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20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分配器、第一出料管以及第二出料管;所述分配器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底端;两个分配器的底端均设置有两个输送管,其中一个分配器底端的输送管底部与另一分配器底端的输送管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分别位于两个输送管的连通处底部;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仓、气缸以及阀板,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驱动阀板翻转实现粉粒输送的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创新结构设计,利用分配器,在满足独立输送、合并输送、切换输送等动作的前提下,减少管道的数量,降低管道的弯曲度,提升单个管道的功能。提升单个管道的功能。提升单个管道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


[0001]本技术涉及粉粒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

技术介绍

[0002]粉粒状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会根据实际需要来将粉粒状物料进行独立输送、合并输送、切换输送等动作,以满足朝向不同的设备供料或者混料或者加大供料量等操作。
[0003]为了满足上述需求,现有的做法是设置数量较多的管道,每个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分别对应独立输送、合并输送、切换输送等动作。
[0004]但是,这种做法会使管道的数量较多,在较小的空间内难以布置,并且管道弯曲较大,不利于粉粒状物料流动的顺畅性;同时单个管道的功能单一,结构臃肿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
[0006]设计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通过创新结构设计,利用分配器,在满足独立输送、合并输送、切换输送等动作的前提下,减少管道的数量,降低管道的弯曲度,提升单个管道的功能,实现粉粒状物料的单进单出、双进单出以及双进双出。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分配器、第一出料管以及第二出料管;所述分配器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底端;两个分配器的底端均设置有两个输送管,其中一个分配器底端的输送管底部与另一分配器底端的输送管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分别位于两个输送管的连通处底部;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仓、气缸以及阀板,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驱动阀板翻转实现粉粒输送的切换。
[0009]优选的,所述分配仓的顶部与第一进料管或第二进料管相连通、底端与输送管相连通;同一分配器底端的两个输送管的夹角为锐角。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分别位于两个输送管的连通处相连通,并且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的出口均朝下。
[0011]优选的,所述分配仓的外壁上设置有铰座,所述气缸的缸体与铰座铰接,所述气缸具体为单活塞杆直线气缸。
[0012]优选的,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摆臂铰接,所述摆臂远离气缸的一端与阀板底部的转轴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阀板呈片状并且位于两个输送管顶部之间的位置处,所述阀板底部的转轴通过轴承与分配仓活动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通过创新结构设计,在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下设置分配器,并通过输送管连接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利用分配器的切换功能,在满足独立输送、合并输送、切换输送等动作的前提下,可减少
管道的数量,仅需四个输送管,并且降低管道的弯曲度,确保粉粒状物料的供料流动顺畅性,提升单个输送管的功能,实现粉粒状物料从进料管至出料管的单进单出、双进单出以及双进双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的分配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部件:
[0020]1、第一进料管;2、第二进料管;3、分配器;31、分配仓;32、铰座;33、气缸;34、摆臂;35、阀板;4、输送管;5、第一出料管;6、第二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考图1至图4,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包括第一进料管1、第二进料管2、分配器3、第一出料管5以及第二出料管6;所述分配器3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第一进料管1和第二进料管2的底端,第一进料管1和第二进料管2均与粉粒上游输送管道连接,分配器3用于分配、设定粉粒物料的传输方向;两个分配器3的底端均设置有两个输送管4,其中一个分配器4底端的输送管4底部与另一分配器3底端的输送管4底部相连通,输送管4用于输送粉粒物料;所述第一出料管5和第二出料管6分别位于两个输送管4的连通处底部,第一出料管5和第二出料管6均与粉粒下游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分配器3包括分配仓31、气缸33以及阀板35,所述气缸33的活塞杆驱动阀板35翻转实现粉粒输送的切换,阀板35实现分配仓31内粉粒物料的阻挡和导流。
[0023]所述分配仓31的顶部与第一进料管1或第二进料管2相连通、底端与输送管4相连通,分配仓31同样为粉粒物料的传输通道;同一分配器3底端的两个输送管4的夹角为锐角,便于落料,弯曲程度较小。
[0024]所述第一出料管5和第二出料管6分别位于两个输送管4的连通处相连通,并且第一出料管5和第二出料管6的出口均朝下,弯曲程度较小,有利于确保粉粒物料传输的流畅性。
[0025]所述分配仓31的外壁上设置有铰座32,铰座32用于支撑气缸33,所述气缸33的缸体与铰座32铰接,气缸33可相对于铰座32翻转一定角度,所述气缸33具体为单活塞杆直线气缸,为现有成熟技术,气缸33通过气管与粉粒输送线的供气系统相连接。
[0026]所述气缸33的活塞杆末端与摆臂34铰接,所述摆臂34远离气缸33的一端与阀板35底部的转轴连接,摆臂34用于起传动作用。
[0027]所述阀板35呈片状并且位于两个输送管4顶部之间的位置处,此位置可实现粉粒物料的路径切换,所述阀板35底部的转轴通过轴承与分配仓31活动连接,阀板35可在分配
仓31内翻转,实现粉粒物料的传输路径的调节。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9]当需要进行个输送管4之间独立输送时,第一进料管1下方分配器3的气缸33活塞杆伸出或者缩回,同时第二进料管2下方的分配器3的气缸33活塞杆反向动作,进入第一进料管1的粉粒物料从第一出料管5或者第二出料管6落出,进入第二进料管2的粉粒物料从第二出料管6或者第一出料管5落出,实现第一进料管1和第二进料管2的独立进料以及第一出料管5和第二出料管6的独立出料,此时两路物料传输相互独立、没有交集,实现双进双出;
[0030]当粉粒物料至从第一进料管1或者第二进料管2进入时,只能通过分配器3选定对应的输送管4,最终从第一出料管5或者第二出料管6落出,实现单进单出;
[0031]当需要进行合并输送时,第一进料管1下方分配器3的气缸33活塞杆与第二进料管2下方的分配器3的气缸33活塞杆同向动作,物料进入第一进料管1和第二进料管2,随后经同一侧的输送管4同时到达并经过第一出料管5或者第二出料管6,物料在第一出料管5或者第二出料管6内实现混合,实现合并输送,即双进单出。
[0032]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料管(1)、第二进料管(2)、分配器(3)、第一出料管(5)以及第二出料管(6);所述分配器(3)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第一进料管(1)和第二进料管(2)的底端;两个分配器(3)的底端均设置有两个输送管(4),其中一个分配器(3)底端的输送管(4)底部与另一分配器(3)底端的输送管(4)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料管(5)和第二出料管(6)分别位于两个输送管(4)的连通处底部;所述分配器(3)包括分配仓(31)、气缸(33)以及阀板(35),所述气缸(33)的活塞杆驱动阀板(35)翻转实现粉粒输送的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双出式粉粒输送切换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仓(31)的顶部与第一进料管(1)或第二进料管(2)相连通、底端与输送管(4)相连通;同一分配器(3)底端的两个输送管(4)的夹角为锐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纯立汪亮刘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博正攀巨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