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38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应用在充电器技术领域,通过设置充电器、下保护壳、上保护壳、穿线槽、散热槽、观察窗、观察玻璃、保护机构和定位机构,充电器放置在下保护壳与上保护壳之间同时将充电器两端的线路分别穿过穿线槽,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栓接能够对充电器进行保护防止收到外力发生破损,充电器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槽散出,通过观察窗能够观察充电器对汽车的充电进度,保护机构对充电器与连接线的接口处进行保护,防止充电器长期使用线路连接处磨损发生断裂,定位机构安装在充电的位置对充电器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充电器在底面上容易被踩压或悬空放置由于自身容易拉扯线路对电路造成损坏。空放置由于自身容易拉扯线路对电路造成损坏。空放置由于自身容易拉扯线路对电路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


[0001]本技术属于充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汽车轮行驶,具有无污染、噪音低和能源效率高的优点,现新能源电动汽车在社会中已经普及开,车载充电器是电动汽车接收能量的必要设备,车载充电器可以用普通插座或充电桩充电,大部分充电桩指的是交流充电桩,只提供交流电源输出,没有充电功能,所以要连接车载充电器给汽车充电,现有的充电器在给汽车充电时通常处于悬空状态或放置在地面上,由于充电器是常用设备充电器两端的线路接口容易发生破损断裂,进而导致充电器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其优点是能够对充电器的两端线路接口进行保护,防止充电器长期使用过程中充电器两端的线路接口容易发生破损断裂。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的两侧壁上活动连接有下保护壳和上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栓接,所述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上下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穿线槽,所述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散热槽,所述上保护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观察玻璃,所述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两侧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侧壁上活动设置有定位机构。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充电器、下保护壳、上保护壳、穿线槽、散热槽、观察窗、观察玻璃、保护机构和定位机构,充电器放置在下保护壳与上保护壳之间同时将充电器两端的线路分别穿过穿线槽,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栓接能够对充电器进行保护防止收到外力发生破损,充电器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槽散出,通过观察窗能够观察充电器对汽车的充电进度,保护机构对充电器与连接线的接口处进行保护,防止充电器长期使用线路连接处磨损发生断裂,定位机构安装在充电的位置对充电器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充电器在底面上容易被踩压或悬空放置由于自身容易拉扯线路对电路造成损坏。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半螺纹管、半橡胶环、限位环、限位槽、内螺纹管和开槽,所述半螺纹管固定设置于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上下两侧壁上,所述半橡胶环活动连接与半螺纹管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与半橡胶环的侧壁上,所述限位槽开设于穿线槽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环与限位槽插接,所述内螺纹管与两个半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管的侧壁为开口设置,所述开槽等间距设置在半橡胶环远离上保护壳的一端。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半螺纹管、半橡胶环、限位环、限位槽、内螺纹管和开槽,半橡胶环分别放置在半螺纹管的内壁上,限位环插入限位槽中,此时半橡胶环得到限位
固定,将充电器线路放置在两个半橡胶环之间,两个内螺纹管分别从开口位置穿过充电器线路,内螺纹管与两个半螺纹管螺纹连接使两个半橡胶环之间得到固定连接,开槽能够使半橡胶环的一端折弯性增强,防止充电器线路与半橡胶环发生摩擦破损。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框、安装块、通风槽、观察口和运动槽,所述定位框活动连接与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侧壁上,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于定位框的两侧壁上,所述安装块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通风槽开设于定位框的两侧壁上,所述观察口开设于定位框的靠近上保护壳的侧壁上,所述运动槽开设于定位框的底部。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框、安装块、通风槽、观察口和运动槽,对充电器定位时,首先通过安装块固定在充电合适位置,然后将充电器底部的线路放置在运动槽中,接着将连接后的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放置在定位框的中部,此时充电器的位置得到固定,避免了充电器在对汽车充电时放置在底面上或悬空放置。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的截面为L形设置,所述橡胶垫圈的侧壁与充电器接触。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垫圈,能够防止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对充电器造成挤压。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框的两内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导向条,所述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条与导向槽活动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条和导向槽,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对充电器保护后进入定位框时,导向条与导向槽活动连接能够对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运动进行导向,同时使放置后的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得到进一步限位固定。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底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半磁吸块,所述定位框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磁吸盘,所述半磁吸块与磁吸盘磁吸配合。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半磁吸块和磁吸盘,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运动至定位框的底面时,半磁吸块和磁吸盘磁吸配合,能够提高放置在定位框中的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的稳定性。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框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弧形部,能够便于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进入定位框中。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通过设置充电器、下保护壳、上保护壳、穿线槽、散热槽、观察窗、观察玻璃、保护机构和定位机构,充电器放置在下保护壳与上保护壳之间同时将充电器两端的线路分别穿过穿线槽,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栓接能够对充电器进行保护防止收到外力发生破损,充电器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槽散出,通过观察窗能够观察充电器对汽车的充电进度,保护机构对充电器与连接线的接口处进行保护,防止充电器长期使用线路连接处磨损发生断裂,定位机构安装在充电的位置对充电器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充电器在底面上容易被踩压或悬空放置由于自身容易拉扯线路对电路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

A处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定位框、安装块、通风槽、观察口、运动槽、导向条、磁吸盘和弧形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下保护壳、上保护壳、穿线槽、散热槽、观察玻璃、橡胶垫圈、导向槽和磁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充电器;2、下保护壳;3、上保护壳;4、穿线槽;5、散热槽;6、观察窗;7、观察玻璃;8、保护机构;9、定位机构;81、半螺纹管;82、半橡胶环;83、限位环;84、限位槽;85、内螺纹管;86、开槽;91、定位框;92、安装块;93、通风槽;94、观察口;95、运动槽;10、橡胶垫圈;11、导向条;12、导向槽;13、半磁吸块;14、磁吸盘;15、弧形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1)的两侧壁上活动连接有下保护壳(2)和上保护壳(3),所述上保护壳(3)与下保护壳(2)栓接,所述上保护壳(3)与下保护壳(2)的上下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穿线槽(4),所述上保护壳(3)与下保护壳(2)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散热槽(5),所述上保护壳(3)的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6),所述观察窗(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观察玻璃(7),所述上保护壳(3)与下保护壳(2)的两侧设置有保护机构(8),所述上保护壳(3)与下保护壳(2)的侧壁上活动设置有定位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8)包括半螺纹管(81)、半橡胶环(82)、限位环(83)、限位槽(84)、内螺纹管(85)和开槽(86),所述半螺纹管(81)固定设置于上保护壳(3)与下保护壳(2)的上下两侧壁上,所述半橡胶环(82)活动连接与半螺纹管(81)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环(83)固定连接与半橡胶环(82)的侧壁上,所述限位槽(84)开设于穿线槽(4)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环(83)与限位槽(84)插接,所述内螺纹管(85)与两个半螺纹管(81)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管(85)的侧壁为开口设置,所述开槽(86)等间距设置在半橡胶环(82)远离上保护壳(3)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9)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贤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泰裕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