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翻转悬架结构和两栖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205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翻转悬架结构和两栖车,可翻转悬架结构应用于两栖车,两栖车包括车体和车轮,可翻转悬架结构包括:旋转件,可转动的设置在车体的第一侧的外立面;连接件,一端与旋转件转动连接;连杆组件,转动的安装在车体的第一侧的外立面上,连杆组件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连杆组件与车轮连接;旋转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旋转件通过连接件带动连杆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使车轮处于陆地工作状态,第一转轴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转轴通过连接件带动连杆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使车轮处于水上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悬架结构可以独立设置在车体的一侧,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左右连通的悬架而言,布置时无需将艇体开舱避让,为整车其他系统布置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为整车其他系统布置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为整车其他系统布置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翻转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0001]本申请属于两栖车悬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翻转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技术介绍

[0002]水陆两栖车,陆上行驶时轮胎主要承载,但当在水上行驶时轮胎突出车体底面,会产生较大阻力,影响正常行驶,为减小行驶时阻力,可在水上行驶时将轮胎收起,而为了确保轮胎对行驶阻力的影响达到最小,这就需要轮胎提升到水线以上,这就需要轮胎能提升到较高的高度,这就需要一种轮胎能大行程收放的悬架结构,而现有的悬架结构占用空间大,左右悬架连通,布置时需将艇体开舱避让,使得整车其他系统布置需要较大空间。
[0003]因此,提供一种可使得轮胎能更大程度的收放的可翻转悬架结构,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翻转悬架结构。
[000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两栖车。
[0007]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翻转悬架结构,应用于两栖车,两栖车包括车体和车轮,可翻转悬架结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翻转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两栖车,所述两栖车包括车体和车轮,所述可翻转悬架结构包括:旋转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车体的第一侧的外立面;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第一侧的外立面,一端与所述旋转件转动连接;连杆组件,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车体的第一侧的外立面上,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旋转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旋转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使所述车轮处于陆地工作状态,所述旋转件向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旋转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使所述车轮处于水上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弹性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翻转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油气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下横臂、转向节、上横臂、连接杆,所述下横臂的中部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横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下横臂的第二端和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节的一端与所述上横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节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上横臂的第二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车体的第一侧的外立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车体的第一侧的外立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翻转悬架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健邓云海曾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地面无人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