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及含碳浓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408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碳中和、碳排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及含碳浓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管体,位于第一管体的周向上,且靠近第一管体的远端开设有第一侧孔,靠近第一管体的近端开设有第二侧孔,第二侧孔的开孔面积大于第一侧孔的开孔面积;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位于第一管体的同一侧;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可旋转密封设置于第一管体的内壁;第二管体上开设有与第一侧孔相互对应的第一导通孔,以及与第二侧孔相互对应的第二导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在收集气体时正对来流方向,以使得气体作用在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上的了平衡,防止来流气体冲击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时由于二者受力不平衡产生转矩而导致第一管体发生振动。生振动。生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及含碳浓度测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碳中和、碳排放
;涉及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流含碳浓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中和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因此,国家将对各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碳排放进行含碳量监控;首先需要对企业排放气体中的碳浓度进行测量,从而获得排放气体中的含碳量。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用于电力生产的碳排放监测报警系统CN113341080B,然而其并没有解决,实际测量得到的碳排放量和企业标称的碳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一管体的近端为开放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上,且靠近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开设有第一侧孔,靠近所述第一管体的近端开设有第二侧孔,所述第二侧孔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侧孔的开孔面积;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第二侧孔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侧孔与所述第二侧孔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可旋转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管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孔相互对应的第一导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孔相互对应的第二导通孔;所述第一侧孔与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二侧孔与第二导通孔中,任意一组择一导通。
[0004]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远端为开放端。
[0005]优选地,所述含碳气体捕捉器还包括:鞘管,所述鞘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密封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管体可沿所述鞘管的轴线方向滑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孔与所述第一侧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第二侧孔的尺寸相匹配。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孔的轴线在所述第二管体轴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的轴线在所述第二管体轴线方向的投影之间所呈夹角为180
°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近端设置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设置有第二手柄。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气流含碳浓度测量装置,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用于部分伸入至所述管道的输气通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孔位于所述输气通道的中心区域。
[0010]优选地,含碳浓度测量装置包括:导气管以及浓度传感器;所述导气管一端连通所
述第二管体的近端,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浓度传感器。
[0011]优选地,含碳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密封阀,所述密封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杆,所述阀体具有轴向容置空间,所述阀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管道上,并且所述阀体的轴向容置空间与所述管道内部导通;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阀体内,并且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所述阀芯与所述阀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阀体外,用于驱动所述阀芯旋转;所述阀芯可选择性隔离所述轴向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管体可通过所述密封阀的轴向容置空间伸入至所述管道内部的中心区域。
[0012]优选地,所述阀芯为球形,且所述阀芯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环轮廓适配。
[0013]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在收集气体时正对来流方向,以使得气体作用在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上的力平衡,防止来流气体冲击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时由于二者受力不平衡产生转矩而导致第一管体发生振动。
[0014]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所述第一侧孔与第一导通孔和所述第二侧孔与第二导通孔,其中的任意一组择一导通的目的是,可通过单独测量靠近管道内壁附近的气体的含碳浓度,以及位于管道中心区域的气体的含碳浓度,并对两位置处气体中含碳浓度进行数学解算从而获得管道内气体的整体含碳浓度,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在一处进行气体采集,本专利技术可以削减测量误差,从而更容易贴近真实值。
[0015]3、本专利技术中,第二侧孔与第二导通孔的孔径较大目的是为了克服靠近管道内壁附近的气体不均匀性问题,从而通过增加采集孔的尺寸来降低测量误差;与此同时,第二侧孔与第二导通孔的另一作用是,在一定的周期内,通过对第二侧孔与第二导通孔处采集到的气体含碳浓度进行分析比较,当含碳浓度大于预设的浓度时,可判断出管道内壁的颗粒物的附着程度达到的预设值,在该情况下需要对管道进行清洁,从而保障管道的良好运行。
[0016]4、本专利技术中,第一侧孔与第一导通孔的孔径较小的目的在于,管道中心区域的气体稳定性较好,均匀性较强,因此,在此位置获得的气体的碳浓度浮动偏差较小,但是,如果第一侧孔与第一导通孔的尺寸较大,将导致气流直接冲击第一导通孔后侧的迎风面上产生击波,在该击波的冲击下将导致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发生振动,该振动作用下导致管道内壁上附着的颗粒物掉落,若此时导通第二侧孔与第二导通孔,则颗粒物将大量被第二侧孔与第二导通孔收集,进而导致测量值偏大;因此,第一侧孔与第一导通孔采用较小的尺寸可以有效减小击波的产生,从而缓解甚至避免振动的发生。
[0017]5、本专利技术中,鞘管优选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由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一端设置在管道的气流中,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将得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相对于密封阀的转矩,并且振动也会直接传递至密封阀上,进而导致管道振动,从而测量值造成影响;因此,鞘管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可以有效缓解振动,并且提高第一管体与密封阀之间的密封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结构示意图,以及I、J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碳气体捕捉器安装至管道上的结构示意图,以及A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碳气体捕捉器安装至管道内腔的结构示意图,以及B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管体的第一侧孔和第二管体的第一导通孔处于导通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以及M、N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管体的第二侧孔和第二管体的第二导通孔处于导通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以及K、L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鞘管安装至阀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鞘管安装至阀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以及W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碳气体捕捉器安装至密封阀的第一示意图,以及F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阀芯处于密封状态,第一管体与阀芯抵接的结构示意图,以及G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阀芯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H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管体安装至密封阀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管体与第二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221),所述第一管体(221)的远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一管体(221)的近端为开放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管体(221)的周向上,且靠近所述第一管体(221)的远端开设有第一侧孔(221b),靠近所述第一管体(221)的近端开设有第二侧孔(221a),所述第二侧孔(221a)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侧孔(221b)的开孔面积;所述第一侧孔(221b)与所述第二侧孔(221a)位于所述第一管体(221)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侧孔(221b)与所述第二侧孔(221a)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二管体(211),所述第二管体(211)可旋转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221)的内壁;所述第二管体(21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孔(221b)相互对应的第一导通孔(211b),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孔(221a)相互对应的第二导通孔(211a);所述第一侧孔(221b)与第一导通孔(211b)、所述第二侧孔(221a)与第二导通孔(211a)中,任意一组择一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211)的远端为开放端。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鞘管(23),所述鞘管(23)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221)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管体(221)的外壁密封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管体(221)可沿所述鞘管(23)的轴线方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孔(211b)与所述第一侧孔(221b)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导通孔(211a)与所述第二侧孔(221a)的尺寸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含碳气体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孔(211b)的轴线在所述第二管体(211)轴线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吉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