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20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包括基框,所述基框底部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基框顶部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基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框架、定位杆、育苗框、第一框架、卡框、拉杆、限位滑板、托板、卡块、复位弹簧和收纳凹槽的配合使用,可进行多层育苗同时可对育苗的框体进行定位,这样育苗床的育苗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的育苗床在育苗时,因无法做到多层育苗,使得育苗的数量较少,无法对育苗的框体进行定位,容易使得育苗的框体在育苗床上移动,并产生相对碰撞,从而导致育苗床出现育苗效果较差的问题。育苗效果较差的问题。育苗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


[0001]本技术涉及育苗床
,具体为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

技术介绍

[0002]育苗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原意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也可指各种生物细小时经过人工保护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俗话说“苗壮半收成”,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在育苗过程中需使用到育苗床,现有的育苗床在育苗时,无法做到多层育苗,使得育苗的数量较少,无法对育苗的框体进行定位,容易使得育苗的框体在育苗床上移动,并产生相对碰撞,从而导致育苗床出现育苗效果较差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具备进行多层育苗同时可对育苗的框体进行定位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育苗床在育苗时,因无法做到多层育苗,使得育苗的数量较少,无法对育苗的框体进行定位,容易使得育苗的框体在育苗床上移动,并产生相对碰撞,从而导致育苗床出现育苗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包括基框,所述基框底部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基框顶部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顶部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框架,所述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卡框,所述卡框远离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卡框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底部贯穿卡框并延伸至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内部,两个卡框前后相对应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育苗框,两个卡框前后相对应一侧的底部横向开设有收纳凹槽,所述收纳凹槽靠近托板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收纳凹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板,所述限位滑板靠近收纳凹槽一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限位滑板的一侧贯穿卡框。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底板,前后两个支撑腿之间交叉固定连接有加强拉杆。
[0006]优选的,所述基框顶部表面的四角、第一框架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的四角和第二框架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和底部与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插孔配合使用的插杆。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竖向长度和外径均相同,所述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卡框顶部表面的中心处与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顶部的表面均开设有与定位杆配合使用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圈与定位杆的表面为滑动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育苗框位于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内腔,所述育苗框的正表面和背表面与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为滑动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卡框上贯穿开设有与拉杆配合使用的拉孔,所述拉孔的内圈与拉杆的表面为滑动接触,所述限位滑板顶部的表面与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部的表面均为滑动接触,两个限位滑板前后相远离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左右两个卡块相对应的一侧与卡框的表面为滑动接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基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框架、定位杆、育苗框、第一框架、卡框、拉杆、限位滑板、托板、卡块、复位弹簧和收纳凹槽的配合使用,可进行多层育苗同时可对育苗的框体进行定位,这样育苗床的育苗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的育苗床在育苗时,因无法做到多层育苗,使得育苗的数量较少,无法对育苗的框体进行定位,容易使得育苗的框体在育苗床上移动,并产生相对碰撞,从而导致育苗床出现育苗效果较差的问题,值得推广。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承载底板,提高了育苗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通过加强拉杆,可对前后两个支撑腿进行连接,提高了稳定性,通过插杆和插孔的配合,方便将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进行组合连接,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杆的配合,可将卡框定位在基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通过拉孔,方便了拉杆的前后移动,通过卡块,避免限位滑板的左右移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轴测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前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育苗框结构轴测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卡框结构轴测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卡框结构左前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第一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第二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支撑腿、2基框、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二框架、6定位杆、7育苗框、8插孔、9第一框架、10加强拉杆、11卡框、12拉杆、13限位滑板、14托板、15定位孔、16卡块、17复位弹簧、18收纳凹槽、19拉孔、20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7,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包括基框2,基框2底部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基框2顶部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框架9,第一框架9顶部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4的顶部设置
有第二框架5,根据育苗的实际需求可继续在第二框架5的顶部安装连接杆和框架,基框2、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5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卡框11,卡框11远离基框2、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5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托板14,卡框1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杆6,定位杆6的底部贯穿卡框11并延伸至基框2、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5的内部,两个卡框11前后相对应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育苗框7,两个卡框11前后相对应一侧的底部横向开设有收纳凹槽18,收纳凹槽18靠近托板14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远离收纳凹槽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板13,通过收纳凹槽18,可对限位滑板13进行收纳,限位滑板13顶部的表面和底部的表面与收纳凹槽18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滑动接触,限位滑板13靠近收纳凹槽18一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12,拉杆12远离限位滑板13的一侧贯穿卡框11,拉杆12的形状为T型;
[0024]支撑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底板,前后两个支撑腿1之间交叉固定连接有加强拉杆10,通过设置承载底板,提高了育苗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通过加强拉杆10,可对前后两个支撑腿1进行连接,提高了稳定性;
[0025]基框2顶部表面的四角、第一框架9顶部表面和底部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包括基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框(2)底部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所述基框(2)顶部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框架(9),所述第一框架(9)顶部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4),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框架(5),所述基框(2)、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5)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卡框(11),所述卡框(11)远离基框(2)、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5)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托板(14),所述卡框(1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杆(6),所述定位杆(6)的底部贯穿卡框(11)并延伸至基框(2)、第一框架(9)和第二框架(5)的内部,两个卡框(11)前后相对应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育苗框(7),两个卡框(11)前后相对应一侧的底部横向开设有收纳凹槽(18),所述收纳凹槽(18)靠近托板(14)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7),所述复位弹簧(17)远离收纳凹槽(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板(13),所述限位滑板(13)靠近收纳凹槽(18)一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远离限位滑板(13)的一侧贯穿卡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底板,前后两个支撑腿(1)之间交叉固定连接有加强拉杆(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育苗多层育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框(2)顶部表面的四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斯艾豪智能温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