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色至透明电致变色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聚合物
,尤其涉及一种黑色至透明电致变色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并表现出外观颜色等光学特性变化的材料,其在智能窗、军事伪装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作为电致变色材料的一种,黑色至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因其宽波段的光谱调控范围而受到了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但黑色至透明电致变色材料由于其过宽的光谱吸收范围,导致在设计和合成时存在诸多困难,致使目前的黑色型电致变色材料不仅种类少,同时存在对比度低、稳定性不高等问题。
[0003]为实现黑色色变,通常采用供体受体型电致变色聚合物,利用聚合物存在的π电子以及分子内电荷转移吸收先形成较宽的吸收光谱,再引入其他供电子单元,填补两吸收峰间的吸收波谷。J.R.Reynolds等人采用丙撑二氧噻吩结合苯并噻二唑实现了对比度达40%的黑色至透明聚合物制备(Macromolecules,2019,52,6773),但其单体需要经过复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色至透明电致变色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m、n表示聚合度,m、n为8
‑
100的自然数;R为2
‑
10碳的直链醚,其中O原子数量为2
‑
10个。2.一种式Ⅰ所示黑色至透明电致变色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2,5
‑
二溴
‑
3,4
‑
丙撑二氧噻吩、2,5
‑
二氯
‑
3,4
‑
丙撑二氧噻吩及2,5
‑
二碘
‑
3,4
‑
丙撑二氧噻吩中的一种,4,7
‑
二溴
‑
2,1,3
‑
苯并噻二唑、4,7
‑
二氯
‑
2,1,3
‑
苯并噻二唑及4,7
‑
二碘
‑
2,1,3
‑
苯并噻二唑中的一种与式Ⅱ所示化合物作为聚合单体溶于有机溶剂中,向混有所述聚合单体的有机溶剂中加入有机酸、无机弱碱和钯类催化剂,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加热发生聚合反应,得到式Ⅰ所示黑色至透明电致变色聚合物;反应过程如下:
其中,R为2
‑
10碳的直链醚,其中O原子数量为2
‑
10个;R1、R2独立为溴、氯或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特戊酸;所述无机弱碱为碳酸钾。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钯类催化剂为乙酸钯;所述有机溶剂为N,N
‑
二甲基乙酰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5
‑
二溴
‑
3,4
‑
丙撑二氧噻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