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醛作为农业杀菌剂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41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紫苏醛作为农业杀菌剂的用途。紫苏醛作为抑菌活性成分在制备农业杀菌剂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紫苏醛在200mg/L时对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菌的抑菌率达到68.37%,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防治茶树炭疽病。另外,紫苏醛为植物提取物,为茶树炭疽病天然绿色农药的研制奠定基础。定基础。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紫苏醛作为农业杀菌剂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研发
,具体涉及紫苏醛作为农业杀菌剂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茶树病虫害是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素,其中炭疽病是茶树叶部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在我国各茶区均有发生,西湖龙井茶产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更利于其发生和蔓延,主栽品种

龙井43

易感,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受害茶树叶片轻则出现灼烧状病斑,重则造成大面积叶片脱落和植株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茶叶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还严重为害茶树幼苗及经机采或修剪的茶树。
[0003]我国已报到的茶树炭疽菌有16个种及1个未鉴定种,包括异国炭疽菌C.alienum、隐秘炭疽菌C.aenigma、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和博宁炭疽菌C.boninense等。不同种的炭疽菌具有不同的地域分布,对茶树的致病力及对防治药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明确茶树炭疽菌的种类是开展防治技术研究及抗病品种选育的关键。
[0004]目前,防治茶树炭疽病仍以喷施苯并咪唑类和三唑类等化学农药为主,不仅防效难以保障,还易引起茶叶农残超标、抗药性增强及茶园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茶树病虫害开发绿色高效的生物农药迫在眉睫。
[0005]植物提取物因其源于自然植物资源,具有环保低毒、易降解、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及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其相关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研究报道较多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主要有挥发油(精油)、黄酮类、生物碱和多糖类等。很多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具有抑菌、杀虫、杀螨、驱虫和抗氧化等活性。
[0006]本专利技术对采自西湖龙井茶产区“龙井43”茶园的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茶树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防治茶树炭疽病的药剂进行筛选,以期为茶树炭疽病天然绿色农药的研制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紫苏醛作为农业杀菌剂的用途,从而克服喷施化学农药不仅防效难以保障,还易引起茶叶农残超标、抗药性增强及茶园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的缺点。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紫苏醛作为抑菌活性成分在制备农业杀菌剂中的用途。
[0010]作为优选,所述农业杀菌剂用于防治由刺盘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0011]作为优选,所述真菌性病害包括茶树炭疽病。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剂,其活性成分为紫苏醛或由紫苏醛与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
[0013]作为优选,所述紫苏醛与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比1

9:12

1。
[0014]作为优选,所述紫苏醛与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比1

20:20

1。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的紫苏醛在200mg/L时对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菌的抑菌率达到68.37%,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防治茶树炭疽病。另外,紫苏醛为植物提取物,为茶树炭疽病天然绿色农药的研制奠定基础。
[0017](2)本专利技术紫苏醛与吡唑醚菌酯或苯醚甲环唑复配时表现出增效作用,与单一有效成分相比,可以提高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基于此可以减少农药施用剂量,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避免超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茶园发生炭疽病病斑的位置及叶片症状;
[0019]图2为菌株QG5在PDA平板上培养7d后形态特征(a:正面;b:反面);
[0020]图3为有伤接种后茶树叶片上病斑;
[0021]图4为病原菌rDNA

ITS区PCR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
[0022]图5为菌株QG5的系统发育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0024]实施例1:茶树炭疽病病原菌鉴定
[0025]1.1试验材料与方法
[0026]1.1.1试剂
[0027]Ezup柱式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购自上海生工;
[0028]2×
Taq PCRMsaterMix,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0029]1.1.2培养基
[0030]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粉16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0031]1.2试验方法
[0032]1.2.1病菌分离纯化
[0033]2021年6月,从西湖龙井茶产区

龙井43

茶园采集茶树炭疽病典型病叶,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将新鲜采摘的茶树病叶冲洗30min,晾干后在病健交界处剪取0.5cm
×
0.5cm组织块,分别用75%乙醇和5%次氯酸钠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在无菌滤纸上晾干后置于PDA固体培养基上,置于25℃培养3d长出菌丝后取菌落边缘的菌丝块转接到新鲜的PDA平板中央,重复此操作数次直至获得纯培养物。
[0034]1.2.2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
[0035]在纯化后的菌落平板边缘打取0.5cm
×
0.5cm菌丝块接种于PDA平板中央,置于25℃下培养7d后,定期观察病原菌菌落特征及孢子形态,计算菌落生长速度,并通过柯赫氏法则将分离病原菌进行初步回接侵染验证。
[0036]1.2.3病原菌分子鉴定
[0037]采用Ezup柱式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病原菌基因组DNA,选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病原菌进行PCR扩增,其中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PCR反应体系如表2所示。
[0038]表1 ITS rRNA引物
[0039][0040]表2 PCR反应体系
[0041][0042]PCR程序为:94℃,3min;94℃45s,55℃45s,72℃1min,循环30次;72℃,10min。
[0043]扩增产物经1%琼脂琼脂糖电泳(150V100mA,20min)检测后进行测序。将所述的序列在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对比,利用MEGA7.0软件对与其同源性较高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0044]1.2.4致病性鉴定
[0045]取健康的

龙井43

新稍从上往下数的第1

5叶位叶片作为一组处理,经无菌水冲洗后自然晾干,用75%乙醇进行擦拭,将叶片表面划伤后,用直径5mm打孔器打取菌饼。将长有菌丝的一面放于伤口处进行接种,以接种无菌PDA培养基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紫苏醛作为抑菌活性成分在制备农业杀菌剂中的用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杀菌剂用于防治由刺盘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性病害包括茶树炭疽病。4.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为紫苏醛或由紫苏醛与吡唑醚菌酯或苯醚甲环唑复配而成。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莉黄海涛毛宇骁崔宏春郑旭霞赵芸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