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多芯片膜封装件的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90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1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多芯片膜封装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被配置为接收图像信号的数据线、被配置为接收扫描信号的栅极线以及被配置为向所述栅极线传输所述扫描信号的栅极连接线;所述多芯片膜封装件包括位于膜上的第一栅极集成电路(IC)、第二栅极IC和源极IC,所述第一栅极IC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栅极输出线向所述栅极连接线传输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栅极IC被配置为通过第二栅极输出线向所述栅极连接线传输第二扫描信号,所述源极IC被配置为通过源极输出线向所述数据线传输所述图像信号。每条所述第一栅极输出线位于所述源极输出线中的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每条所述第二栅极输出线位于所述源极输出线中的另外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多芯片膜封装件的显示设备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21年6月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

2021

0071477的优先权,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构思涉及一种包括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多个栅极集成电路的多芯片膜封装件的显示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其上安装有两个栅极集成电路和一个源极集成电路的多芯片膜封装件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4]随着近来多媒体的发展和计算机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半导体芯片已经变得紧凑并具有高容量和高速度。因此,半导体封装件已经变得很薄并且高度集成有多个引脚。因此,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封装件,诸如,半导体芯片封装件,例如,使用膜型组装板的薄膜覆晶(chip

on

film,COF)封装件。COF半导体芯片封装件通常用于驱动显示设备。
[0005]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驱动显示面板的栅极线的栅极集成电路、控制图像数据的源极集成电路、以及发送图像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定时控制器。根据现有技术,显示设备通常在显示面板的两侧包括边框(bezel),用于附接栅极集成电路。已经提出了用于实现厚度在距显示设备的观看距离处不可见的边框的方法(包括使用COF半导体芯片封装件的显示设备的方法),从而改善和/或最大化在画面中的沉浸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包括多芯片膜封装件的显示设备,其中,在单个膜上安装有两个栅极集成电路和一个源极集成电路。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被配置为接收图像信号的数据线、被配置为接收扫描信号的栅极线、以及被配置为向所述栅极线传输所述扫描信号的栅极连接线;以及多芯片膜封装件,所述多芯片膜封装件包括位于膜上的第一栅极集成电路(IC)、第二栅极IC和源极IC,其中,所述第一栅极IC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栅极输出线向所述栅极连接线传输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栅极IC被配置为通过第二栅极输出线向所述栅极连接线传输第二扫描信号,所述源极IC被配置为通过源极输出线向所述数据线传输所述图像信号,其中,每条所述第一栅极输出线位于所述源极输出线中的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并且每条所述第二栅极输出线位于所述源极输出线中的另外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多芯片膜封装件的显示设备,所述多芯片膜封装件包括:第一栅极集成电路(IC),所述第一栅极IC位于膜上;第二栅极IC,所述第二栅极IC位于所述膜上,所述第二栅极IC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栅极IC不直接接触,并且与所述第一栅极IC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同一轴线上;以及源极IC,所述源极IC位于
所述膜上,所述源极IC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栅极IC和所述第二栅极IC不直接接触,其中,每条第一栅极输出线被配置为:传输所述第一栅极IC的输出信号,并且位于被配置为传输所述源极IC的输出信号的源极输出线中的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并且每条第二栅极输出线被配置为:传输所述第二栅极IC的输出信号,并且位于所述源极输出线中的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多芯片膜封装件的显示设备,所述多芯片膜封装件包括:第一栅极集成电路(IC),所述第一栅极IC位于膜上;第二栅极IC,所述第二栅极IC位于所述膜上,所述第二栅极IC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栅极IC不直接接触,并且与所述第一栅极IC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不同的轴线上;以及源极IC,所述源极IC位于所述膜上,所述源极IC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栅极IC和所述第二栅极IC不直接接触,其中,每条第一栅极输出线被配置为:传输所述第一栅极IC的输出信号,并且位于被配置为传输所述源极IC的输出信号的源极输出线中的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并且每条第二栅极输出线被配置为:传输所述第二栅极IC的输出信号,并且位于所述源极输出线中的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
附图说明
[0010]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一些示例实施例,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图;
[0012]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图;
[0013]图3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多芯片膜封装件的图;
[0014]图4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包括在多芯片膜封装件中的栅极IC的图;
[0015]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包括在多芯片膜封装件中的栅极IC的图;
[0016]图6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多芯片膜封装件的图;
[0017]图7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多芯片膜封装件的图;
[0018]图8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多芯片膜封装件的图;
[0019]图9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多芯片膜封装件的图;
[0020]图10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多芯片膜封装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一些示例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对其的冗余描述。
[0022]尽管本文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些术语的使用并不指示特定的顺序和/或方向。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本文描述的示例中提及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0023]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本文中使用诸如“底部”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的关系,例如,如图中所示。除了图中描绘的方向之外,这样的空间相对术语还
旨在涵盖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设备还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例如,翻转和/或旋转90度和/或以其他方向),并且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将被相应地解释。
[0024]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的图。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可以安装在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上。电子设备的一些示例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C)、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相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IoT)设备、电视、数字视频盘(DVD)播放器、冰箱、空调、空气净化器、机顶盒、机器人、无人机、医疗设备、导航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车辆设备、家具、测量设备等。
[0026]如图1所示,显示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1和显示控制器12。虽然未示出,但是显示设备10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其向显示面板11和显示控制器12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被配置为接收图像信号的数据线、被配置为接收扫描信号的栅极线、以及被配置为向所述栅极线传输所述扫描信号的栅极连接线;以及多芯片膜封装件,所述多芯片膜封装件包括位于膜上的第一栅极IC、第二栅极IC和源极IC,其中,所述IC即集成电路,所述第一栅极IC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栅极输出线向所述栅极连接线传输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栅极IC被配置为通过第二栅极输出线向所述栅极连接线传输第二扫描信号,所述源极IC被配置为通过源极输出线向所述数据线传输所述图像信号,其中,每条所述第一栅极输出线位于所述源极输出线中的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并且每条所述第二栅极输出线位于所述源极输出线中的另外两条相邻的源极输出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源极输出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栅极IC下方并且位于所述膜中的导电图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每条所述源极输出线包括:在所述第一栅极IC内将所述第一栅极IC的输入引脚连接到所述第一栅极IC的输出引脚的连接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栅极IC和所述第二栅极IC位于第一方向上的同一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栅极IC和所述第二栅极IC位于第一方向上的彼此不同的轴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一些所述第一栅极输出线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分开不同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一些所述源极输出线位于所述第一栅极输出线中的两条相邻的第一栅极输出线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源极输出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栅极输出线中的两条相邻的第一栅极输出线之间的连续四条源极输出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位于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一栅极输出线之间的所述源极输出线的数目是不规律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栅极IC包括多个输入引脚,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多个输入引脚当中的距所述第二栅极IC最远的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一栅极输入线接收栅极控制信号。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栅极IC包括多个输入引脚,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多个输入引脚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二栅极IC的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一栅极输入线接收栅极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栅极输入线包括位于所述源极IC下方并且位于所述膜中的导电图案。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栅极IC包括多个输入引脚,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多个输入引脚当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二栅极IC的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一栅极输入线接收栅极控制信号,并且所述第一栅极输入线包括穿过所述源极IC并且将所述源极IC的输入引脚与所述源极IC的输出引脚相连接的连接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定时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喆皓宋容周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