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330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涉及化纤技术领域,牵伸卷绕装置包括至少两种丝束路径,在每种丝束路径上依次设置第一导丝器、上油机构、预网络器、第二导丝器、第一导向导盘、喂入辊与分丝辊、工作辊组、第二导向导盘和至少一个卷绕头;牵伸卷绕装置接收从纺丝装置生产出来的至少两排丝束,丝束的排数与丝束路径的种数相等,一排丝束进入一种丝束路径。通过扩展丝束路径以及纺丝装置的配合输入,能够直接生产根数多的差别化粗旦单丝,不需要母丝分纤单丝的工序,与所生产的分纤用的粗旦母丝直径相比,本方案中进行牵伸卷绕的单丝具有较小的直径,有利于冷却均匀和维持产品品质。利于冷却均匀和维持产品品质。利于冷却均匀和维持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
,尤其涉及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

技术介绍

[0002]化纤领域的粗旦单丝(100D/F

200D/F)是指由直径在0.10

0.15mm的一根化纤长丝。目前常规粗旦单丝的冷却纺丝牵伸工艺路线技术大多采用水浴方法,丝束在充满冷却水的水槽中通过,存在纺丝速度低、品种较少、生产效率低和生产成本较高,影响成品丝束的产量。
[0003]另外还有通过纺丝牵伸一体化设备生产粗旦母丝,然后再利用分纤设备将粗旦母丝分纤获得粗旦单丝的方法,但纺程温度高,母丝直径又较粗,丝束不易冷却,生产过程中易造成冷却不均和粘纤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和不易分纤现象;此外存在的一道分纤工序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及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包括至少两种丝束路径,在每种丝束路径上依次设置第一导丝器、上油机构、预网络器、第二导丝器、第一导向导盘、喂入辊与分丝辊、工作辊组、第二导向导盘和至少一个卷绕头;牵伸卷绕装置接收从纺丝装置生产出来的至少两排丝束,丝束的排数与丝束路径的种数相等,一排丝束进入一种丝束路径。
[0006]可选地,牵伸卷绕装置设置有两种丝束路径,分别为第一丝束路径和第二丝束路径,纺丝装置生产出来两排丝束分别进入第一丝束路径和第二丝束路径;
[0007]在丝束路径上的第一导丝器、上油机构、预网络器、第二导丝器和第一导向导盘沿竖向依次间隔布置,在丝束路径上的喂入辊与分丝辊和工作辊组中的若干工作辊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
[0008]属于第一丝束路径的喂入辊与分丝辊和工作辊组,与属于第二丝束路径的喂入辊与分丝辊和工作辊组,在高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0009]可选地,牵伸卷绕装置还包括在丝束路径上的第三导向导盘,在丝束路径上第二导向导盘、第三导向导盘和至少一个卷绕头依次设置,第三导向导盘高于第二导向导盘、且位于卷绕头的上方。
[0010]可选地,在垂直投影上第一丝束路径的喂入辊与分丝辊、工作辊组和第二丝束路径的喂入辊与分丝辊、工作辊组对应相互错开;
[0011]每种丝束路径包括两个卷绕头,两个卷绕头并排设置形成有第一排列方向,第一排列方向与工作辊组中辊的水平径向相同;
[0012]属于第一丝束路径的两个卷绕头指向属于第二丝束路径的两个卷绕头而形成了
第二排列方向,第二排列方向与工作辊组中辊的轴线方向相同。
[0013]可选地,工作辊组包括在丝束路径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对低温热辊、第二对中温牵伸热辊和第三对高温牵伸热辊,在丝束路径上的喂入辊与分丝辊、第一对低温热辊、第二对中温牵伸热辊和第三对高温牵伸热辊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
[0014]可选地,第一导向导盘的纺速为450

650m/min、无加热设置;
[0015]喂入辊与分丝辊的纺速为450

700m/min、无加热设置;
[0016]第一对低温热辊的纺速为500

750m/min、温度设定为65

90℃;
[0017]第二对中温牵伸热辊的纺速为1000

1600m/min、温度设定为130

200℃、与第一对低温热辊的牵伸倍数为1.5

2.5倍;
[0018]第三对高温牵伸热辊的纺速为1600

2500m/min、温度设定为140

240℃、与第二对中温牵伸热辊的牵伸倍数为1.2

1.8倍;
[0019]第二导向导盘的纺速为1600

2500m/min、无加热设置。
[0020]一种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包括纺丝装置和上述的牵伸卷绕装置,纺丝装置包括按生产工艺依次设置的螺杆挤压机、纺丝箱、纺丝组件、单体抽吸机构、缓冷器、环吹风冷却机构和甬道,多个纺丝组件在纺丝箱内形成至少两排的形式,以从甬道输出至少两排丝束并进入牵伸卷绕装置。
[0021]可选地,环吹风冷却机构包括按生产工艺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吹风冷却机构、第二环吹风冷却机构和第三环吹风冷却机构,第一环吹风冷却机构、第二环吹风冷却机构和第三环吹风冷却机构的各主风道中风温依次降低、各有效吹风高度依次增大。
[0022]可选地,第一环吹风冷却机构的风温控制在20

25℃中任一值并允许上下1℃的波动、风速0.4

0.8m/s、有效吹风高度500mm;
[0023]第二环吹风冷却机构的风温控制在18

22℃中任一值并允许上下1℃的波动、风速0.4

0.8m/s、有效吹风高度700mm;
[0024]第三环吹风冷却机构的风温控制在12

18℃中任一值并允许上下1℃的波动、风速0.4

0.8m/s、有效吹风高度1000mm。
[0025]可选地,牵伸卷绕装置设置有两种丝束路径,纺丝箱内设置有两排纺丝组件,每排包括16个,每个纺丝组件的喷丝板设置有3个喷丝孔。
[0026]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提供一种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设置有两种或两头以上的丝束路径,沿着丝束路径依次设置第一导丝器、上油机构、预网络器、第二导丝器、第一导向导盘、喂入辊与分丝辊、工作辊组、第二导向导盘和至少一个卷绕头,从纺丝装置出来至少两排丝束,排数与丝束路径的种数相同,一排丝束进入一种丝束路径,通过扩展丝束路径以及纺丝装置的配合输入,能够直接生产根数多的差别化粗旦单丝,不需要母丝分纤单丝的工序,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与所生产的分纤用的粗旦母丝直径相比,本方案中进行牵伸卷绕的单丝具有较小的直径,有利于冷却均匀和维持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28]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纺丝牵伸卷绕联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2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0031]图4为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4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0033]图6为图1中螺杆挤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6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图1中纺丝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图8所示结构的竖向截面示意图;
[0037]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多头粗旦单丝牵伸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卷绕装置包括至少两种丝束路径,在每种丝束路径上依次设置第一导丝器、上油机构、预网络器、第二导丝器、第一导向导盘、喂入辊与分丝辊、工作辊组、第二导向导盘和至少一个卷绕头;所述牵伸卷绕装置接收从纺丝装置生产出来的至少两排丝束,所述丝束的排数与所述丝束路径的种数相等,一排丝束进入一种所述丝束路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卷绕装置设置有两种所述丝束路径,分别为第一丝束路径和第二丝束路径,所述纺丝装置生产出来两排丝束分别进入所述第一丝束路径和所述第二丝束路径;在所述丝束路径上的所述第一导丝器、所述上油机构、所述预网络器、所述第二导丝器和所述第一导向导盘沿竖向依次间隔布置,在所述丝束路径上的所述喂入辊与分丝辊和所述工作辊组中的若干工作辊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属于所述第一丝束路径的所述喂入辊与分丝辊和所述工作辊组,与属于所述第二丝束路径的所述喂入辊与分丝辊和所述工作辊组,在高度方向上错开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卷绕装置还包括在所述丝束路径上的第三导向导盘,在所述丝束路径上所述第二导向导盘、所述第三导向导盘和至少一个卷绕头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导向导盘高于所述第二导向导盘、且位于所述卷绕头的上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投影上所述第一丝束路径的所述喂入辊与分丝辊、所述工作辊组和所述第二丝束路径的所述喂入辊与分丝辊、所述工作辊组对应相互错开;每种所述丝束路径包括两个卷绕头,两个卷绕头并排设置形成有第一排列方向,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工作辊组中辊的水平径向相同;属于所述第一丝束路径的所述两个卷绕头指向属于所述第二丝束路径的所述两个卷绕头而形成了第二排列方向,所述第二排列方向与所述工作辊组中辊的轴线方向相同。5.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组包括在丝束路径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对低温热辊、第二对中温牵伸热辊和第三对高温牵伸热辊,在所述丝束路径上的所述喂入辊与分丝辊、所述第一对低温热辊、所述第二对中温牵伸热辊和所述第三对高温牵伸热辊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导盘的纺速为450

650m/min、无加热设置;所述喂入辊与分丝辊的纺速为450

700m/min、无加热设置;所述第一对低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晓东徐凯毛育博李雅迪任玉国侯伯李惊涛毛绪欣刘凯亮龙娇张宝成李晓磊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