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质量评价方法及挖潜方向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3770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及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划分剩余油储层类型;基于剩余油储层类型,对剩余油储层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基于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获得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将高含水油藏的储层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得到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以此为基础,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剩余油进行评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剩余油流动能力、开采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问题。价的技术问题。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质量评价方法及挖潜方向确定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油气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质量评价方法及挖潜方向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采,含水量会越来越高,形成高含水、高采出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现有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动态监测、物理模拟、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目前的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主要侧重于主控因素、分布位置、分布规模等方面,而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流动能力、开采难易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没有涉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质量评价方法及挖潜方向确定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剩余油流动能力、开采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问题。
[0004]在本申请的第1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划分剩余油储层类型;
[0006]基于剩余油储层类型,对剩余油储层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
[0007]基于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获得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
[0008]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
[0009]面积展布型储层;和/或,
[0010]边水条带型储层;和/或,
[0011]零散发育型储层。
[0012]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剩余储量丰度P0。
[0013]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动用难易指数K0。
[0014]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一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
[0015]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二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0016]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三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
[0017]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四类分布:储
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
[0018]在本申请的第2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包括如第1方面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基于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所述面积展布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
[0019]第一类: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和/或,
[0020]第二类: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和/或,
[0021]第三类: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和/或,
[0022]第四类: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0023]在本申请的第3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包括如第1方面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基于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0024]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边水条带型储层,所述边水条带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一类: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和/或,第二类: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和/或,第三类: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和/或,第四类: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和/或,
[0025]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零散发育型储层,所述零散发育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一类: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和/或,第二类: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和/或,第三类: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和/或,第四类: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0026]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申请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将高含水油藏的储层划分为不同类型。进一步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得到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以此为基础,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剩余油进行评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剩余油流动能力、开采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问题。
[0028]本申请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基于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对目标单元实施了剩余油挖潜措施,调整措施实施以后,日产油由2020年底的21.7t上升到调整以后的45.6t,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2]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剩余油渗透率分布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示意图;
[0034]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油藏压力分布的示意图;
[0035]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的示意图;
[0036]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面积展布型储层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的示意图;
[0037]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边水条带型储层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的示意图;
[0038]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零散发育型储层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0040]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1]S101、划分剩余油储层类型;
[0042]S102、基于剩余油储层类型,对剩余油储层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
[0043]S103、基于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建立剩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划分剩余油储层类型;基于剩余油储层类型,对剩余油储层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基于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获得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和/或,边水条带型储层;和/或,零散发育型储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剩余储量丰度P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动用难易指数K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一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二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三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四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9.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康刘炳官孙东升葛政俊尤启东唐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