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芯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净水设备使用的滤芯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卫生要求越来越高,净水器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如家庭,企业和一些娱乐场所等)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反渗透净水机上需要装配多个滤芯,滤芯装配一般是一个滤瓶装一支滤芯,或者一个滤瓶装多个前置滤芯。但是,多个滤芯的结构导致整机体积大,占用空间,同时,滤芯间的管路布局复杂,提高了漏水风险,大大影响了净水机的净化效果和用户体验,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一步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能提高净化效率的滤芯组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碳滤芯,其形成在滤瓶下部中心的管状结构,其中心形成有第一出水通道;前置PP滤芯,其形成在滤瓶下部中心的管状结构,套装在前置碳滤芯外侧且与前置碳滤芯接触,其与滤瓶侧壁之间具有空间形成有第一进水通道;后置碳下盖,其形成为管状结构,其中心形成有第一出水通道,其外延部盖装在前置碳滤芯和前置PP滤芯顶部,其与后置碳滤芯之间形成有第二出水通道;后置碳滤芯,其形成管状结构,其套装在后置碳下盖外侧,其底部与后置碳下盖的外延部顶面接触并被嵌固在后置碳下盖管状结构外侧壁和外延部上的凸部之间,其与后置碳下盖之间形成有第二出水通道;后置隔水筒,其套装在后置碳滤芯外侧,其底部与后置碳下盖的外延部上的凸部侧壁接触,其与后置碳滤芯之间形成有第二进水通道,其将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隔离;后置碳上盖,其盖装在后置碳滤芯上,其与后置隔水筒之间形成有第二进水通道,其与后置碳下盖之间形成有第二出水通道;压盖,其形成在滤瓶顶部且压装在后置隔水筒、后置碳上盖和后置碳下盖上,其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时萍,王彪,陈云飞,瞿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