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6842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并构建三维模型等数据;基于三维打印系统,根据三维模型等数据制备预制构件并进行制衬、缠绕、固化、修正和脱模工艺,得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并检测完工玻璃钢管道信息,对三维模型等数据进行更新;对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试运行的数据进行检测并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中;基于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对后期玻璃钢管道的运行和养护提供数据支持。本发明专利技术贯穿整个管道制备的全周期,应用最新的三维打印智能制备技术,并对后期维护进行持续更新,从而提高了玻璃钢管道制备的效率。备的效率。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钢管道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玻璃钢管道由于在耐腐蚀性、能耗、运输、安装、防渗性以及管材的抗冻性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比钢管、球墨铸铁管、PE管等传统管道更具有竞争力。近年来,玻璃钢管道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玻璃钢行业发展最快的产品。我国从70年代开始生产玻璃钢管道,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玻璃钢管道行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手工制作到自动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在原材料、制造设备、工艺技术、结构设计、质量管理、标准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近年来,玻璃钢管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显示了玻璃钢管道的巨大的应用潜力,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0003]目前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没有贯穿整个管道制备的全周期的,且没有应用最新的智能制备技术,现有技术只是针对特定工艺,能够将整个玻璃钢管道制备完成,没有对后期维护的持续更新,从而造成了玻璃钢管道制备效率的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包括:
[0007]获取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
[0008]根据所述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构建玻璃钢管道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
[0009]基于三维打印系统,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制备预制构件;
[0010]根据预制构件进行制衬、缠绕、固化、修正和脱模工艺,得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并检测所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的完工玻璃钢管道信息;
[0011]根据所述完工玻璃钢管道信息对所述三维模型、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和所述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进行更新;
[0012]对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试运行的数据进行检测并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中;
[0013]基于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对后期玻璃钢管道的运行和养护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所述三维模型、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和所述信息管理平台更新。
[0014]优选地,所述获取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包括:
[0015]对待制备的玻璃钢管道进行测绘,得到测绘数据;
[0016]根据所述测绘数据确定所述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所述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包括
管道构件信息和构件连接信息。
[0017]优选地,所述所述三维模型包括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和管道材料信息。
[0018]优选地,所述根据预制构件进行制衬、缠绕、固化、修正和脱模工艺,得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包括:
[0019]根据设计材料类型和规格备料,清除所述预制构件表面杂物,并将脱模蜡均匀涂敷于所述预制构件的外表面,并反复挤压,使所述预制构件表面蜡层均匀,根据管径不同准备不同规格的薄膜和上膜,将配有促进剂、固化剂和增强剂的树脂充分搅拌后,均匀淋在所述预制构件的表面,将玻璃表面毡均匀缠绕在模具表面,并将针织毡缠绕在所述预制构件表面,然后将网格布缠绕于针织毡外表面,利用用压辊反复挤压内衬表面消除气泡后进行远红外深度固化;
[0020]基于缠绕机控制系统,根据设计要求将玻璃纤维按照设计线型逐层缠绕在内衬层表面,对承插口轴向进行增强处理,进行外层缠绕,用刮板刮胶回收管道表面富余树脂,管道缠绕完成后,将薄膜缠绕于管道外表面,同时用压板把气泡从薄膜内部挤出;
[0021]将带有管材的模具立即吊装到固化工位,并开动主轴使模具处于匀速转动状态进行固化;
[0022]检测管道固化度,当管道外表面巴氏硬度不低于20时,修整承口、修整插口、表面处理;
[0023]当管道外表面巴氏硬度不低于25时,进行脱模,将管道承插口毛边彻底切除,打磨承插口端部毛刺后均匀涂刷树脂至固化,得到所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
[0024]优选地,所述预制构件的参数相互关联且相互识别。
[0025]优选地,在所述基于三维打印系统,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制备预制构件之后,还包括:
[0026]采用Cinema 4D对所述制备预制构件的过程进行渲染漫游,得到真实效果视频;
[0027]将所述真实效果视频发送至所述信息管理平台。
[0028]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构建玻璃钢管道的三维模型,包括:
[0029]基于Dynamo可视化编程技术,根据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输出三维曲线;
[0030]基于所述Revit的软件,根据所述三维曲线进行参数化建模,得到所述三维模型。
[0031]一种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系统,包括:
[0032]基础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
[0033]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构建玻璃钢管道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
[0034]打印单元,用于基于三维打印系统,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制备预制构件;
[0035]制备单元,用于根据预制构件进行制衬、缠绕、固化、修正和脱模工艺,得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并检测所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的完工玻璃钢管道信息;
[0036]第一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完工玻璃钢管道信息对所述三维模型、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和所述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进行更新;
[0037]第二更新单元,用于对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试运行的数据进行检测并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中;
[0038]数据支持单元,用于基于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对后期玻璃钢管道的运行和养护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所述三维模型、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和所述信息管理平台更新。
[003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4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根据所述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构建玻璃钢管道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基于三维打印系统,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制备预制构件;根据预制构件进行制衬、缠绕、固化、修正和脱模工艺,得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并检测所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的完工玻璃钢管道信息;根据所述完工玻璃钢管道信息对所述三维模型、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和所述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进行更新;对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试运行的数据进行检测并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中;基于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对后期玻璃钢管道的运行和养护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所述三维模型、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和所述信息管理平台更新。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贯穿整个管道制备的全周期,应用最新的三维打印智能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根据所述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构建玻璃钢管道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基于三维打印系统,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制备预制构件;根据预制构件进行制衬、缠绕、固化、修正和脱模工艺,得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并检测所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的完工玻璃钢管道信息;根据所述完工玻璃钢管道信息对所述三维模型、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和所述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进行更新;对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试运行的数据进行检测并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中;基于更新在三维模型、设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对后期玻璃钢管道的运行和养护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所述三维模型、所述设计信息数据库和所述信息管理平台更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包括:对待制备的玻璃钢管道进行测绘,得到测绘数据;根据所述测绘数据确定所述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所述基础玻璃钢管道信息包括管道构件信息和构件连接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三维模型包括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和管道材料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三维打印的玻璃钢管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制构件进行制衬、缠绕、固化、修正和脱模工艺,得到待出厂的玻璃钢管道,包括:根据设计材料类型和规格备料,清除所述预制构件表面杂物,并将脱模蜡均匀涂敷于所述预制构件的外表面,并反复挤压,使所述预制构件表面蜡层均匀,根据管径不同准备不同规格的薄膜和上膜,将配有促进剂、固化剂和增强剂的树脂充分搅拌后,均匀淋在所述预制构件的表面,将玻璃表面毡均匀缠绕在模具表面,并将针织毡缠绕在所述预制构件表面,然后将网格布缠绕于针织毡外表面,利用用压辊反复挤压内衬表面消除气泡后进行远红外深度固化;基于缠绕机控制系统,根据设计要求将玻璃纤维按照设计线型逐层缠绕在内衬层表面,对承插口轴向进行增强处理,进行外层缠绕,用刮板刮胶回收管道表面富余树脂,管道缠绕完成后,将薄膜缠绕于管道外表面,同时用压板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贤
申请(专利权)人:云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