理后,分离出水中的垃圾及杂质,保证了回收水的相对干净,便于后续再利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三级沉淀池可以采用以下3种专利中所公开的任何一种三级沉淀池: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集单元、第二收集单元、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工地施工单元;所述第一收集单元用于收集雨水、基坑用水以及工地生活污水,所述第一收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与所述工地施工单元连通,所述第二收集单元用于收集所述工地施工单元产生的废水,所述第二收集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与市政管网连通;其中,所述工地施工单元包括砌筑施工单元、屋面喷淋单元、混凝土养护单元以及绿化浇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单元包括设于工地道路和建筑周边地面的若干汇水沟以及第一沉淀池,各所述汇水沟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包括设于工地道路和建筑外围的若干用水管路以及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所述用水管路与所述工地施工单元的用水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洗车单元,所述洗车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连通,所述洗车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输入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废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车单元包括清洗装置、洗车槽以及废水处理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第二水泵以及对车辆进行喷水冲洗的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水泵设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装置连通;所述洗车槽包括镂空式盖板以及基坑,所述镂空式盖板设于所述基坑上方;所述废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基坑相连通,所述废水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琨黄贤春陈红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