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714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属于操作台技术领域。其主要针对现有设备的内部缺乏防尘结构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台体,及设置于台体桌面上的显示屏主体,所述台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束线的排线机构和用于灰尘处理的防尘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排线机构进而对显示屏与台体内部主机之间的连接数据线进行便捷束线,取代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束线轧带,进而方便设备检修过程中对数据线的清晰查找及其装卸整理,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通过设置放置件及过滤机构的组合,进而实现对台体的进风口增设过滤处理结构,使得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对风力散热时的灰尘进行过滤处理,延长台体内部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台体内部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台体内部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操作台
,尤其涉及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监控系统是采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在监控系统中增加智能视频分析模块,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过滤掉视频画面无用的或干扰信息、自动识别不同物体,分析抽取视频源中关键有用信息,快速准确的定位事故现场,判断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或触发其它动作,从而有效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及时取证的全自动、全天候、实时监控的智能系统。
[0003]而智能监控系统的操作终端位于监控室中的控制操作台,其将大量计算机主机或其他设备封闭式放置于一个台体中,再借助于设置在台体上的显示屏及操作部件进而实现对监控系统中的数据察看与控制。
[0004]现有一种授权公告号为CN2169840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监控设备控制操作台;包括操作台本体、四个支脚、四个支脚固定单元和多个卡合单元,每个支脚固定单元均包括固定板、调节组件、滑动板和两个固定脚,当移动操作台本体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滑动板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滑动,使得滑动板两侧的固定脚远离地面,利用万向轮将操作台本体移动至固定地点后。
[0005]上述专利文件中的技术方案虽然实现操作台的便捷移动调整,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0006]目前,现有的操作台内部多采用风力进行散热,但其仅以设置风扇对台体的内部进行散热操作,设备内部缺乏用于防尘处理的过滤结构,从而风扇随实现了台体内部的高效散热,但风扇所提供的风力中所夹杂的灰尘也随之进入到设备的内部,灰尘的进入会损害到台体内部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0007]因此,如何对操作台进行处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包括台体,及设置于台体桌面上的显示屏主体,所述台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束线的排线机构和用于灰尘处理的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包括设置于进风口位置的放置件和用于灰尘过滤的过滤机构;
[0010]所述排线机构包括设置于台体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的滑槽轨道,多个所述滑槽轨道之间上下对称设置,并滑动连接有排线组件,所述排线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滑槽条,且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束线的卡线板;
[0011]所述过滤机构包括L型板,L型板右端焊接有限位组件,所述L型板与限位组件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隔条与过滤板。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空腔板,空腔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底端延伸出空腔板的底部壳壁,并安装有把手。
[0013]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位于空腔板内部的移动板,移动板与滑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有撑杆。
[0014]优选的,每个所述移动板远离撑杆的一侧等距设置有多个限位杆,限位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穿过空腔板的侧面壳壁。
[0015]优选的,所述台体的后侧壳壁上有多个进风口,进风口的内部安装有风扇主体。
[0016]优选的,所述放置件包括设置于台体后侧内壁上的放置框,放置框的右端前后对称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限位条。
[0017]优选的,所述限位条与限位组件之间插接限位。
[0018]优选的,所述台体的右侧壳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中通过螺钉连接有用于遮挡的侧板。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0]1.通过设置排线机构进而对显示屏与台体内部主机之间的连接数据线进行便捷束线,取代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束线轧带,进而方便设备检修过程中对数据线的清晰查找及其装卸整理,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0021]2.通过设置放置件及过滤机构的组合,进而实现对台体的进风口增设过滤处理结构,使得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对风力散热时的灰尘进行过滤处理,延长台体内部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给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侧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的过滤机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台体;2、显示屏主体;3、排线机构;31、滑槽轨道;32、排线组件;321、固定板;322、卡线板;323、滑槽条;4、放置件;41、放置框;42、限位条;5、过滤机构;51、L型板;52、限位组件;521、空腔板;52、滑板;523、螺纹杆;524、撑杆;525、移动板;526、限位杆;53、隔条;54、过滤板;6、侧板;7、风扇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包括台体1,及设置于台体1桌面上的显示屏主体2。台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束线的排线机构3和用于灰尘处理的防尘结构,防尘结构包括设置于进风口位置的放置件4和用于灰尘过滤的过滤机构5。
[0029]排线机构3包括设置于台体1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的滑槽轨道31,多个滑槽轨道31之间上下对称设置,并滑动连接有排线组件32。排线组件32包括固定板321,固定板321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滑槽条323,且固定板3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束线的卡线板322。
[0030]过滤机构5包括L型板51,L型板51右端焊接有限位组件52,L型板51与限位组件52
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隔条53与过滤板54。
[0031]本实施例中,多个隔条53与过滤板54之间以间隔设置的方式进行排布。
[0032]基于实施例一的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工作原理是:当设备进行组装时,将排线机构3中的排线组件32,自左向右的方式滑动连接于对称设置的滑槽轨道31上,进而实现排线机构3在台体1内部的装配。排线机构3装配完成后,当显示屏主体2与台体1内部计算机主机等部件进行数据线连接时,将各个数据线依次卡联于排线机构3中排线组件32的卡线板322上,进而实现对数据线的束线整理。
[0033]当排线机构3完成对数据线的整理后,将过滤机构5推设于放置件4中,再对过滤机构5的限位组件52进行调整,使得其与放置件4之间卡接固定,从而实现过滤机构5的便捷装配。当过滤机构5装配完成后,再通过螺钉实现侧板6对台体1的封装。
[0034]实施例二
[0035]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限位组件52包括空腔板521,空腔板5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522,滑板52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23,且螺纹杆523的底端延伸出空腔板521的底部壳壁,并安装有把手,滑板522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位于空腔板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包括台体(1),及设置于台体(1)桌面上的显示屏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台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束线的排线机构(3)和用于灰尘处理的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包括设置于进风口位置的放置件(4)和用于灰尘过滤的过滤机构(5);所述排线机构(3)包括设置于台体(1)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的滑槽轨道(31),多个所述滑槽轨道(31)之间上下对称设置,并滑动连接有排线组件(32),所述排线组件(32)包括固定板(321),固定板(321)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滑槽条(323),且固定板(3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束线的卡线板(322);所述过滤机构(5)包括L型板(51),L型板(51)右端焊接有限位组件(52),所述L型板(51)与限位组件(52)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隔条(53)与过滤板(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监控系统用控制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2)包括空腔板(521),空腔板(5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522),滑板(52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23),且螺纹杆(523)的底端延伸出空腔板(521)的底部壳壁,并安装有把手。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冕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