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断装置及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695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断装置及断路器,包括喷口组件、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所述喷口组件的内部具有第一灭弧区、第二灭弧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区和所述第二灭弧区之间的颈部,所述喷口组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灭弧区和第二灭弧区的第三孔道,所述第一灭弧区所在的端部连接所述动触头组件,所述静触头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喷口的外壁上,且所述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滑动接触配合,喷口组件包括大喷口和小喷口,所述小喷口的一端探入大喷口内。分闸时在小喷口远离气缸的一侧中部的第一灭弧区、第三孔道位于大喷口中部开口处的第二灭弧区分别形成高压区,能够更容易吹灭电弧,且不易发生击穿,从而保证开断装置开断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断装置及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电器开断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开断装置及断路器,尤其涉及一种开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电器在开断过程中,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间有高电压,会产生电弧,目前传统的断路器的开断装置基本原理是通过压缩气缸中的气体,如图1所示,气体通过喷口吹灭电弧,会在靠近动弧触头的第二灭弧区间形成一个高速高压气体吹弧,而靠近静弧触头的第一灭弧区间因气流速度快,压力低,容易发生击穿,由于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间通过第二灭弧区间和第一灭弧区间共同承受电压,当第一灭弧区间击穿后,第二灭弧区间承压过大,也容易击穿,导致开断失败。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104465256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其公开了一种隔离断路器用灭弧室及使用该灭弧室的隔离断路器,静弧触头和静主触头之间设有可在断路器分闸时对所述静弧触头形成屏蔽的屏蔽罩,屏蔽罩具有在断路器分闸时位于所述静弧触头下方的下屏蔽端。通过在灭弧室中设置屏蔽罩使得隔离断路器既可以作为断路器使用,又可以作为隔离开关使用。
[0004]现有技术中的断路器在开断过程中,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间有高电压,会产生电弧,容易发生击穿,进而导致开断失败,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断装置及断路器。
[000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断装置,包括喷口组件、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所述喷口组件的内部具有第一灭弧区、第二灭弧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区和所述第二灭弧区之间的颈部,所述喷口组件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灭弧区和第二灭弧区的第三孔道,所述第一灭弧区所在的端部连接所述动触头组件,所述喷口组件的外壁与所述静触头组件的内壁滑动接触配合,且所述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滑动接触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喷口组件包括大喷口和小喷口,所述小喷口的一端探入大喷口内,所述小喷口的侧壁和大喷口之间形成有第一孔道;所述小喷口靠近大喷口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一灭弧区;且所述第三孔道位于大喷口上。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灭弧区位于所述小喷口和所述大喷口相互靠近的中部;所述第二灭弧区位于所述大喷口远离小喷口的一侧,且所述大喷口自远离小喷口的一端向靠近小喷口的一端收缩至大喷口直径的中部。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三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二者均为倾斜孔道,所述第三孔道自大喷口靠近小喷口的外侧壁延伸至大喷口直径的中部,所述第二孔道自小喷口外侧壁延伸至小喷口的中部。
[0010]优选地,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拉杆、气缸、动弧触头以及动主触头;所述气缸内设
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为固定设置;所述动弧触头连接拉杆的前端,所述拉杆滑动穿设在所述活塞上并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动弧触头位于所述气缸的出口处,所述喷口组件连接在所述出口处外侧的所述气缸上,所述动主触头连接在所述喷口组件外围的所述气缸上;所述拉杆呈中空设置,所述拉杆位于活塞背离动弧触头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拉杆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
[0011]优选地,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支座,所述活塞安装在第二支座上,所述拉杆穿过第二支座并与其滑移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主触头和静弧触头,所述静主触头连接所述静弧触头,所述静弧触头探入所述喷口组件内;合闸状态:所述静弧触头与所述动弧触头连接,所述静主触头与所述动主触头连接,所述静弧触头遮挡封闭所述第三孔道;分闸状态的第一阶段,所述静弧触头与所述动弧触头分离,所述静主触头与所述动主触头分离,所述拉杆的空腔与所述第一灭弧区导通;分闸状态的第二阶段,所述静弧触头与所述动弧触头分离,所述静主触头与所述动主触头分离,所述拉杆的空腔与所述第一灭弧区导通,且所述静弧触头脱离所述第三孔道,所述第一灭弧区与所述第二灭弧区导通。
[0013]优选地,所述动弧触头具有允许静弧触头探入的通孔,所述动弧触头的通孔自远离拉杆的一端向靠近拉杆的一端逐渐扩大。
[0014]优选地,所述静主触头、动主触头、喷口组件、静主触头以及静弧触头均为同轴设置,所述静弧触头同轴探入喷口组件内,所述静主触头同轴探入喷口组件与动主触头之间的间隙内。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包括所述的开断装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安装在缸体上的拉杆、喷口、动主触头、静主触头以及静弧触头的配合,实现在分闸时在小喷口远离缸体的一侧中部的第一灭弧区、第三孔道位于大喷口中部开口处的第二灭弧区分别形成高压区,能够更容易吹灭电弧,且不易发生击穿,从而保证开断装置开断的稳定性。
[0018]2、本技术通过将一部分气体通过拉杆上的空腔从第一通孔流出,另一部分气体通过静主触头的内部从第二通孔流出,并同时带走热量。
[0019]3、本技术通过同轴设置的拉杆、动主触头、大喷口、小喷口、静主触头以及静弧触头,拉杆、动主触头、大喷口、小喷口运动时,保证动主触头和静主触头接触时,静弧触头和动弧触头接触,有助于提高合闸或分闸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为
技术介绍
中传统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主要体现断路器合闸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主要体现断路器分闸第一阶段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主要体现断路器分闸第二阶段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
拉杆;2

气缸;3

大喷口;4

小喷口;5

动弧触头;6

动主触头;7

静弧触头;8

静主触头;9

第一支座;10

第二支座;11

压气室;12

第一孔道;13

第二孔道;14

第三孔道;15

第一通孔;16

第二通孔;17

活塞;18

第一灭弧区;19
‑ꢀ
第二灭弧区;20

喷口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断装置,包括喷口组件20、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喷口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口组件(20)、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所述喷口组件(20)的内部具有第一灭弧区(18)、第二灭弧区(19)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区(18)和所述第二灭弧区(19)之间的颈部,所述喷口组件(20)的内部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一灭弧区(18)和第二灭弧区(19)的第三孔道(14),所述第一灭弧区(18)所在的端部连接所述动触头组件,所述喷口组件(20)的外壁与所述静触头组件的内壁滑动接触配合,且所述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滑动接触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组件(20)包括大喷口(3)和小喷口(4),所述小喷口(4)的一端探入大喷口(3)内,所述小喷口(4)的侧壁和大喷口(3)之间形成有第一孔道(12);所述小喷口(4)靠近大喷口(3)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孔道(13),所述第二孔道(13)连通所述第一孔道(12)和第一灭弧区(18);且所述第三孔道(14)位于大喷口(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区(18)位于所述小喷口(4)和所述大喷口(3)相互靠近的中部;所述第二灭弧区(19)位于所述大喷口(3)远离小喷口(4)的一侧,且所述大喷口(3)自远离小喷口(4)的一端向靠近小喷口(4)的一端收缩至大喷口(3)直径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道(14)和所述第二孔道(13)二者均为倾斜孔道,所述第三孔道(14)自大喷口(3)靠近小喷口(4)的外侧壁延伸至大喷口(3)直径的中部,所述第二孔道(13)自小喷口(4)外侧壁延伸至小喷口(4)的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拉杆(1)、气缸(2)、动弧触头(5)以及动主触头(6);所述气缸(2)内设置有活塞(17),所述活塞(17)为固定设置;所述动弧触头(5)连接拉杆(1)的前端,所述拉杆(1)滑动穿设在所述活塞(17)上并与所述气缸(2)连接,所述动弧触头(5)位于所述气缸(2)的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荣春古王荣徐然王丽王作通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