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充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518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充一体化装置,它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电池舱和电控舱,所述电池舱内设置有储能电池和消防管道,所述电控舱内设置有储能变流器、充电模块、配电装置和灭火器罐体,所述消防管道与灭火器罐体相连,所述柜体上设置有用于为储能电池散热的空调散热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充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建设和运行对于公共电网的依赖性,它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且与充电桩高度集成,提升了充电桩对于的公共接入点的适配性和使用体验的友好性。的友好性。的友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充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储充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其中解决充电问题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自2015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加入快速发展阶段,保有量持续升高。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重要的配套基础设施,能够极大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0003]随着推广电动汽车的力度加大,充电桩也成为了城市的必要设施。然而,大量充电桩的建设和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对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挑战,进而制约了充电桩的建设需求。
[0004]一直以来,充电桩都是直接接入到公共电网,但在一地区密集的建设充电桩并且同时使用,就会产生巨大的充电负荷波动,这对于公共电网会产生影响,产生如变压器容量超标、公共接入点电压不稳定等问题,进而导致电动汽车无法进行充电。这一现象对于具有更大充电功率的直流(快充)充电桩更为突出。相对于一般的用电负荷,充电桩对于供电系统要求更高,要求更大的变压器容量来支持其大功率充电,像老旧小区等没有提前布设线路和大容量变压器的场景,如想安装充电桩,就要进行电网改造,所以限制了很多场景的充电桩建设需求。另外,现有的充电桩在散热和安全问题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充电桩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储充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建设和运行对于公共电网的依赖性,它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且与充电桩高度集成,提升了充电桩对于的公共接入点的适配性和使用体验的友好性。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储充一体化装置,它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电池舱和电控舱,所述电池舱内设置有储能电池和消防管道,所述电控舱内设置有储能变流器、充电模块、配电装置和灭火器罐体,所述消防管道与灭火器罐体相连,所述柜体上设置有用于为储能电池散热的空调散热系统。
[0008]进一步,所述空调散热系统包括空调和风道系统,所述空调设置在电池舱的舱门上,所述风道系统设置在电池舱的顶部,所述空调通过风道系统为电池舱内的储能电池散热。
[0009]进一步,所述风道系统包括进风槽、顶部导流槽和送风口,所述顶部导流槽设置在电池舱的顶部,所述进风槽的一端与顶部导流槽连通,所述进风槽的另一端与空调的出风口相匹配,所述送风口的一端与顶部导流槽连通,所述送风口的另一端延伸至电池舱内。
[0010]进一步,所述储能电池设置有两列。
[0011]进一步,所述送风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送风口分别设置在电池舱中两列储能电池的上方。
[0012]进一步,所述空调为侧挂式机柜空调。
[0013]进一步,所述储能电池与储能变流器电性连接,所述储能变流器与配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模块与配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配电装置与外接交流电,所述电控舱的舱门上设置有两个充电座,所述充电座与充电模块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电控舱的舱门上设置有储能电量显示模块。
[0015]进一步,所述电池舱和电控舱之间通过分隔板进行分隔。
[0016]进一步,所述分隔板位于电池舱内的侧壁上设置有保温棉封板,所述保温棉封板上粘贴有隔热保温棉。
[001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配套安装储能电池,储能电池能够在不对车辆充电时存储电能,存储一段时间后在车辆充电时释放电能,自动调节运行模式,以实现降低充电桩对公共电网的依赖程度的目的。通过空调系统调节储能电池的温度,优化储能电池运行环境。灭火器罐体和消防管道组成的消防系统用于在电池起火时执行消防动作,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储充一体化装置的前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储充一体化装置的内部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顶部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空调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进风槽的安装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电控舱的内部视图;
[0025]图8为本技术的电池舱的内部视图;
[0026]图9为本技术的电控舱的内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充一体化装置,它包括柜体1,柜体1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电池舱11和电控舱12,电池舱11内设置有储能电池2和消防管道3,电控舱12内设置有储能变流器4、充电模块5、配电装置6和灭火器罐体7,消防管道3与灭火器罐体7相连,柜体1上设置有用于为储能电池2散热的空调81散热系统。本实施例采用七氟丙烷灭火方式,通过监控电池模块内和储能电池2舱11的温度,具有预监控、预发现,提前介入,可以有效防止锂电池失控起火爆炸。消防管道3沿着储能电池2曲折排列,消防管道3上安装有喷头对电池进行灭火,结合密闭的储能电池2舱11结构,即使无法完全防止起火,也可将火灾完全控制在事故舱内,与其它设备和电气舱隔离。
[0029]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舱11和电控舱12之间通过分隔板13进行分隔,分隔板13位于电池舱11内的侧壁上设置有保温棉封板14,保温棉封板14上粘贴有隔热保温棉15。储能电池2在工作时会有自发热现象,散热不良会导致电池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不能保证电池的长效工作。故而电池舱11内只布置储能电池2,电池舱11采用整体框架式设计,储能电池2安装在电池安装支架上,密封四周,并增加阻燃、隔热隔板,提高储充一体化装置的安全性。
[0030]如图2~6所示,为了解决储能电池2的散热问题本实施例的散热问题,本实施例安装有空调81散热系统,空调81散热系统包括空调81和风道系统,如图5所示,空调81为侧挂式机柜空调,空调81设置在电池舱11的舱门上,风道系统设置在电池舱11的顶部,空调81通过风道系统为电池舱11内的储能电池2散热。
[0031]本实施例的风道系统包括进风槽82、顶部导流槽83和送风口84,如图4所示,顶部导流槽83设置在电池舱11的顶部,进风槽82的一端与顶部导流槽83连通,进风槽82的另一端与空调81的出风口相匹配,送风口84的一端与顶部导流槽83连通,送风口84的另一端延伸至电池舱11内。送风口84设置有两个,两个送风口84分别设置在电池舱11中两列储能电池2的上方,冷空气从送风口84送出后继续向下覆盖全部电池模块,对储能电池2进行降温。
[0032]如图7所示,储能变流器4安装在电控舱12的顶部,电控舱12内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个侧壁上安装有充电模块5,安装板的另一个侧壁上安装有配电装置6。储能电池2与储能变流器4电性连接,储能变流器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充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电池舱(11)和电控舱(12),所述电池舱(11)内设置有储能电池(2)和消防管道(3),所述电控舱(12)内设置有储能变流器(4)、充电模块(5)、配电装置(6)和灭火器罐体(7),所述消防管道(3)与灭火器罐体(7)相连,所述柜体(1)上设置有用于为储能电池(2)散热的空调散热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充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散热系统包括空调(81)和风道系统,所述空调(81)设置在电池舱(11)的舱门上,所述风道系统设置在电池舱(11)的顶部,所述空调(81)通过风道系统为电池舱(11)内的储能电池(2)散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充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包括进风槽(82)、顶部导流槽(83)和送风口(84),所述顶部导流槽(83)设置在电池舱(11)的顶部,所述进风槽(82)的一端与顶部导流槽(83)连通,所述进风槽(82)的另一端与空调(81)的出风口相匹配,所述送风口(84)的一端与顶部导流槽(83)连通,所述送风口(84)的另一端延伸至电池舱(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靠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