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接口、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06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5
本申请提供了充电接口、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包括壳体与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源引脚。其中壳体包括底壁和/或第一侧壁。所述电源引脚装设于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其中,在垂直于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每个电源引脚的截面面积为18mm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接口、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充电
,具体涉及充电接口、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增加,会大量消耗电子设备内电池的电量,因此需要经常、多次充电。但目前的充电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接口,包括:
[0004]壳体,包括底壁和/或第一侧壁;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第一侧壁弯折连接所述底壁的周缘;
[0005]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源引脚,所述电源引脚装设于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中的至少一者;
[0006]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每个所述电源引脚的截面面积为18mm2‑
60mm2。
[0007]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接口,通过利用壳体来装设电源引脚,为电源引脚提供装设基础与有效的保护。电源引脚的一端可电连接至电路板上将电压传输至电路板,或者从电路板接收电压。在垂直于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换言之在垂直于第一侧壁的高度方向上,每个电源引脚与收容空间具有对应的截面。本实施方式可使每个电源引脚的截面面积为18mm2‑
60mm2,极大地提高了电源引脚的截面面积。电源引脚截面面积的提高可提高单位时间电流通过的载荷量,进而提高电流的传输速度即提高过流能力,使充电接口具有快速充电功能,提升对电子设备的电池的充电效率。
[0008]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第一外壳、插脚、第一电路板、以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接口,所述插脚能够凸出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充电接口装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的端部,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插脚、及所述充电接口的电源引脚;
[0009]其中,所述插脚用于接收第一电压并传输至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并通过所述电源引脚将所述第二电压传输至电子设备。
[0010]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源适配器,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充电接口可提高电源引脚的截面面积,从而提高电流的传输速度,使电源适配器具有快速充电功能。通过插脚接收插座内的第一电压,插脚再传输给第一电路板进行处理转换成第二电压,最终由第一电路板将第二电压传输给充电源引脚,通过该通电源引脚为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提升了对电子设备的电池的充电效率。
[0011]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外壳、第二电路板、电池、以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装设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端部,所述第二电
路板与所述电池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及所述充电接口的电源引脚;
[0012]其中,所述电源引脚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二电压通过所述第二电路板传输至所述电池。
[0013]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充电接口可提高电源引脚的截面面积,从而提高电流的传输速度,使电子设备具有快速充电功能。通过电源引脚接收来自电源适配器的第二电压,然后将该第二电压传输给第二电路板进行处理,最终传输给电池进行充电,提升了对电子设备的电池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的充电接口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的充电接口的爆炸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的充电接口沿A

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所示的充电接口沿B

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只包括底壁时与电源引脚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壳体只包括第一侧壁时与电源引脚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接口沿B

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接口沿B

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接口沿B

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接口沿A

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图12所示的充电接口沿C

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8]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为图14所示的充电接口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6为图14所示的充电接口的爆炸图。
[0031]图17为图14所示的充电接口沿D

D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32]图18为图14所示的充电接口沿E

E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33]图1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0为图19所示的充电接口沿F

F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35]图21为图19所示的充电接口的爆炸图。
[0036]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0037]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0038]标号说明:
[0039]充电接口

1,电源适配器

2,电子设备

3,壳体

10,底壁

11,连接面

110,第一侧壁

12,第一外侧面

121,第一内侧面

122,凹槽

123,收容空间

13,第二侧壁

14,第二外侧面

141,第二内侧面

142,收纳空间

15,第三侧壁

16,电源引脚

20,第一电源引脚

21,第
二电源引脚

22,第一部分

201,第二部分

202,第三部分

203,仿形面

23,第一仿形面

231,第二仿形面

232,第一平面

241,第二平面

242,数据引脚

30,第一外壳

40,第一容置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底壁和/或第一侧壁;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第一侧壁弯折连接所述底壁的周缘;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源引脚,所述电源引脚装设于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每个所述电源引脚的截面面积为18mm2‑
60mm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壳体具有收容空间,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每个所述电源引脚的截面面积占所述收容空间的截面面积的5%

20%;或者,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底壁时,所述底壁具有用于装设所述电源引脚的连接面,每个所述电源引脚的截面面积占所述连接面的面积的5%

2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多个电源引脚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源引脚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的极性相反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均装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装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部分,所述第二电源引脚装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部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壳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多个电源引脚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源引脚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的极性相反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装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相背两侧,且所述第一电源引脚相较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靠近所述收容空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壳体包括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壳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多个电源引脚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源引脚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的极性相反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装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电源引脚装设于所述第二侧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相较于所述第一内侧面远离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二外侧面相较于所述第二内侧面靠近所述第一内侧面;所述充电接口满足如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设于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电源引脚设于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侧表面。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电源引脚还装设于所述第三侧壁;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源引脚的截面的总面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引脚的截面的总面积相同。8.如权利要求1

7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冯国良崔超辜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