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照明系统及其透镜、内窥镜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4423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内窥镜照明系统及其透镜、内窥镜设备,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子内窥镜的尺寸较大且照明角度较小的问题。透镜包括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用于接收光,沿由入光面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的方向,入光面向出光面的方向凹陷设置,出光面包括中部的中心曲面部和与中心曲面部的外边缘平滑连接的环形曲面部。光纤传导的光通过入光面的折射后,能够与出光面的形状更加适配,再经过出光面的中心曲面部和环形曲面部折射,中间曲面部与环形曲面部配合保证出光面的出光均匀性,环形曲面部能够增大出光角度,实现大角度的照明,且一片透镜即可实现大角度照明,结构更加紧凑。结构更加紧凑。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照明系统及其透镜、内窥镜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内窥镜照明系统及其透镜、内窥镜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内窥镜(endoscopy)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集光、机、电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随着电子内窥镜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对电子内窥镜照明系统的大角度和小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0003]目前电子内窥镜的照明系统采用LED光源直接照明、导光光纤照明、微透镜阵列照明等方式,这些照明方式均有其局限性。其中,LED光源直接照明方式的缺点在于尺寸较大,在内窥镜前端占据空间较大,且会有很大的发热量,同时照明均匀性差,这些劣势严格限制了LED直接照明方式在医疗内窥镜中应用。导光光纤照明方式的缺点在于导光光纤的照明角度受光纤的NA值影响,能达到的发散角很小,往往很难达到内窥镜成像现场的要求。微透镜阵列照明方式缺点在于对设备前端的空间位置所需较大,整体尺寸空间较大,照明视角较小。
[0004]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采用透镜与导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用于接收光;其中,沿由所述入光面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的方向,所述入光面向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凹陷设置;所述出光面包括中部的中心曲面部和与所述中心曲面部的外边缘平滑连接的环形曲面部,沿由所述出光面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的方向,所述中心曲面部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凹陷设置,所述环形曲面部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凸出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的中心点与所述出光面的中心点连成的直线与所述透镜的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相对于所述透镜的轴线中心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由径向外侧向内侧的方向,所述入光面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小,和/或,所述中心曲面部的曲率半径是逐渐变大,所述环形曲面部的曲率半径是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上设置有匀光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结构包括菲涅尔结构、鳞甲结构、磨砂结构、和/或毛化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尔结构包括沿所述透镜的轴线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入光面的切向深度为8μm~12μm;和/或,从所述入光面向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各个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透镜的轴线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入光面向所述出光面的方向,所述多个凹槽依次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与第七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所述透镜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24.1
°
~25.2
°
;第二凹槽的侧壁与所述透镜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25.3
°
~26.0
°
;所述第三凹槽的侧壁与所述透镜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26.1
°
~27.3
°
;所述第四凹槽的侧壁与所述透镜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27.2
°
~29.1
°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远王球吴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微纳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