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68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壳体、多个功率变换单元以及集中控制单元;功率变换单元和集中控制单元均设置于壳体内,各功率变换单元均与集中控制单元进行控制连接;各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与对应的光伏组串进行连接,各功率变换单元通过输出端进行并联;当光伏逆变器进行工作时,集中控制单元适于控制部分或全部的功率变换单元进行功率输出。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相比较现有技术,可以避免无法使用通用化的电路模块导致的生产以及管理成本上升的问题;并且通过不同的功率变换单元的快速组合,可以快速组成满足用户要求的光伏逆变器,以缩短研发周期。以缩短研发周期。以缩短研发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逆变器


[0001]本申请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市场,目前一般按照功率等级,分为户用机型、工商业机型和地面电站机型等。随着光伏板技术的进步和功率提升,逆变器的单机功率也越来越大,比如随着1500V系统的推广,市场上出现了输出功率高达350kW的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0003]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功率机型的的设计,均是基于IGBT模块进行。根据不同的功率需求确定足够功率容量的IGBT模块后开始设计相应机型。采用IGBT模块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譬如:发热源集中增加了热设计的难度;市场上IGBT模块的引脚封装很少完全兼容导致供应链风险;非通用化的设计方法与生产方式,面对不同厂家生产的IGBT模块时往往需要对电路进行重新设计、测试,增加了研发成本;由于机型功率无法模块化扩展,非通用化的功率电路设计、制造将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的光伏逆变器。
[0005]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壳体、多个功率变换单元以及集中控制单元;所述功率变换单元和所述集中控制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功率变换单元均与所述集中控制单元进行控制连接;所述功率变换单元包括相级联的DC/DC电路模块以及DC/AC电路模块;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与对应的光伏组串进行连接,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通过输出端进行并联;当所述光伏逆变器进行工作时,所述集中控制单元适于控制部分或全部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进行功率输出;相比较传统的单机逆变器,可以有效的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
[0006]优选的,所述集中控制单元适于向所述功率变换单元传递MPPT控制和/或逆变控制的控制参数;或,所述集中控制单元适于对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直接进行MPPT发波控制和/或逆变发波控制。
[0007]优选的,所述集中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DC/DC电路模块以及所述DC/AC电路模块进行控制连接,以使得所述集中控制单元对所述DC/DC电路模块进行MPPT控制,以及对所述DC/AC电路模块进行逆变控制。
[0008]优选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还包括功率控制单元;所述DC/DC电路模块和所述DC/AC电路模块相级联,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DC/DC电路模块以及所述DC/AC电路模块进行控制连接,以使得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对所述DC/DC电路模块进行MPPT控制,以及对所述DC/AC电路模块进行逆变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单元与所述集中控制单元进行控制连接,所述集中控制单元适于监测并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单元。
[0009]优选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使用的功率器件为TO247封装的半导体开关器件。
[0010]优选的,所述DC/DC电路模块采用BUCK拓扑结构或BOOST拓扑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DC/AC电路模块采用H5拓扑结构、H6拓扑结构、HERIC拓扑结构、NPC拓扑结构以及ANPC拓扑结构中的一种。
[0012]优选的,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型号相同或不同;但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通讯协议、控制方式以及输出特性相同。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系统为所有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以及所述集中控制单元进行散热。
[0014]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通讯系统;所述集中控制单元适于通过所述通讯系统对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进行控制;所述集中控制单元还适于通过所述通讯系统进行人机交互、联网以及与控制中心进行数据通讯。
[0015]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包括功率接口和通讯接口,所述功率接口包括一组交流接口和若干组直流接口。所述交流接口用于连接电网,所述直流接口用于连接光伏组串;所述通讯接口用于连接所述通讯系统。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申请通过独立的集中控制单元来控制多个功率变换单元进行功率输出,从而组成一台功率相对较大的光伏逆变器。相比较传统的单机逆变器结构,本申请可以有效的提高输出功率;同时相比较传统的大功率逆变器,本申请可以有效的降低设计难度。
[0018](2)同时,功率变换单元的型号以及功率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需满足本申请的通讯协议、控制需求以及输出特性即可;从而可以提高功率变换单元的通用性,进而再次降低设计难度以及设计成本。
[0019](3)相比较现有技术,可以避免无法使用通用化的电路模块导致的生产以及管理成本上升的问题;并且通过不同的功率变换单元的快速组合,可以快速组成满足用户要求的光伏逆变器,以缩短研发周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功率变换单元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功率变换单元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图2所示功率变换单元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图3所示功率变换单元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光伏组串100、功率变换单元200、DC/DC电路模块210、DC/AC电路模块220、功率控制单元230、集中控制单元300、壳体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9]本申请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壳体400、多个功率变换单元200以及集中控制单元300。功率变换单元200和集中控制单元300均设置于壳体400内,多个功率变换单元200均可以和集中控制单元300进行控制连接。所有的功率变换单元200的输入端均对应的连接有光伏组串100,所有的功率变换单元200的输出端相互并联的接入电网或蓄电池中。
[0030]当光伏逆变器进行工作时,集中控制单元300可以控制部分或全部的功率变换单元200进行功率输出。相比较传统的单机逆变器,可以有效的提高光伏逆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多个功率变换单元,所述功率变换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功率变换单元包括DC/DC电路模块和DC/AC电路模块,所述DC/DC电路模块与所述DC/AC电路模块相级联;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与对应的光伏组串进行连接,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通过输出端进行并联;以及集中控制单元,所述集中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进行控制连接;所述集中控制单元适于控制部分或全部的所述功率变换单元进行功率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控制单元适于向所述功率变换单元传递MPPT控制和/或逆变控制的控制参数;或,所述集中控制单元适于对所述功率变换单元直接进行MPPT发波控制和/或逆变发波控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DC/DC电路模块以及所述DC/AC电路模块进行控制连接,以使得所述集中控制单元对所述DC/DC电路模块进行MPPT控制,以及对所述DC/AC电路模块进行逆变控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单元还包括功率控制单元;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DC/DC电路模块以及所述DC/AC电路模块进行控制连接,以使得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对所述DC/DC电路模块进行MPPT控制,以及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鸣许颇林万双刘保颂
申请(专利权)人: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