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57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及其制作工艺,包括编织支架和膜管,编织支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编织层和内编织层,膜管设置于外编织层和内编织层之间;在编织支架的两端伸出膜管的部分定型为喇叭口结构,在喇叭口处设有显影环安装工位。采用两层编织的闭环式支架,增大支架的支撑力与径向力,编织成型的支架具有较高的柔性,在小角度弯曲段血管也能提供较好的贴壁性,防止支架内瘘的发生。设置易于被活细胞定植的膜管,可防止组织侵入的风险,阻挡肿瘤,也更加适应上腔静脉的出血性病变。变。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及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已上市的器械中,并没有专用于上腔静脉的覆膜支架,上腔静脉的支架在血管内要保证一定的支撑力与径向力的同时,也要增加柔顺性特性才能更好地保证支架与血管壁之间的贴合,防止内瘘的发生。目前所采用的覆膜支架,在良好的支撑力及径向力的同时柔韧性差,使得在弯曲段血管内的应用价值较有限,贴壁效果差;柔韧性较好的支架有效直径较小,限制了在更宽的上腔静脉主干内应用,容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状况。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及其制作工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包括编织支架和膜管,所述编织支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编织层和内编织层,所述膜管设置于所述外编织层和所述内编织层之间;
[0007]在所述编织支架的两端伸出所述膜管的部分定型为喇叭口结构,在所述喇叭口处设有显影环安装工位。
[0008]优选地,所述外编织层和所述内编织层均为一根合金丝两端头分别由一端起向另一端由轴向和径向相互交叉环绕且循环编织而成的闭环式网管状支架。
[0009]优选地,所述外编织层和所述内编织层编织所形成的网孔为菱形;所述喇叭口所对应所述编织支架部分不超过一个网孔。
[0010]优选地,所述合金丝为合金扁丝,所述合金丝对应所述编织支架两端面的部分为弧形面。
[0011]优选地,所述外编织层和内编织层与膜管热融为一体。
[0012]优选地,所述膜管为生物相容性膜管,其外径与外编织层内径相适配。
[0013]优选地,所述编织支架的两端均设有4个显影环。
[0014]一种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的制作工艺,包括:
[0015]采用合金丝进行编织支架编织,编织完成后,嵌套在特定的模具后放入马弗炉初步定型;初步定型后,将膜管嵌套在外编织层和内编织层之间,并将嵌套膜管的编织支架放入马弗炉进行最终定型,使编织支架与外编织层和内编织层热融为一体。
[0016]优选地,所述编织支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编织层和内编织层,所述外编织层和所述内编织层均为一根合金丝两端头分别由一端起向另一端由轴向和径向相互交叉环绕且循环编织而成的闭环式网管状支架。
[0017]优选地,初步定型的定型温度为400℃,定型时间为60min;
[0018]最终定型的定型温度为500℃,定型时间为20min。
[0019]有益效果:采用两层编织的闭环式支架,增大支架的支撑力与径向力,编织成型的支架具有较高的柔性,在小角度弯曲段血管也能提供较好的贴壁性,防止支架内瘘的发生。设置易于被活细胞定植的膜管,可防止组织侵入的风险,阻挡肿瘤,也更加适应上腔静脉的出血性病变。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一具体实施例中覆膜支架的主视简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一具体实施例中裸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一具体实施例中显影环安装的结构简图。
[0024]图中:1、膜管;2、内编织层;3、外编织层;4、安装工位;5、合金丝;6、显影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如图1

3所示,一种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包括编织支架和膜管1,编织支架为网管状支架,编织支架为双层结构,具体以内侧的一层为内编织层2,外侧的一层为外编织层3,外编织层3对应套接在内编织层2外部,外编织层3和内编织层2结构除了直径不同外完全一致,外编织层3和内编织层2的编织工艺一致,但使用的特定模具的外径不一样,使得嵌套在一体的内外层编织支架留有Eptfe管膜的间隙,以此使相互套接的外编织层3和内编织层2的网格相对应,采用两层编织的闭环式支架,增大支架的支撑力与径向力,编织成型的支架具有较高的柔性,在小角度弯曲段血管也能提供较好的贴壁性,防止支架内瘘的发生。
[0029]外编织层3和内编织层2之间设置有膜管1,外编织层3和内编织层2的编织工艺一致,但使用的特定模具的外径不一样,使得嵌套在一体的内外层编织支架留有Eptfe管膜的间隙;膜管易于被活细胞定植的,可防止组织侵入的风险,阻挡肿瘤,也更加适应上腔静脉的出血性病变。在编织支架的两端伸出膜管1的部分定型为喇叭口结构,使编织支架的网孔与网孔之间形成闭环结构,增大了两端的径向支撑力,在喇叭口处设有显影环安装工位,通
过在该安装工位上安装显影环6用于确定支架位置,通过显影环6确保支架的准确释放,防止支架移位和显影环6脱落。
[0030]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外编织层3和内编织层2结构一致,且均为一根合金丝5两端头分别由一端起向另一端由轴向和径向相互交叉环绕且循环编织而成的闭环式网管状支架,通过编织提高了支架的柔韧性,保证了贴壁性能,更加适应上腔静脉血管的特点。在本实施例中,外编织层3和内编织层2通过编织的网孔与网孔之间形成闭环结构,避免刺破血管,其中网孔形状优选为菱形,具有较高的回弹力,避免编织支架发生形变。其中喇叭口所对应编织支架部分不超过一个网孔,以此在保证两端的径向支撑力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膜管1的覆盖面积,提高了防止组织侵入的风险的能力,防止支架内再狭窄。
[0031]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合金丝5为合金扁丝,为镍钛合金丝材质,具体采用≤0.1(0.06)mm的合金扁丝,在进行编织时,可以在在14/16/18mm的芯轴上,相互交叉环绕且循环编织形成适合上腔静脉的编织支架。合金丝对应编织支架两端面的部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支架和膜管,所述编织支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编织层和内编织层,所述膜管设置于所述外编织层和所述内编织层之间;在所述编织支架的两端伸出所述膜管的部分定型为喇叭口结构,在所述喇叭口处设有显影环安装工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编织层和所述内编织层均为一根合金丝两端头分别由一端起向另一端由轴向和径向相互交叉环绕且循环编织而成的闭环式网管状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编织层和所述内编织层编织所形成的网孔为菱形;所述喇叭口所对应所述编织支架部分不超过一个网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丝为合金扁丝,所述合金丝对应所述编织支架两端面的部分为弧形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编织层和内编织层与膜管热融为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织型上腔静脉覆膜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威周而辰李志刚王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玮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