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收RF信号的多调谐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93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调谐器设备包括用于接收到的RF信号的分路器(S)。该分路器具有用于与多个调谐器连接的分路器输出端(U)。为了降低信号衰减和耗散,分路器输出端的输出阻抗远小于每个调谐器的输入阻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有源分路器的多调谐器设备,其中有源分路器 的一个输入端与RF信号源连接。
技术介绍
从由 Jan van Sinderen 等人在 European Solid-States Circuits Conference, 2004 (ESSCIRC 2004)第195到198页上发 表的文章A 48-860 Mhz splitter amplifier exhibiting an IIP2 and IIP3 of 94dBmV and 73dBmV中已知一种多调谐器设备。现在,多调谐器设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同时接收不同信道。 例如,具有分画面和/或画中画特征的TV接收器,具有记录和监控功 能的VCR,能存储一个信道并同时观看另一个信道的DVD记录器,以 及能够观看一个信道、在DVD光盘上存储第二信道并且在磁硬盘上存 储第三信道的个人电脑就是这种设备。注意,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电视信 号的接收器而且可以是用于无线电信号的多调谐器接收器。多个调谐器必须连接至单个RF信号源,这个信号源通常是具有 例如75Q的特定特性阻抗的(同轴)电缆。为了在电缆内获得最佳 RF信号传输并防止RF信号反射,使用了一个分路器,该分路器的输 入阻抗与RF信号源的75Q特性阻抗基本相匹配。该分路器具有每个 具有75Q的输出阻抗的至少两个输出端,用于与具有75Q输入阻抗 的两个调谐器进行无反射连接。如果RF信号源必须连接第三调谐器, 则使用第二分路器,其输入端与第一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并且第 二调谐器和第三调谐器分别与第二分路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 端连接。每增加一个调谐器,就要多使用一个分路器。前述多调谐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在于,每次RF信号经过一个分路 器,RF信号就会由于分路器有限的线性度和有限的噪声性能而被衰减。此外,所有分路器的整体功率耗散是很可观的并且随着调谐器数 目的增加而线性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多调谐器接收器的缺点。 因此,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中,分路器具有分路器输出端,分路器输 出端具有分路器输出阻抗,同时分路器的输出端连接着多个调谐器,每个调谐器均具有远大于分路器输出阻抗的输入阻抗。从属权利要求 中定义了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在于,在多调谐器设备中,分路器和调谐器之间的距离足够短使得分路器和调谐器之间的连接部分中的RF信号 反射不会损害信号质量。于是,不需要进行这些元件之间的功率匹配。 通过设计相对低阻抗的分路器输出端和相对高阻抗的调谐器输入端, 单个分路器可以驱动多个调谐器,从而避免了使用具有固有的较大非 线性失真和较低信噪比的有源分路器的级联。此外,具有相对高的阻 抗的调谐器输入端可被低电流驱动,从而分路器中的直流电流及耗散 可以基本上保持低于现有技术多调谐器设备中的多个分路器中的耗 散。实践中,所述分路器输出端的阻抗(10Q)小于分路器输入端 的阻抗(75Q ),并且所述调谐器输入端的每个的阻抗(例如10kQ ) 远大于所述分路器输入端的阻抗。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中,使用了具有例如75 Q输入阻抗的现有 技术调谐器。为了获取足够大的输入阻抗,可以在现有技术调谐器前 端设置缓冲级。为了限制缓冲级的数目, 一个缓冲级需要驱动两个或 者更多现有技术调谐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用于多调谐器设备的双模式模块。这种双模式模 块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二工作模式中的RF输入 阻抗远大于第一工作模式中的RF输入阻抗,并且第一工作模式中的 RF输出阻抗远小于第二工作模式中的RF输入阻抗。这种双模式模块 可包括RF分路器和RF信号通道,其中RF分路器具有分路器输入端并且至少具有第一分路器输出端和第二分路器输出端,所述RF分路器在模块的第一工作模式中工作,并且RF信号通道在第二工作模式 中工作,所述RF信号通道具有用于在其第一工作模式中连接到双模 式模块的第一分路器输出端的输入端,和用于输出RF信号至调谐器 的输出端。通过将模块的引脚连接至地或电源电压,这种双模式模块可工作于一种模式下;通过使得引脚脱离连接,这种双模式模块可工作于另一种模式下。优选地但是不是必须地,每个模块可包括其自己 的调谐器。双模式模块允许简单地实现多调谐器设备,其中设备的每 个调谐器可以使用同样的模块。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将进一步地描述本专利技术。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多调谐器设备,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调谐器设备,图3示出了用于图2所示的多调谐器设备的第一组双模式模块, 图4示出了用于图2所示的多调谐器设备的第二组双模式模块,以及图5示出了用于图2所示的多调谐器设备的第三组双模式模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三个调谐器T。 T2和t;,其各有各自的RF输入端/。 /2和/3以及各自的RF输出端O。 02和03。该图进一步示出了两个分 路器S^卩S,。分路器^具有分路器输入端V,,该输入端用于将RF信号 通过具有75Q特性阻抗的同轴电缆馈入分路器S,。分路器&具有两 个输出端l^和U,b。分路器输出端U,a连接至调谐器输入端/,,而分路 器输出端l^连接至第二分路器S;的输入端V2。分路器S,具有连接至 调谐器T2的输入端/2的输出端U 2a ,以及连接至调谐器T3的输入端/3的 输出端U,b。如果还要求第四调谐器,那么分路器输出端U,b连接至第 三分路器的输入端,并且第三分路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三调谐器 和第四调谐器的输入端。此外,分路器S,具有环通输出端LT0,其用于通过外部同轴电缆将RF信号施加至当前设备之外的另一个设备。例如,当图l所示的设备是多调谐器电视接收器时,LT0连接可用于将RF信号从电视接收器馈入至VCR。图中显示出来的是,分路器输入端乂和\,分路器输出端L^、Ulb、 U2a、 U2b, LTO和调谐器输入端A、 /2和/3都具有750的特性阻抗,即天线电缆的特性阻抗。这就表明所有的连接都是无反射的并且提供了有效信号功率的最大传输。分路器通常是有源的从而分路器固 有的信号功率损失可通过适当放大而得到补偿。然而,由于分路器是有源的,RF信号的非线性失真以及RF信号的信道之间的互调随着分路器级联中的每一个分路器而增加。另外,信号的信噪比会随着经过的分路器增多而降低。图2所示的多调谐器设备包括单个有源分路器S,该分路器具有 用于连接到RF信号源的75Q输入端V。与图1中的装置不同,单个 分路器S具有例如10Q的低阻抗输出端U,并且三个调谐器T每个 均具有例如10 KQ的高阻抗输入端。低阻抗分路器输出并行地馈入 三个调谐器的高阻抗输入端I。如果该设备需要更多的调谐器,那么 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连接至分路器输出端U而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分路 器。由于分路器输出端U和调谐器输入端I之间的连接的最大长度仅 仅是厘米级的,所以分路器输出端和调谐器输入端之间强烈的阻抗不 匹配反射并不会造成损害。通过缓冲级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调谐器输入端I的高阻抗,该缓 冲级优选地具有调谐器输入端的射极跟随器或源极跟随器的形式。不 管是信噪比和非线性失真还是功率耗散,图2中的装置都比图1中的 装置要好,这是因为图2的缓冲级的功率耗散远远小于图1的额外分 路器的功率耗散。图3示出了优选地用于图2所示的多调谐器设备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调谐器设备,其包括有源分路器(S),所述有源分路器(S)具有用于连接到RF信号源的分路器输入端(V)和具有分路器输出阻抗的分路器输出端(U),所述多调谐器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输出端(U)连接着多个调谐器(T;B,T’),每个调谐器具有远大于所述分路器输出阻抗的输入阻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2005-8-22 05300684.71.一种多调谐器设备,其包括有源分路器(S),所述有源分路器(S)具有用于连接到RF信号源的分路器输入端(V)和具有分路器输出阻抗的分路器输出端(U),所述多调谐器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输出端(U)连接着多个调谐器(T;B,T’),每个调谐器具有远大于所述分路器输出阻抗的输入阻抗。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调谐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 输出端(U)的阻抗远小于所述分路器输入端(V)的阻抗,并且所述 调谐器(T)的每一个的输入阻抗远大于所述分路器输入端(V)的阻 抗。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调谐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 路器具有另一个分路器输出端(LT0),所述另一个分路器输出端具 有大致等于所述RF信号源的特征阻抗的输出阻抗;以及将所述另一 个分路器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设备的RF输出端的装置。4. 一种双模式模块,其被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设 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 二工作模式中的RF输入阻抗(D, X)远大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中的 RF输入阻抗(D, V),并且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中的RF输出阻抗(U) 远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的RF输入阻抗(D, X)。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模式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RF分路 器(S)和RF信号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扬范辛德恩弗朗索瓦塞内斯沙尔雅克波捷
申请(专利权)人:NXP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