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产生立体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651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第二眼观看图像以产生最适化的立体图像的装置及其方法。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撷取于一场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之装置重叠并且水平移动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直到水平差异大致上达到一最小值,并且随后垂直移动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直到垂直差异大致上达到一最小值。该移动后的图像即该最适化的立体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调整立体图像(Stereoscopic image)的装置及其方法, 并且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调整第 一 眼观看图像(First-eye-viewedimage)和第二眼 观看图像(Second-eye-viwed image)的偏移(Shift)以产生最适化的(Adaptive)立体图像的装置及其方法。现有技术由于左右眼的位置不同,因此左右眼所观察到的图像也有些不同。如果 使左眼仅看到左眼所需看到的信息,右眼仅能看到右眼的信息,则可欺骗大 脑产生立体视觉。目前立体图像的建立的方法大多合成两张分别由左、右眼 所观察到的2D图像。但由于拍摄时的晃动或是人为因素使然,会使得两张 左、右眼图像产生上下或/和左右的偏移。然而过度的图像偏移会造成图像合 成时三维效果不佳,并且传统上对此种有瑕疯的图像多以废弃处理,造成立 体图像产生效率不佳,合成图像成效率低。所以需要具有调整左、右眼所观 察到的2D图像的装置以补偿该非预期的偏移,以有效地合成立体图像。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调整第 一 眼观看图像和第二眼观看图像的偏 移以产生相配的立体图像的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调整第一眼观看图像和第二眼观看 图像的偏移以产生相配的立体图像的装置及其方法。根据一优选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利用第一眼观看图像 (First-eye-viewed image)以及第二目艮只见看图l象(Second-eye-viewed image)以产 生相配的立体图像(Adaptive stereoscopic image)。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乂见看图4象拍贞取于 一 个场景(Scene)。该装置包括- >接收才莫块(Receiving module)、第一处理模块(Processing module)以及第二处理模块。该接收模块其 结构在于配合接收该第 一 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的输入。该第一 处理模块耦合至该接收模块。该第二处理模块耦合至该第一处理模块。该第 一 处理模块用于重叠该第 一 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并 且相对该第 一眼观看图像水平移动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直到该第 一眼观看图像 与该第二眼观看图像之间的水平差异大致上达到一最小值。该第二处理模块 用于接收重叠并且已水平移动的该第 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的 图像,相对该第一眼观看图像垂直移动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直到该第一眼观看 图像与该第二眼观看图像之间的垂直差异大致上达到一最小值,并且得到重 叠并且已垂直移动的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的图像,当做 该相配的立体图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一处理模块水平移动后,可得到该第一眼观看 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的水平偏移量。同理,该装置的第二处理模块垂 直移动后,可得到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的垂直偏移量。 该水平偏移量以及该垂直偏移量即正确合成该第 一 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 观看图像的所需偏移。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 了解。附图说明图1A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一个优选具体实施例的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图1B是图解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的水平偏移的示意图。图1C是图解水平偏移差异曲线的示意图。 图1D是图解垂直偏移差异曲线的示意图。图1E是图解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的垂直偏移的示意图。 图2A是图解单眼相机取景位置的示意图。图2B是图解具有两个网络摄影机的笔记型计算机和桌上型计算机的示图3是图解根据该优选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装置3:脚架 5:桌上型电脑 12:第一处理模组 42:影像撷取装置 Pl:第一眼观看影像 S100 106:流程步骤2:单眼相机 4:笔i己型电脑 11:接收模组 13:第二处理4莫组 52:影像撷取装置 P2-.第二眼观看影像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A,图1A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例的装置的功 能方块图。根据该优选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装置1包含接收模块11、第一 处理模块12以及第二处理模块13。该接收模块11其结构在于配合接收第一 眼观看图像P1以及第二眼观看图像P2。该第一处理模块12耦合至该接收模 块11。该第二处理模块13耦合至该第二处理模块12。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P2从该接收模块11传送至 该第一处理模块12。该第一处理模块12将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以及该第二 眼观看图像P2重叠,并且相对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水平移动该第二眼观看 图像P2直到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与该第二眼观看图像之间的水平差异大致 上达到一最小值。如图1B所示,图1B是图解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以及该 第二眼观看图像P2的水平偏移的示意图。该示意图由上而下包含4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图1B中最上部分,分别图解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与该第二眼 观看图像P2。第二部分是图解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与该第二眼观看图像P2重叠的示意图。第三部分是图解该第二眼观看图像P2已向右水平移动N个像素的示意图,其中N是一自然数。第四部分是图解该第二眼观看图像P2 已再向右水平移动N个像素的示意图。此时,该水平差异值达到最小值,水 平移动完成。该水平差异值得以重叠后对应的像素的灰阶值差值累计,但并 不以此种方法为限,例如累计灰阶值差值的像素位置可采用取样方法,取样 方法也可以是事先静态决定的,或事后动态决定的。另外,寻找最小值的方 法可利用递归方式或设定一停止寻找条件均可,如设定一可容许的差值以停 止寻找,而完成水平移动或于无法找到符合该可容许的差值的情形时,放弃 本次水平移动,即放弃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P2的调 整,其中该可容许的差值是指连续两次平均水平差异值的差值,平均水平差 异值是指水平差异值除以被计算的区域,即相像素数目。由于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P2本质上即不相同, 因此无论如何水平移动,仍有非零的水平差异值。然而,该水平差异值并非 定值,而是一开口朝上的曲线,如图1C如所示。该曲线具有一最小值,即表 示该水平偏移量为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P2的最佳的 相对水平偏移。但需注意的是,由于水平差异值的计算方式不同,最后调整 的水平偏移量可能不是图1C中的最低点,但至少是相对低点。根据该优选具 体实施例,每次计算水平差异值移动N个像素,并且通过设定该N值以权衡 合成图像品质与处理速度。当然不排除动态地设定该N值或其它方式决定移 动量以更有效率地权衡合成图像品质与处理速度。另外,对于一般情形,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l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P2 本质上即具有一水平的相对关系。根据该优选具体实施例,该第二眼观看图 像P2是右侧地撷取于一场景,并且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l是左侧地撷取于该 场景。因此,该第一处理模块12重叠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以及该第二眼观 看图像P2后,仅需向右水平移动即可,如图1B所示。同样地,该第二处理模块13从该第一处理模块12接收重叠并且已水平 移动的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P2的图像。该第二处理 模块13相对该第一眼观看图像P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以利用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第二眼观看图像来产生最适化的立体图像,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撷取于一场景,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输入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b)重叠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c)相对该第一眼观看图像水平移动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直到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与该第二眼观看图像之间的水平差异达到一最小值;以及(d)相对该第一眼观看图像垂直移动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直到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与该第二眼观看图像之间的垂直差异达到一最小值,步骤(d)的结果即为该最适化的立体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以利用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第二眼观看图像来产生最适化的立体图像,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撷取于一场景,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输入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b)重叠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c)相对该第一眼观看图像水平移动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直到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与该第二眼观看图像之间的水平差异达到一最小值;以及(d)相对该第一眼观看图像垂直移动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直到该第一眼观看图像与该第二眼观看图像之间的垂直差异达到一最小值,步骤(d)的结果即为该最适化的立体图像。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步骤(c)执行相对该第一眼观 看图像水平移动该第二眼观看图像每次移动N个像素,N是一 自然数。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步骤(d)执行相对该第一眼观 看图像垂直移动该第二眼观看图像每次移动M个像素,M是一自然数。4、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利用第一眼观看图像以及第二眼观看图像 来产生最适化的立体图像,该第 一眼观看图像以及该第二眼观看图像系撷取 于一场景,该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东霖陈旭宏许茂琳黄钰雯李宛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