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98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8
本申请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包括:一温度传感元件、一电热膜元件和一下导热硅胶片,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和所述电热膜元件均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下导热硅胶片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理线凸起,所述理线凸起设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上,所述理线凸起呈横向和纵向布置,且所述理线凸起和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边沿将所述下导热硅胶片分成四个象限区,所述理线凸起背离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一侧具有卡槽,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置于所述卡槽中呈十字走线,同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抵靠所述下导热硅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的结构配置实现便于安装金属镍丝、加热效率高、防水的优势。防水的优势。防水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电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

技术介绍

[0002]为避免外部环境过低的温度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影响,现有汽车电池上都会安装电池加热片对电池加以预热,但电池温度过高同样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性能,故而在电池加热片到达预定温度后,需令电池加热片停止工作,这便需要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
[0003]专利文件(CN 207398313 U)就公开了这样一种电池加热片,通过将温度监测元件沿所述电热膜元件走线并排分布以实现测温效果。这种方案可实现有效测温,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温度监测元件(金属镍丝)与电热膜元件并排走线,需耗费较多的金属镍丝,且按其走线方式将金属镍丝置于硅胶衬底上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由于金属镍丝占据了大量空间,进一步压缩了电热膜元件在硅胶衬底上的空间,在衬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电热膜元件在衬底上的总布置长度减少,进而导致电池加热片加热效率受限。
[0004]因此提供一种便于安装金属镍丝、加热效率高、防水的控温电池加热片的需求是存在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其中,所述控温电池加热片包括一下导热硅胶片,所述下导热硅胶片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理线凸起,所述理线凸起呈横向和纵向布置,将所述下导热硅胶片划分为四个象限区,所述理线凸起使温度传感元件简便地安装在下导热硅胶片上。
[0006]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其中,所述控温电池加热片包括两空心卡扣和两卡盖,所述空心卡扣置于所述电热膜元件的接线端上,所述卡盖具有穿线通孔,便于导线穿设所述卡盖,所述空心卡扣有助于限制焊剂在所述接线端的位置,使焊点饱满,卡盖与空心卡扣卡接,以实现对焊接区域的保护。
[0007]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其中,所述控温电池加热片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易于推广和使用。
[0008]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包括一温度传感元件和一电热膜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和所述电热膜元件均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控温电池加热片,还包括:
[0009]一下导热硅胶片,所述下导热硅胶片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理线凸起,所述理线凸起设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上,所述理线凸起呈横向和纵向布置,且所述理线凸起和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边沿将所述下导热硅胶片分成四个象限区,所述理线凸起背离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一侧具有卡槽,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置于所述卡槽中呈十字走线,同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抵靠所述下导热硅胶片。
[0010]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元件为包设绝缘层的金属镍丝,所
述金属镍丝的两端设有引线端,当所述金属镍丝置于所述卡槽并抵靠所述下导热硅胶片时,所述引线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两所述引线端位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同一端。
[0011]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四所述象限区包括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二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位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靠近所述引线端的一端,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位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背离所述引线端的一端,所述第二象限区分别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相对设置。
[0012]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热膜元件具有两接线端和一发热端,所述发热端位于两所述接线端之间,且所述发热端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接线端连通,两所述接线端分别置于所述第二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且两所述接线端靠近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边沿,所述发热端自位于所述第三象限区的所述接线端依次向所述第四象限区、第一象限区和第二象限区曲折延伸,直至所述发热端延伸至另一接线端。
[0013]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接线端上均设有一空心卡扣,所述控温电池加热片还包括两带穿线孔的卡盖,两所述卡盖分别与两所述空心卡扣卡接,每一所述接线端均具有一对应的导线,每一所述导线穿设对应的所述穿线孔,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穿线孔的一端与处于对应的所述空心卡扣的空心内的所述接线端壁面焊接。
[0014]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导热硅胶片具有两通孔,两通孔正对于两所述空心卡扣,当所述上导热硅胶片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贴合时,两所述空心卡扣穿过两所述通孔。
[0015]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两所述通孔与两所述空心卡扣过盈配合;所述穿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线的直径,卡盖的材质为橡胶。
[0016]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为矩形槽,所述理线凸起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粘接连接。
[0017]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两所述接线端与所述发热端一体成型。
[0018]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理线凸起和两所述空心卡扣均为绝缘件。
[001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下导热硅胶片上设置多个间隔的理线凸起,使温度传感元件简便地安装在下导热硅胶片上;通过十字分布所述理线凸起,将所述下导热硅胶片划分为四个象限区,以便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同时监测电热膜元件横向和纵向的温度,同时所述电热膜元件可尽可能密集地分布在所述下导热硅胶片上,提高电池加热片的加热效率;通过在电热膜元件的接线端设置空心卡扣,并通过卡盖与所述空心卡扣卡接的方式来实现对焊接区域的密封。
附图说明
[0020]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申请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图示了下导热硅胶片及置于其上的温度传感元件、电热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图示了控温电池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专利技术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申请的目的而提供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0024]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25]虽然比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将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在这里不限制那些组件。该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且同样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脱离技术构思的教导。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0026]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温电池加热片,包括一温度传感元件和一电热膜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和所述电热膜元件均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电池加热片还包括:一下导热硅胶片,所述下导热硅胶片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理线凸起,所述理线凸起设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上,所述理线凸起呈横向和纵向布置,且所述理线凸起和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边沿将所述下导热硅胶片分成四个象限区,所述理线凸起背离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一侧具有卡槽,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置于所述卡槽中呈十字走线,同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抵靠所述下导热硅胶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电池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元件为包设绝缘层的金属镍丝,所述金属镍丝的两端设有引线端,当所述金属镍丝置于所述卡槽并抵靠所述下导热硅胶片时,所述引线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两所述引线端位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同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电池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的四所述象限区包括第一象限区、第二象限区、第三象限区和第四象限区,所述第二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位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靠近所述引线端的一端,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四象限区位于所述下导热硅胶片背离所述引线端的一端,所述第二象限区分别与所述第一象限区和所述第三象限区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电池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元件具有两接线端和一发热端,所述发热端位于两所述接线端之间,且所述发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顺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