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96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包括有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连接侧板、同轴电缆和2个天线导芯;在上安装板的顶面上设置有2个振子覆铜区域,上安装板上形成有2个导通结构;在下安装板的顶面上设置有馈电网络,在下安装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反射覆铜区域;在下安装板上形成有2个连接孔组;天线导芯的一端与导芯孔连接,天线导芯的另一端与导芯连接端连接;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侧板连接固定;连接侧板上形成有2个连接结构,一连接结构与一导通结构、一连接孔组对应;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与馈电网络电性连接,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反射覆铜区域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更为稳固、稳定性较好等的优点。稳定性较好等的优点。稳定性较好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


[0001]本技术涉及天线的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 (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但现有的RFID天线的振子与底板之间是仅通过立柱进行连接固定,这样导致RFID天线的结构强度较低,进而使RFID天线的稳定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更为稳固、稳定性较好等的优点。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包括有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连接侧板、同轴电缆和2个天线导芯;其中:
[0005]在上安装板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2个振子覆铜区域,振子覆铜区域是长度 D1为64
±
1mm、宽度D2为61
±
1mm的矩形结构,2个振子覆铜区域之间的间距D3为36
±
1mm;上安装板上形成有2个导通结构,一导通结构与一振子覆铜区域对应,导通结构包括连通上安装板的顶面与底面的导芯孔和若干第一连接孔,导芯孔、若干第一连接孔均是与振子覆铜区域导通的金属化孔;各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均沿其对应的振子覆铜区域的长度方向排列布设,且各第一连接孔均靠近振子覆铜区域的一侧边的边缘设置;
[0006]在下安装板的顶面上以覆铜方式设置有馈电网络,馈电网络上设置有2个的导芯连接端,一导芯连接端与一导通结构的导芯孔正对设置;在下安装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反射覆铜区域;在下安装板上还形成有2个连接孔组,一连接孔组包括若干连通下安装板顶面与底面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是底端与反射覆铜区域导通的金属化孔,一连接孔组的若干第二连接孔与一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一一正对设置;
[0007]一天线导芯与一导芯孔、一导芯连接端对应,天线导芯的一端与导芯孔连接导通,天线导芯的另一端与导芯连接端连接导通,以致各振子覆铜区域均通过天线导芯与馈电网络电性连接;
[0008]所述连接侧板上形成有2个连接结构,一连接结构与一导通结构、一连接孔组对应,连接结构包括有若干第一连接部和若干第二连接部,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部与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插装连接,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二连接部与连接孔组的若干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插装连接,以在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安装间隙的间距D4为 6
±
0.5mm;在连接侧板的一面上设置2个第一连接覆铜区域,在各第一连接覆铜区域上形成有若干第一连接端和若干第二连接端,一第一连接覆铜区域与一连接结构对应,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一连接端与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部位置一一对应,
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二连接端与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二连接部位置一一对应;一第一连接覆铜区域与一导通结构、一连接孔组对应,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一连接端与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焊接导通,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二连接端与连接孔组的若干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焊接导通;
[0009]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与馈电网络电性连接,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反射覆铜区域电性连接。
[00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11]本技术通过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插装在导通结构的第一连接孔中,连接结构的第二连接部插装在连接孔组的第二连接孔中,进而实现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侧板进行定位安装,使本技术的结构强度更为高、安装定位更为方便;并且由于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一连接端与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焊接导通,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二连接端与连接孔组的若干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焊接导通,使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提高稳定性。
[0012]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所述馈电网络是由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构成;第一连接段的长度L1为68
ꢀ±
1mm、宽度W1为1.8
±
0.5mm,第一连接段的一端是第一电缆连接端,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与第一电缆连接端电性连接,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段的长度L2为32
±
1mm、宽度W2为3
±
0.5mm,第二连接段的中轴线与第一连接段的中轴线共线,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段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段的长度L3为7.5
±
0.5mm、宽度W3为3
±
0.5mm,第三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垂直,第三连接段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段的中部位置连接;第四连接的长度L4为10
±
1mm、宽度W4为0.8
±
0.5mm,第四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垂直,第四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五连接段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段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接段、第六连接段的长度L5均为45
±
1mm、宽度W5均为1.8
±
0.5mm,第五连接段的中轴线、第六连接段的中轴线均与第四连接段的中轴线共线,第五连接段的另一端是导芯连接端,第六连接段的另一端也是导芯连接端。
[0013]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在下安装板的顶面上有2个第二电缆连接端,2个第二电缆连接端分别布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侧,且2个第二电缆连接端靠近第一连接段上的第一电缆连接端设置;各第二电缆连接端上均形成有若干导电孔,导电孔是与反射覆铜区域导通的金属化孔;还包括有SMA连接器,SMA连接器上设有卡装部,SMA连接器通过卡装部安装在下安装板的侧边上,SMA连接器内导体的与第一电缆连接端电性连接,SMA 连接器外导体与第二电缆连接端的导电孔电性连接;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与SMA连接器的内导体电性连接,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SMA连接器的外导体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在连接侧板的另一面上也设置有2个第二连接覆铜区域,第二连接覆铜区域与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结构相同,一第二连接覆铜区域与一连接结构对应,第二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一连接端与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部位置一一对应,第二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二连接端与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二连接部位置一一对应;一第二连接覆铜区域与一导通结构、一连接孔组对应,第二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一连接端与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焊接导通,第二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二连接端与连接孔组的若干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焊接导通。
[0015]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所述连接侧板靠近上安装板的一长侧边的边缘设置;还包括有垫片,垫片由EVA材料制成,垫片夹置固定在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之间,垫片为长方体结构,垫片的长度方向沿上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连接侧板、同轴电缆和2个天线导芯;其中:在上安装板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2个振子覆铜区域,振子覆铜区域是长度D1为64
±
1mm、宽度D2为61
±
1mm的矩形结构,2个振子覆铜区域之间的间距D3为36
±
1mm;上安装板上形成有2个导通结构,一导通结构与一振子覆铜区域对应,导通结构包括连通上安装板的顶面与底面的导芯孔和若干第一连接孔,导芯孔、若干第一连接孔均是与振子覆铜区域导通的金属化孔;各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均沿其对应的振子覆铜区域的长度方向排列布设,且各第一连接孔均靠近振子覆铜区域的一侧边的边缘设置;在下安装板的顶面上以覆铜方式设置有馈电网络,馈电网络上设置有2个的导芯连接端,一导芯连接端与一导通结构的导芯孔正对设置;在下安装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反射覆铜区域;在下安装板上还形成有2个连接孔组,一连接孔组包括若干连通下安装板顶面与底面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是底端与反射覆铜区域导通的金属化孔,一连接孔组的若干第二连接孔与一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一一正对设置;一天线导芯与一导芯孔、一导芯连接端对应,天线导芯的一端与导芯孔连接导通,天线导芯的另一端与导芯连接端连接导通,以致各振子覆铜区域均通过天线导芯与馈电网络电性连接;所述连接侧板上形成有2个连接结构,一连接结构与一导通结构、一连接孔组对应,连接结构包括有若干第一连接部和若干第二连接部,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部与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插装连接,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二连接部与连接孔组的若干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插装连接,以在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安装间隙的间距D4为6
±
0.5mm;在连接侧板的一面上设置2个第一连接覆铜区域,在各第一连接覆铜区域上形成有若干第一连接端和若干第二连接端,一第一连接覆铜区域与一连接结构对应,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一连接端与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部位置一一对应,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二连接端与连接结构的若干第二连接部位置一一对应;一第一连接覆铜区域与一导通结构、一连接孔组对应,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一连接端与导通结构的若干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焊接导通,第一连接覆铜区域的若干第二连接端与连接孔组的若干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焊接导通;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与馈电网络电性连接,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反射覆铜区域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网络是由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构成;第一连接段的长度L1为68
±
1mm、宽度W1为1.8
±
0.5mm,第一连接段的一端是第一电缆连接端,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与第一电缆连接端电性连接,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段的长度L2为32
±
1mm、宽度W2为3
±
0.5mm,第二连接段的中轴线与第一连接段的中轴线共线,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段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段的长度L3为7.5
±
0.5mm、宽度W3为3
±
0.5mm,第三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垂直,第三连接段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段的中部位置连接;第四连接的长度L4为10
±
1mm、宽度W4为0.8
±
0.5mm,第四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垂直,第四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五连接段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段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接段、第六连接段的长度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启瑞天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