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714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包括移动座、控制器、支撑架、搅拌桶、搅拌模组、输送模组、输送管、排放管、浇筑口、GPS定位器、推动机构和握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推动机构,伸缩缸进行伸缩运动,通过活动珠带动带动第一固定环和排放管进行摆动,方便调节排放管的排放位置,使第一固定环移动时会使第一摆动杆和活动杆进行相互折叠运动,使第一固定环平稳摆动,达到了能够辅助调节排放管位置,方便施工人员进行移动的优点;用手握住握柄上端的握槽,方便对排放管排放口施加定位力,防止混泥土排放喷溅,改变了原有需要施工人员抱住排放管的方式,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快捷的优点。快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加工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通过对砂石与水泥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加工为混凝土,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待混凝土硬化之后便可实现对钢筋进行固定限位,成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但是在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使用时,往往需要增设多名施工员协同操作,并且施工人员往往是直接抱住排放管调节出料位置,使得施工人员操作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包括移动座、控制器、支撑架、搅拌桶、搅拌模组、输送模组、输送管、排放管、浇筑口、GPS定位器、推动机构和握持机构,所述移动座与控制器底部相固定,所述移动座与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安装于排放管上端,所述握持机构内侧嵌入有排放管,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座、伸缩缸、活动珠、第一固定环、第一摆动杆、活动杆、连接片和第二摆动杆,所述固定座右端与输送模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伸缩缸右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缸左端固定有活动珠,所述活动珠与第一固定环内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环内侧固定有排放管,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一摆动杆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杆通过阻尼转轴与活动杆左端转动配合,所述活动杆上端设置有连接片,并且连接片后端与输送模组相固定,所述第一固定环后端设置有第二摆动杆。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顶部嵌入安装有搅拌模组,所述搅拌桶底部与输送模组相连接,所述输送模组与输送管顶部相连通,所述输送管底部设置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下端设置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顶部安装有GPS定位器。
[0007]优选的,所述握持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环、弹性转轴、握柄、握槽、承接杆和转动座,所述第二固定环中部贯穿有排放管,所述第二固定环通过弹性转轴与握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握柄右端开设有握槽,所述握柄底部固定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承接杆上端转动连接,并且承接杆与排放管右端内侧滑动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握柄和承接杆相互形成夹角状分布,并且承接杆随着握柄同步摆动。
[0009]优选的,所述伸缩缸上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杆,并且伸缩缸通过第一定位杆与固定座内侧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活动珠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杆,并且第二定位杆贯穿于活动珠中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尺寸相同,并且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相互对称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上端均设置有活动杆和连接片,并且第一摆动杆和活动杆相互构成V字形状。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均为碳钢材质,硬度高。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片为合金钢材质,耐磨性强。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推动机构,伸缩缸进行伸缩运动,通过活动珠带动带动第一固定环和排放管进行摆动,方便调节排放管的排放位置,使第一固定环移动时会使第一摆动杆和活动杆进行相互折叠运动,使第一固定环平稳摆动,达到了能够辅助调节排放管位置,方便施工人员进行移动的优点。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握持机构,用手握住握柄上端的握槽,方便对排放管排放口施加定位力,防止混泥土排放喷溅,同时在握柄不使用时,通过弹性转轴带动握柄往左下端摆动,与排放管进行平行分布,方便对握柄进行回收,改变了原有需要施工人员抱住排放管的方式,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推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伸缩缸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握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握持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移动座

1、控制器

2、支撑架

3、搅拌桶

4、搅拌模组

5、输送模组

6、输送管

7、排放管

8、推动机构

9、握持机构

10、浇筑口

11、GPS定位器

12、固定座

91、伸缩缸

92、活动珠

93、第一固定环

94、第一摆动杆

95、活动杆

96、连接片

97、第二摆动杆

98、第二固定环

101、弹性转轴

102、握柄

103、握槽

104、承接杆

105、转动座

106、第一定位杆

921、第二定位杆

9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包括移动座1、控制器2、支撑架3、搅拌桶4、搅拌模组5、输送模组6、输送管7、排放管8、浇筑口11、GPS定位器12、推动机构9和握持机构10,移动座1与控制器2底部相固定,移动座1与支撑架3底部固定连接,推动机构9安装于排放管8上端,握持机构10内侧嵌入有排放管8,支撑架3顶部设置有搅拌桶4,搅拌桶4顶部嵌入安装有搅拌模组5,搅拌桶4底部与输送模组6相连接,输送模组6与输送管7顶部相连通,输送管7底部设置有排放管8,排放管8下端设置有浇筑口11,浇筑口11顶部安装有GPS定位器12。
[0026]请参阅图2

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推动机构9包括固定座91、伸缩缸92、活动珠93、第一固定环94、第一摆动杆95、活动杆96、连接片97和第二摆动杆98,固定座91右端与输送模组6固定连接,固定座91与伸缩缸92右端转动连接,伸缩缸92左端固定有活动珠93,活动珠93与第一固定环94内侧转动配合,第一固定环94内
侧固定有排放管8,第一固定环94与第一摆动杆95下端转动连接,第一摆动杆95通过阻尼转轴与活动杆96左端转动配合,活动杆96上端设置有连接片97,并且连接片97后端与输送模组6相固定,第一固定环94后端设置有第二摆动杆98,伸缩缸92上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杆921,并且伸缩缸92通过第一定位杆921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包括移动座(1)、控制器(2)、支撑架(3)、搅拌桶(4)、搅拌模组(5)、输送模组(6)、输送管(7)、排放管(8)、浇筑口(11)和GPS定位器(12),所述移动座(1)与控制器(2)底部相固定,所述移动座(1)与支撑架(3)底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动机构(9)和握持机构(10),所述推动机构(9)安装于排放管(8)上端,所述握持机构(10)内侧嵌入有排放管(8),所述推动机构(9)包括固定座(91)、伸缩缸(92)、活动珠(93)、第一固定环(94)、第一摆动杆(95)、活动杆(96)、连接片(97)和第二摆动杆(98),所述固定座(91)右端与输送模组(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91)与伸缩缸(92)右端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缸(92)左端固定有活动珠(93),所述活动珠(93)与第一固定环(94)内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环(94)内侧固定有排放管(8),所述第一固定环(94)与第一摆动杆(95)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杆(95)通过阻尼转轴与活动杆(96)左端转动配合,所述活动杆(96)上端设置有连接片(97),并且连接片(97)后端与输送模组(6)相固定,所述第一固定环(94)后端设置有第二摆动杆(9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加工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顶部设置有搅拌桶(4),所述搅拌桶(4)顶部嵌入安装有搅拌模组(5),所述搅拌桶(4)底部与输送模组(6)相连接,所述输送模组(6)与输送管(7)顶部相连通,所述输送管(7)底部设置有排放管(8),所述排放管(8)下端设置有浇筑口(11),所述浇筑口(11)顶部安装有GPS定位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长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