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88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包括增压器壳体、涡轮轴、涡轮以及叶轮,所述的增压器壳体与涡轮轴之间安装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有密封套、密封端盖,位于连接叶轮端的涡轮轴上套有密封套,密封套上至少开一个内凹槽,在该内凹槽上设置有密封环,密封套与轴承之间安装有轴套,轴套与密封套之间形成有安装内阶,该安装内阶上安装有气封盖,气封盖上安装有挡油板,挡油板位于气封盖与密封端盖之间,挡油板的边端压在进油盘与密封端盖之间,挡油板的内口与密封套的径向呈第一间隙,挡油板的内口与密封套的轴向呈第二间隙,气封盖与密封套轴向呈第三间隙,形成迷宫型结构。本方案起到防止润滑油的渗漏,大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增压器的
,特别是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的发动机的排气口通常设置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惯性冲力对通向发动机的进气口的空气进行加压,以此来增加通入发动机的气缸内的空气的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其中涡轮增压器主要是包括涡轮、涡轮轴、中间体、叶轮,涡轮位于涡轮机壳内,叶轮位于压气机壳内,涡轮轴的一端与涡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中间体的贯通孔,与叶轮固定连接,涡轮转动时,带动叶轮转动,以对经过压气机壳内的空气进行加压。
[0003]为了提高涡轮增压器的工作效率,中间体上朝向压气机壳体的一侧通常开设有润滑通道,以对涡轮轴上的浮动轴承进行润滑,提高涡轮增压器的工作效率。
[0004]为了防止润滑通道中的润滑油溢流至压气机壳内,对经过压气机增压后的空气造成污染,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端设置有密封结构,以防止润滑通道中的润滑油溢流至压气机壳内。
[0005]但是目前的密封结构设计上不合理,还是会出现漏油情况,主要体现在间隙设置的不合理。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出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包括增压器壳体、涡轮轴、 涡轮以及叶轮,增压器壳体具有通腔,所述的涡轮轴通过轴承设在增压器壳体内,涡轮轴一端与涡轮连接,另一端与叶轮连接,叶轮设于压气盘体内,所述的增压器壳体上安装有压气盘体,所述的增压器壳体与涡轮轴之间安装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结构包括有密封套、密封端盖,位于连接叶轮端的涡轮轴上套有密封套,密封套上至少开一个内凹槽,在该内凹槽上设置有密封环,密封套与轴承之间安装有轴套,轴套与密封套之间形成有安装内阶,该安装内阶上安装有气封盖,气封盖上安装有挡油板,挡油板位于气封盖与密封端盖之间,挡油板的边端压在进油盘与密封端盖之间,挡油板的内口与密封套的径向呈第一间隙,挡油板的内口与密封套的轴向呈第二间隙,气封盖与密封套轴向呈第三间隙,形成迷宫型结构。
[0010]作为优选项,气封盖与密封套轴向呈第三间隙为0.15~0.25mm。
[0011]作为优选项,挡油板的内口与密封套的径向呈第一间隙0.15~0.35mm。
[0012]作为优选项,挡油板的内口与密封套的轴向呈第二间隙为0.2

0.4mm。
[0013]作为优选项,所述的内凹槽设置有一个,该内凹槽内并排设置有两个密封环,构成
单槽双环结构。
[0014]作为优选项,所述的内凹槽设置有二个,每个内凹槽适配一个密封环,构成双槽双环结构。
[0015]作为优选项,挡油板开有折弯结构的引油片。
[0016]作为优选项,挡油板呈拱状安装在气封盖上,两者形成空间。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单槽双环结构、或者双槽双环结构结构,再结合迷宫式结构的设计, 起到防止润滑油的渗漏,大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 中A

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7中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8为挡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

8,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8]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包括增压器壳体101、涡轮轴、 涡轮以及叶轮,增压器壳体具有通腔,所述的涡轮轴104通过轴承113设在增压器壳体内,增压器壳体具有进油口B以及出油口C,涡轮轴104一端与涡轮102连接,另一端与叶轮103连接,叶轮103设于压气盘体100内,所述的增压器壳体101上安装有压气盘体100,所述的增压器壳体101与涡轮轴104之间安装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有密封套107、密封端盖109,位于连接叶轮端的涡轮轴上套有密封套107,密封套107上至少开一个内凹槽1071,在该内凹槽1071上设置有密封环108,密封套107与轴承113之间安装有轴套106,轴套106与密封套107之间形成有安装内阶,该安装内阶上安装有气封盖112,气封盖112上安装有挡油板111,挡油板111位于气封盖与密封端盖109之间,挡油板111的边端1110压在进油盘与密封端盖之间,挡油板111的内口与密封套107的径向F呈第一间隙, 第一间隙为0.15~
0.35mm。挡油板111的内口与密封套107的轴向H呈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为0.2

0.4mm;气封盖112与密封套107轴向呈第三间隙,第三间隙为0.15~0.25mm形成迷宫型结构。挡油板呈拱状安装在气封盖上,两者形成空间,通过增大挡油板的高度,可以扩大气封盖油腔体积,增大中间体回油腔体。
[0029]其中,把挡油板开有折弯结构的引油片1111, 形成回油出口D,可以加快回油的速率。
[0030]为了更好的密封,能有效起封油作用:所述的内凹槽设置有一个,该内凹槽内并排设置有两个密封环,构成单槽双环结构。所述的内凹槽设置有二个,每个内凹槽适配一个密封环,构成双槽双环结构。
[0031]对本方案的内容做进一步说明:其中1、压端密封结构:本方案优先采用双槽双环;2、改变密封环闭口工作间隙为0.04

0.1;3、改挡油板、密封套与气封盖增加迷宫型结构,密封套与挡油板轴向、径向间隙分别为0.3
±
0.1、0.25
±
0.1,气封盖与密封套轴向间隙为0.15~0.25,能有效起封油作用;4、通过增大挡油板的高度,可以扩大气封盖油腔体积,增大中间体回油腔体,降低回油阻车。7、气封盖采用4颗M3螺钉固定在压气盘体,采用端面密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包括增压器壳体、涡轮轴、 涡轮以及叶轮,增压器壳体具有通腔,所述的涡轮轴通过轴承设在增压器壳体内,涡轮轴一端与涡轮连接,另一端与叶轮连接,叶轮设于压气盘体内,所述的增压器壳体上安装有压气盘体,所述的增压器壳体与涡轮轴之间安装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结构包括有密封套、密封端盖,位于连接叶轮端的涡轮轴上套有密封套,密封套上至少开一个内凹槽,在该内凹槽上设置有密封环,密封套与轴承之间安装有轴套,轴套与密封套之间形成有安装内阶,该安装内阶上安装有气封盖,气封盖上安装有挡油板,挡油板位于气封盖与密封端盖之间,挡油板的边端压在进油盘与密封端盖之间,挡油板的内口与密封套的径向呈第一间隙,挡油板的内口与密封套的轴向呈第二间隙,气封盖与密封套轴向呈第三间隙,形成迷宫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压器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气封盖与密封套轴向呈第三间隙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剑辉周旭浩李奇熊艳汤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合泰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