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14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包括混料罐、上盖、搅拌轴、循环气泵和过滤箱,混料罐为圆罐结构,且其罐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腿,且混料罐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孔,其转孔之中安装有滚珠轴承,且混料罐的下表面设置有退料口;通过设置由混料罐、上盖、搅拌轴、循环气泵和过滤箱组合构成的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从而通过循环气泵让沥青废料在沥青热再生的过程中,所释放的有毒刺激性气体可以沿着管道进行循环,并通过过滤箱对有毒气体进行过滤去除,从而有效避免有毒刺激性气体释放,从而更好的保护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康。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施工相关
,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的旧沥青路面,经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获得满足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通过路面再生,不仅可以使其重新满足路用性能要求、节约大量材料资源和资金、降低工程造价,也可避免废弃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行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节约型社会”战略举措的具体实践,有着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03]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按施工温度分为热拌再生法和冷拌再生法,按废旧料拌和场地不同可分为集中厂拌再生法和就地再生法。所以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可分为厂拌再生和就地再生两种施工方法,而上述两种方法中根据需不需要将沥青块加热又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两种,即共计4中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其中冷再生通常应用于沥青老化程度较低的路面,对旧路面进行冷破碎、翻松,添加乳化沥青及其他外加剂进行再生,最后拌和、摊铺、压实而成路面的施工方法,而热再生则用于沥青老化程度较高的路面,将沥青路面破碎,再与新沥青材料、再生剂、新集料在热态下混合、搅拌,形成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最后进行铺设工作。
[0004]其中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于工期要求紧,老化程度较高的沥青路面修复,就地对老沥青进行再生可以大幅缩短因运输造成工期延误,也节约了大量运输成本,但是在沥青热再生的过程中,易释放出大量有毒的刺激性气体,现有的热再生容器虽然都设置为密封结构,然而路面再生工程的场地现场环境较为复杂,难以确保沥青热再生容器的气密性,而且在沥青热再生容器进行运输转场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沥青热再生容器的连接件松动,影响沥青热再生容器的气密性,容易造成在沥青热再生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有毒刺激性气体,对施工所在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所述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包括:
[0007]混料罐,所述混料罐为圆罐结构,且其罐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腿,且混料罐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孔,其转孔之中安装有滚珠轴承,且混料罐的下表面设置有退料口,且混料罐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座;
[0008]上盖,所述上盖与混料罐转动连接,且上盖的另一端通过卡扣锁与混料罐上的锁扣定位固定;
[0009]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固定安装在滚珠轴承的轴承内圈之中,且搅拌轴上均匀设置有搅拌叶片;
[0010]循环气泵,所述循环气泵的进气端通过一级气管与混料罐的内腔相连通;
[0011]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进气端口通过二级气管与循环气泵的排气端相连接,且过滤箱的出气端口通过三级气管与混料罐的内腔相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搅拌轴通过一级驱动结构进行驱动,所述退料口的边缘设置有退料闸板,其退料闸板通过二级驱动结构进行驱动。
[0013]优选的,所述混料罐的侧壁由外保温层和内导热层组合构成,且外保温层和内导热层之间留有间隙,且其间隙之中设置有电阻加热丝。
[0014]优选的,所述电阻加热丝通过温控开关与电源电连接,且温控开关设置在混料罐的内腔侧壁上,且温控开关、一级驱动结构、二级驱动结构、循环气泵均与设备上的PLC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混料罐的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且其密封槽之中设置有密封垫圈,且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为环形座体结构,且密封座的截面尺寸与密封槽的截面尺寸相吻合,且上盖处于关闭状态时,其密封垫圈处于被压缩状态。
[0016]优选的,所述密封座的下侧面边线位置处均经过倒角处理。
[0017]优选的,所述密封座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一级密封凸起,所述密封槽的槽底设置有二级密封凸起,所述一级密封凸起、二级密封凸起均为截面呈半圆的环形凸起结构。
[0018]优选的,所述一级密封凸起、二级密封凸起均同轴心设置有多圈,且上盖处于关闭状态时,其一级密封凸起、二级密封凸起均嵌入至密封垫圈的橡胶体之中。
[0019]优选的,所述密封垫圈中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为截面呈矩形的环形腔体结构,且气腔之中充入有惰性气体。
[0020]优选的,所述气腔之中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由外支撑体和内支撑体组合构成,且外支撑体和内支撑体由弹簧钢一体铸造成型,且上盖处于关闭状态时,其外支撑体和内支撑体均处于被压缩状态。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通过设置由混料罐、上盖、搅拌轴、循环气泵和过滤箱组合构成的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从而通过循环气泵让沥青废料在沥青热再生的过程中,所释放的有毒刺激性气体可以沿着管道进行循环,并通过过滤箱对有毒气体进行过滤去除,从而有效避免有毒刺激性气体释放,从而更好的保护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0023]2.并通过在混料罐的上表面开设密封槽,并在密封槽之中设置密封垫圈,并在上盖的下表面设置密封座,并在密封座的下表面设置一级密封凸起,并在密封槽的槽底设置二级密封凸起,从而通过一级密封凸起、二级密封凸起嵌入至密封垫圈的橡胶体之中,从而有效保证上盖闭合位置处的密封性,从而有效避免有毒刺激性气体出现泄漏现象。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半剖视图;
[0026]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密封垫圈半剖视图;
[0028]图5为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中:1、混料罐;2、上盖;3、搅拌轴;4、循环气泵;5、过滤箱;6、支撑腿;7、卡扣锁;8、搅拌叶片;9、密封垫圈;10、密封座;11、一级密封凸起;12、二级密封凸起;13、气腔;14、外保温层;15、内导热层;16、电阻加热丝;17、环形座;18、一级气管;19、二级气管;20、三级气管;21、支撑体;22、外支撑体;23、内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包括:混料罐(1),所述混料罐(1)为圆罐结构,且其罐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腿(6),且混料罐(1)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孔,其转孔之中安装有滚珠轴承,且混料罐(1)的下表面设置有退料口,且混料罐(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座(17);上盖(2),所述上盖(2)与混料罐(1)转动连接,且上盖(2)的另一端通过卡扣锁(7)与混料罐(1)上的锁扣定位固定;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固定安装在滚珠轴承的轴承内圈之中,且搅拌轴(3)上均匀设置有搅拌叶片(8);循环气泵(4),所述循环气泵(4)的进气端通过一级气管(18)与混料罐(1)的内腔相连通;过滤箱(5),所述过滤箱(5)的进气端口通过二级气管(19)与循环气泵(4)的排气端相连接,且过滤箱(5)的出气端口通过三级气管(20)与混料罐(1)的内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3)通过一级驱动结构进行驱动,所述退料口的边缘设置有退料闸板,其退料闸板通过二级驱动结构进行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1)的侧壁由外保温层(14)和内导热层(15)组合构成,且外保温层(14)和内导热层(15)之间留有间隙,且其间隙之中设置有电阻加热丝(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可循环利用的沥青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丝(16)通过温控开关与电源电连接,且温控开关设置在混料罐(1)的内腔侧壁上,且温控开关、一级驱动结构、二级驱动结构、循环气泵(4)均与设备上的PLC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海军石高琪杜新宁李盛看路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