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宝洁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制备通流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670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形成柔软且蓬松的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限定多个孔口的喷丝头提供第一熔融聚合物和第二不同熔融聚合物,以及使流体在喷丝头和移动的多孔构件的中间流动。该方法包括使用流体在朝向移动的多孔构件的方向上拉延第一熔融聚合物组分和第二熔融聚合物组分使其穿过多个孔口中的至少一些孔口,以形成多根单独的连续纤维股线。该方法包括在第一位置处将连续纤维股线沉积在移动的多孔构件上以制备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以及间歇地改变施加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第一位置下游的中间纤维网的真空力,并且不添加更多连续纤维且不施加任何热。何热。何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备通流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的方法
[0001]本申请是基于申请日为2019年11月26日,优先权日为2018年11月30日,申请号为201980076649.2,专利技术名称为:“用于制备通流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的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整体涉及用于制备通流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制备通流粘结的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3]非织造纤维网可包括连续纤维。连续纤维可通过连续纤维非织造物制造操作来制造。连续纤维可包括多成分纤维,例如诸如双组分纤维。在制造操作中,可通过流体诸如空气将熔融聚合物的连续纤维股线从喷丝头朝向移动的多孔构件诸如移动的多孔带向下拉延或推动。在拉延或推动期间,连续纤维股线可被骤冷和拉伸。一旦连续纤维沉积在移动的多孔构件上,就可将它们形成为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并且可通过用于控制最终粘结的各种方法将它们方便地向下游输送以制备成品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如本文所用,“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是指尚未最终粘结的纤维网。在连续纤维股线被骤冷和拉伸之后,一旦通过拉伸、空气或移动的多孔构件真空施加在连续纤维股线上的张力被移除,连续纤维股线就可弯曲、卷曲和/或扭曲。这被称为“自卷曲”。弯曲、卷曲和/或扭曲的量可根据组成以及骤冷和拉伸工艺条件而变化。在正确的工艺条件下,高度卷曲的连续纤维股线可用于在移动的多孔构件上形成未粘结且蓬松的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然而,如果允许连续纤维股线在最终粘结之前过于自卷曲,则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可能无法具有足够的完整性以在移动的多孔构件上可靠地输送,或在形成中变得不均匀,除了具有不期望的不均匀外观之外,强度和柔软性或其它特性也显著降低。
[0004]限制和控制由自卷曲纤维产生的蓬松度的当前方法通常包括加热压实工艺步骤或在通流粘结之前通过热气刀进行预粘结。然而,在这些方法中,可以减小自卷曲纤维的蓬松度和柔软性潜力。为了实现连续纤维的更好的蓬松度、强度、柔软性和缠结,应改进制备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的常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了经由改善的连续纤维缠结和通流粘结来制备具有改善的蓬松度、强度和柔软性的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的方法。本公开教导了间歇地向其中铺展连续纤维的移动的多孔构件的部分施加真空(例如,开/关、施加/减小)使得连续纤维随着真空关闭或减小而相对于彼此重新取向(即,更好地缠结)。连续纤维缠结可增加非织造纤维网的z方向弹性,以改善通流粘结之后的蓬松度和柔软性。可根据需要在沿移动的多孔构件的区域中多次开/关真空,以实现所需的纤维缠结。这可包括开/关真空(或施加/减小)例如多达15次、多达10次、多达7次、多达5次、多达4次、多达3次、多达2次或仅1次。
代替关闭真空,可仅间歇地减少真空。换句话讲,施加到移动的多孔构件和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的真空力可在某些区中为第一力并且在某些其它区中为第二力,其中第一力大于第二力。代替开/关真空或改变真空力,可设置真空转向器以阻挡真空接触移动的多孔构件的某些区中的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真空转向器可限定其中流体可向纤维网施加真空力的孔口区和其中流体不能向纤维网施加真空力的其它非孔口区。孔口区可在纵向或横向上变化。纤维为卷曲纤维可有助于连续纤维的重新取向。卷曲可更多地发生在其中真空被减小、阻挡或关闭的区中。一旦连续纤维被重新取向,它们就可在至少一个侧面上被通流粘结以制备具有较少绒毛但仍然相当蓬松且柔软的高强度纤维网。在通流粘结之前,也可用空气或其它机制间歇地加热和/或冷却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以再次促进纤维网内连续纤维的进一步重新取向。这可改善纤维网内的连续纤维接触点和/或在最终的通流粘结之前增强纤维网中连续纤维的缠结。这可包括将非织造纤维网加热和冷却至高于和低于连续纤维的组成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这可再次导致改善的蓬松度和柔软性以及改善的通流粘结,从而导致纤维网中更好的结构完整性。
[0006]在通流粘结过程期间,当连续纤维的温度升高时,但在纤维与纤维粘结之前,连续纤维可更多地卷曲和/或进一步重新取向,从而增加未粘结的非织造纤维网的蓬松度。这也可经由单独的预热步骤来实现。
[0007]虽然通流粘结是期望的,但热粘结的其它方式诸如热点粘结也可提供改善的蓬松度和柔软性。通流粘结和热点粘结的组合也可能是期望的。
[0008]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实施方案:
[0009]实施方案1.一种形成柔软且蓬松的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0]向限定多个孔口的喷丝头提供第一熔融聚合物和第二熔融聚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熔融聚合物具有第一熔融温度,其中所述第二熔融聚合物具有第二熔融温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熔融温度与所述第二熔融温度相差在约10度至约180度的范围内;
[0011]使流体在所述喷丝头和移动的多孔构件的中间流动,其中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定位在所述喷丝头下方;
[0012]使用所述流体在朝向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的方向上拉延或推动第一熔融聚合物组分和第二熔融聚合物组分使其穿过所述多个孔口中的至少一些孔口,以形成多根单独的连续纤维股线;
[0013]在第一位置处将所述连续纤维股线沉积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上,以制备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以及
[0014]间歇地改变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一位置下游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的真空力,并且不添加更多连续纤维且不施加任何热。
[0015]实施方案2.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包括:
[0016]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下游的第一区;
[0017]位于所述第一区下游的第二区;
[0018]位于所述第二区下游的第三区;和
[0019]位于所述第三区下游的第四区;
[0020]其中将第一真空力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
三区中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
[0021]其中将第二真空力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四区中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并且
[0022]其中所述第二真空力小于所述第一真空力。
[0023]实施方案3.根据实施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真空力为约零。
[0024]实施方案4.根据实施方案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包括:
[0025]位于所述第四区下游的第五区;和
[0026]位于所述第五区下游的第六区;
[0027]其中将所述第一真空力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五区中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并且
[0028]其中将所述第二真空力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六区中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
[0029]实施方案5.根据实施方案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区、所述第四区、所述第五区和所述第六区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形成柔软且蓬松的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限定多个孔口的喷丝头提供第一熔融聚合物和第二熔融聚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熔融聚合物具有第一熔融温度,其中所述第二熔融聚合物具有第二熔融温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熔融温度与所述第二熔融温度相差在1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使流体在所述喷丝头和移动的多孔构件的中间流动,其中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定位在所述喷丝头下方;使用所述流体在朝向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的方向上拉延或推动第一熔融聚合物组分和第二熔融聚合物组分使其穿过所述多个孔口中的至少一些孔口,以形成多根单独的连续纤维股线;在第一位置处将所述连续纤维股线沉积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上,以制备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以及间歇地改变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一位置下游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的真空力,并且不添加更多连续纤维且不施加任何热;其中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下游的第一区;位于所述第一区下游的第二区;位于所述第二区下游的第三区;和位于所述第三区下游的第四区;其中将第一真空力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三区中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其中将第二真空力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四区中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真空力小于所述第一真空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真空力为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四区下游的第五区;和位于所述第五区下游的第六区;其中将所述第一真空力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五区中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并且其中将所述第二真空力施加到所述移动的多孔构件以及施加到所述第六区中的所述中间连续纤维非织造纤维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区、所述第四区、所述第五区和所述第六区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与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区、所述第四区、所述第五区和所述第六区的纵向上至少一个其它长度不同的纵向上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P布雷南JA奥尔DW莫内布拉克AJ德雷尔AL德比尔
申请(专利权)人:宝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