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粘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01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印刷性良好、光泽优异、并且柔软的纺粘无纺布。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构成。即,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纺粘无纺布,其中,平均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的纤维比例为50~80%,并且基准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与该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的3~6倍。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的3~6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纺粘无纺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粘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对于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卫生材料用的无纺布,出于轻、低成本、柔软性等理由而多使用包含聚烯烃的无纺布。
[0003]尤其,纸尿布的底片材(back sheet)由于接触手的机会多,并且使用范围大,而且对尿布的外观造成的影响大,因此除了肌肤触感、柔软性以外,对设计性的要求也增加。对于纸尿布的外观而言,作为受婴儿喜爱的外观,优选表面具有人物角色等这样的外观,对无纺布表面的印刷性这一功能是重要的功能之一。另外,在设计性方面,特别受喜爱的是具有丝绸般的外观的、光泽度高的材料。
[0004]作为提高无纺布的肌肤触感、柔软性的手段,一直以来已知的是,对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纤维直径进行控制的方法是有效的。例如,已提出通过使纤维的纤度和吸附力在特定的范围内,从而使纤维本身的弯曲柔软性提高的纺粘无纺布的方案(参见专利文献1)。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1598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无纺布表面的凹凸大,产生印刷不均,难以得到良好的外观。
[0010]另外,为了使表面平滑,考虑有利用热压延机等进行接触的方法,但在本方法中,由于无纺布表面膜化,因此质地变硬。
[0011]如此,需要减少了表面凹凸的无纺布,但现状是并未获得同时实现可耐实用的印刷性与触感的无纺布。
[0012]因此,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性良好、光泽优异、且柔软的纺粘无纺布。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为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纺粘无纺布,其中,平均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的纤维比例为50~80%,并且基准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与该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的3~6倍。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构成上述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单纤维直径为6.5~11.9μm。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基于KES法在至少一面的基准方向上测得的表面粗糙度SMD和在与该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测得的表面粗糙度SMD之比为
0.30~0.85。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聚烯烃系树脂包含碳原子数23~50的脂肪酸酰胺化合物。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聚烯烃系树脂中的上述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为0.01~5.0质量%。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脂肪酸酰胺包含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通过悬臂法测得的基准方向上的硬挺度为10~80mm。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纺粘无纺布还满足以下式(1)。
[0022]GL/100≥95
···
(1)
[0023]其中,G为光泽度的最大值,L为平均亮度。
[002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印刷性良好且光泽优异、并且柔软的纺粘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为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纺粘无纺布,平均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的纤维为50~80%,并且基准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与该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的3~6倍。
[0027]由此,能够制成印刷性良好且光泽优异、并且柔软的纺粘无纺布。
[0028]以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0029][聚烯烃系树脂][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等。
[0031]作为聚丙烯系树脂,可举出丙烯的均聚物或丙烯与各种α

烯烃的共聚物等。
[0032]作为聚乙烯系树脂,可举出乙烯的均聚物或乙烯与各种α

烯烃的共聚物等。
[0033]这些中,从纺丝性、强度的特性考虑,特别优选使用聚丙烯系树脂。
[0034]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可以是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另外,也可以是含有其他烯烃系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的树脂组合物。
[0035]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可以是将多种聚烯烃系树脂组合而成的复合型纤维。作为复合型纤维的复合形态,例如可举出同心芯鞘型、偏心芯鞘型及海岛型等复合形态。其中,从纺丝性优异、能够通过热粘接使纤维彼此均匀地粘接的方面考虑,同心芯鞘型的复合形态是优选的实施方式。
[0036]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中添加抗氧化剂、耐候稳定剂、耐光稳定剂、抗静电剂、防雾剂、防粘连剂、润滑剂、成核剂、颜料等添加物、其他聚合物等。
[0037]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80℃~200℃,更优选为100℃~180℃,进一步优选为120℃~180℃。通过使熔点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从而容易得到高的耐热性。另外,通过使熔点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180℃以下,从而容易将从喷丝头排出的纱条冷却,抑制纤维彼此的熔接而容易进行稳定
的纺丝。
[0038]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的熔体流动速率(以下,有时记载为MFR。)优选为155g~850g/10分钟。通过使MFR为155~850g/10分钟、优选为155~600g/10分钟、更优选为155~400g/10分钟,从而即便为了提高生产率而以高纺丝速度进行拉伸,也由于粘度低而能够容易地跟随变形,容易进行稳定的纺丝。另外,通过以高的纺丝速度进行拉伸,从而促进纤维的取向结晶化,容易得到具有高机械强度的纤维。
[0039]纺粘无纺布的熔体流动速率(MFR)通过后述的方法来测定。
[0040]根据与纺粘无纺布的MFR的情况相同的理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的原料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优选为155~850g/10分钟,更优选为155~60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55~400g/10分钟。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纺粘无纺布中,也可以将MFR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树脂以任意比例混合来调节聚烯烃系树脂的MFR。在该情况下,对于聚烯烃系树脂所混合的树脂的MFR优选为10~1000g/10分钟,更优选为20~80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30~600g/10分钟。由此,能够防止混合后的聚烯烃系树脂局部产生粘度不均而纤度不均匀化、纺丝性恶化。
[0042]另外,在后述的纺出纤维时,为了防止产生局部粘度不均,使纤维的纤度均匀化,进而如后所述使纤维直径变细,也考虑对于使用的树脂,将该树脂分解来调节MFR。但是,优选不添加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纺粘无纺布,其为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纺粘无纺布,其中,平均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纤维取向度为0~30度的纤维比例为50~80%,并且基准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与该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的3~6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无纺布,其中,构成所述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单纤维直径为6.5~11.9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无纺布,其中,基于KES法在至少一面的基准方向上测得的表面粗糙度SMD和在与该基准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测得的表面粗糙度SMD之比为0.30~0.85。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无纺布,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嶋格阪上好岛田大树羽根亮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