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603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各分区图像的亮度信息,并基于所述亮度信息得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的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并计算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的差值;基于所述差值对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进行转换得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并将所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传输至显示器,以完成图像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全色盲人群的的视觉特性,通过分段的亮度转换函数,得到更适合全色盲人群的图像,给全色盲特殊用户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观看模式,带来了更舒适的观看体验,提高全色盲特殊用户的幸福指数。提高全色盲特殊用户的幸福指数。提高全色盲特殊用户的幸福指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终端场景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色弱(color weakness)亦称“异常三色视觉”,能辨认颜色但感受性较低,只在波长有较大差别时才能区分色调的变化;色盲(color blindness)通常称为先天性色觉障碍,它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全色盲(achromatopsia)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与夜盲(视杆细胞功能障碍)恰好相反,患者尤喜暗、畏光,表现为昼盲,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存在三种感光色素,能够帮助识别红、绿、蓝三原色,如图1中L(长波)/M(中波)/S(短波),而当视网膜缺少某种感光色素时,完全不能辨别某种或某几种颜色的人,在医学上被称为色盲患者,如果对三种颜色都无法感光的话,则为全色盲患者。全色盲患者眼中的七彩世界是一片灰暗,如同观黑白电视一般,仅有明暗之分,而无颜色差别;而色弱、色盲的发生率在我国男性约为5%~8%、女性0.5~1%;其中约6%人口为三色视觉(色弱),约2%人口为二色视觉(色盲),也有一部分为单色视觉(全色盲)。
[0003]现有的技术是在显示器上增加目标像素(红色、绿色、蓝色像素)的幅度,调用目标模式的方式来改善对象人群的视觉体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人群定制不同的显示屏,成本贵而且不灵活,对改善色弱有一定的效果,对色盲的改善效果甚微;对全色盲群体没有合适的显示改善技术;因此,现有技术中无法给全色盲群体提供合适的显示图像的问题。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给全色盲群体提供合适的显示图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所述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获取各分区图像的亮度信息,并基于所述亮度信息得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
[0008]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的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并计算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的差值;
[0009]基于所述差值对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进行转换得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并将所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传输至显示器,以完成图像显示。
[0010]可选地,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各分区图像的亮度信息,并基于所述亮度信息得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具体包括:
[0011]获取图像处理芯片存储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分区图像;
[0012]基于多个所述分区图像分别得到每个分区图像的亮度平均值,并基于所述亮度平
均值构建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
[0013]可选地,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为:
[0014][0015]其中,Z表示第一图像亮度矩阵,C表示图像的横轴背光分区数量,D表示图像的竖轴背光分区数量,Z
CD
表示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中第C横第D纵分区的亮度,且所述Z
CD
的亮度范围为(0,255)。
[0016]可选地,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差值对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进行转换得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并将所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传输至显示器,以完成图像显示,具体包括:
[0017]基于所述差值的大小和所述最大亮度选择对应的亮度转换公式,或者基于所述差值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所属区间选择对应的亮度转换公式;
[0018]基于所述亮度转换公式,对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进行转换得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
[0019]将所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传输至背光分区控制模块得到新图像,并将所述新图像传输至显示器以完成显示。
[0020]可选地,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差值的大小和所述最大亮度选择对应的亮度转换公式,其中,所述亮度转换公式为:
[0021]若ΔZ≧120,或Zmax≧200,则Z

=Z;
[0022]其中,Z表示第一图像亮度矩阵,Zmax表示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的最大亮度,ΔZ表示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的差值,Z

表示为第二图像亮度矩阵。
[0023]可选地,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差值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所属区间选择对应的亮度转换公式,其中,所述亮度转换公式包括:
[0024]若ΔZ<120且[Zmin,Zmax]∈[0,120],则
[0025]若ΔZ<120且[Zmin,Zmax]∈[20,140],则其中,β1的范围为(10,14);
[0026]若ΔZ<120且[Zmin,Zmax]∈[40,160],则其中,β2的范围为(14,18);
[0027]若ΔZ<120且[Zmin,Zmax]∈[60,180],则其中,β3可的范围为(18,22);
[0028]若ΔZ<120且[Zmin,Zmax]∈[80,200],则其中,β4的范围为(22,
26);
[0029]其中,Z表示第一图像亮度矩阵,Zmax表示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的最大亮度,Zmin表示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的最小亮度,ΔZ表示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的差值,Z

表示为第二图像亮度矩阵,β1表示第一调节因子,β2表示第二调节因子,β3表示第三调节因子,β4表示第四调节因子。
[0030]可选地,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为:
[0031][0032]其中,Z

表示第二图像亮度矩阵,C表示图像的横轴背光分区数量,D表示图像的竖轴背光分区数量,Z

CD
表示所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中第C横第D纵分区的亮度。
[0033]可选地,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系统包括:
[0034]视频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用户所要观看的视频;
[0035]用户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切换不同的观看模式,其中,所述观看模式包括正常模式和全色盲模式;
[0036]信号处理芯片,用于对全色盲模式下视频的图像亮度矩阵进行处理,其中,所述信号处理芯片包括亮度矩阵计算模块、亮度矩阵信息识别模块和亮度矩阵转换模块;
[0037]所述亮度矩阵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图像各分区的亮度;
[0038]所述亮度矩阵信息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亮度矩阵的最大亮度、最小亮度及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的差值的大小;
[0039]所述亮度矩阵转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大亮度、所述最小亮度和所述差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包括:获取各分区图像的亮度信息,并基于所述亮度信息得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的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并计算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的差值;基于所述差值对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进行转换得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并将所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传输至显示器,以完成图像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分区图像的亮度信息,并基于所述亮度信息得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具体包括:获取图像处理芯片存储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分区图像;基于多个所述分区图像分别得到每个分区图像的亮度平均值,并基于所述亮度平均值构建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为:其中,Z表示第一图像亮度矩阵,C表示图像的横轴背光分区数量,D表示图像的竖轴背光分区数量,Z
CD
表示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中第C横第D纵分区的亮度,且所述Z
CD
的亮度范围为(0,2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差值对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进行转换得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并将所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传输至显示器,以完成图像显示,具体包括:基于所述差值的大小和所述最大亮度选择对应的亮度转换公式,或者基于所述差值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所属区间选择对应的亮度转换公式;基于所述亮度转换公式,对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进行转换得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将所述第二图像亮度矩阵传输至背光分区控制模块得到新图像,并将所述新图像传输至显示器以完成显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差值的大小和所述最大亮度选择对应的亮度转换公式,其中,所述亮度转换公式为:若ΔZ≧120,或Zmax≧200,则Z

=Z;其中,Z表示第一图像亮度矩阵,Zmax表示所述第一图像亮度矩阵的最大亮度,ΔZ表示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的差值,Z

表示为第二图像亮度矩阵。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全色盲的显示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差值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亮度与所述最小亮度所属区间选择对应的亮度转换公式,其中,所述亮度转换公式包括:
若ΔZ<120且[Zmin,Zmax]∈[0,120],则若ΔZ<120且[Zmin,Zmax]∈[20,140],则其中,β1的范围为(10,14);若ΔZ<120且[Z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