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三级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33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三级沉淀池,包括预制池体,所述预制池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交错设置于所述预制池体内,以将预制池体由进水侧至出水侧分为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排污口,形成于所述预制池体的池壁,且位于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排污组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排污口,以及至少部分设置于预制池体的池壁,并驱动遮挡排污口的部分打开或闭合所述排污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通过预制的方式来减少沉淀池的建造周期,提高建造效率;增加废水的沉淀质量;以及提高工人清淤的效率。及提高工人清淤的效率。及提高工人清淤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三级沉淀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沉淀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三级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三级沉淀池多为砖砌式,置于地面上或预先挖掘好的土坑中,并通过对池体内部5面池壁抹水泥进行防水。不仅需要一定的建造周期,对建造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才能保证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废水泄漏的问题。此外,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水泥逐渐开裂,进而造成渗透漏废水的情况。并且,人员进行污泥清理也较为费劲,需要下到池内,将污泥不断地挖出,并从池口捞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三级沉淀池。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三级沉淀池,包括:
[0006]预制池体,所述预制池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7]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交错设置于所述预制池体内,以将预制池体由进水侧至出水侧分为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
[0008]排污口,形成于所述预制池体的池壁,且位于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
[0009]排污组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排污口,以及至少部分设置于预制池体的池壁,并驱动遮挡排污口的部分打开或闭合所述排污口。
[001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采用预制池体,即提前将池体用耐腐蚀的金属板焊接而成,在具体安装的时候,将预制完成的池体直接吊装至安装工位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砖砌式沉淀池,能够减少沉淀池的建造周期,提高建造效率。此外,耐腐蚀金属(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具有高强耐腐蚀的金属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的使用寿命更长,避免池壁开裂的问题,从而解决废水渗透的问题。在上述基础上,本申请还增加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两个隔板将预制池体分成了三个沉淀池,从而增加废水的沉淀行程,进而提高废水的沉淀效率以及质量。此外,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污泥清理”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方案增加了排污口和排污组件。排污口形成在每个沉淀池的池壁,对应地,排污组件设置在每个沉淀池,且排污组件的一部分用于遮挡排污口,另一部分则用于驱动遮挡的部分,当需要进行排污时,其驱动遮挡部分上升,从而打开排污口,工人仅仅需要将工具(刮泥板或铁锹等工具)伸入到排污口,将污泥刮出即可。上述过程无需人员下到池底,也无需将污泥从池口捞出,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功能。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制的方式来减少沉淀池的建造周期,提高建造效率;增加废水的沉淀质量;以及提高工人清淤的效率。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池体的底面为坡面结构,且由远离排污口至靠近排
污口方向的高度逐渐递减。
[0013]在本技术方案中,将预制池体的底面设置为坡面的结构,坡度可以为5
°
。此结构能够便于淤泥向排污口流动或堆积,当打开排污口后,污泥能够经由排污口流出,从而无需工人主动的进行清淤处理。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开设有进水口的池壁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
[0015]在本技术方案中,进水口的池壁高度、第一隔板的高度以及第二隔板的高度依次递减,从而形成溢流效应,废水在每个沉淀池进行一定的沉淀后,上部的废水高度超过下一隔板后溢流到下一个沉淀池。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污组件包括:
[0017]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预制池体的池壁;
[0018]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
[0019]挡板,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且被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做升降运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排污口。
[0020]在本技术方案中,排污组件由升降驱动装置、连接杆和挡板构成。升降驱动装置可以为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的结构,通过电动或者手动的方式驱动连接杆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了挡板打开或闭合排污口,整个过程方便且快捷。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污口距所述预制池体的底部具有一定高度。
[0022]在本技术方案中,排污口与池底具有一定的距离,此结构有利于池底的防渗透。此外,排污口的形状和尺寸不做具体限定,挡板的形状与排污口的形状适配,且尺寸要大于所述排污口的尺寸。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池体池壁由四块板体预制连接而成,池底由倾斜的板体预制连接而成。
[0024]在本技术方案中,预制池体的池壁由四块板体提前预制而成,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为一体,池底则采用相同的方式,整个池壁最终预制为一体即可。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制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
[0026]在本技术方案中,预制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用于支撑预制池体,提高其稳定性。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为多组,且至少布置于预制池体的四角。
[0028]在本技术方案中,支撑架为多组,避免预制池体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002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的主视图(剖视);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的侧视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的后视图(剖视)。
[0034]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5]1、预制池体;2、进水口;3、出水口;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一沉淀池;7、第二沉淀池;8、第三沉淀池;9、排污口;10、升降驱动装置;11、连接杆;12、挡板;13、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
[003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三级沉淀池。
[0040]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三级沉淀池,包括:
[0041]预制池体1,所述预制池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
[0042]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交错设置于所述预制池体1内,以将预制池体1由进水侧至出水侧分为第一沉淀池6、第二沉淀池7和第三沉淀池8;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池体(1),所述预制池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交错设置于所述预制池体(1)内,以将预制池体(1)由进水侧至出水侧分为第一沉淀池(6)、第二沉淀池(7)和第三沉淀池(8);排污口(9),形成于所述预制池体(1)的池壁,且位于所述第一沉淀池(6)、第二沉淀池(7)和第三沉淀池(8);排污组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排污口(9),以及至少部分设置于预制池体(1)的池壁,并驱动遮挡排污口(9)的部分打开或闭合所述排污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池体(1)的底面为坡面结构,且由远离排污口(9)至靠近排污口(9)方向的高度逐渐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开设有进水口(2)的池壁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隔板(4)的高度,所述第一隔板(4)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杨凯朱发东赵中华何志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