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控柴油
‑
氨双燃料喷射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具体地说是双燃料喷射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柴油机的发展正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不断改善柴油机性能,减少油耗,另一方面需要减少排气中含有的二氧化氮、PM、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成分。在船舶领域,选择合适的替代燃料是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有效途径。
[0003]作为最具潜力的低碳替代燃料之一,氨的储能高、生产工艺成熟、储存和运输方便,有望将来广泛应用于船舶动力领域,然而目前尚无成熟的氨燃料供给装置,且氨燃料自着火温度高、热值低、火焰传播速度低,难以作为单一燃料燃烧,因此需要柴油引燃弥补氨燃料燃烧性能上的不足。此外,液氨在压力较低时易汽化,因此将液氨作为伺服燃料极易导致喷射器控制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实现单一燃料、双燃料多种喷射模式之间灵活切换的电控柴油
‑
氨双燃料喷射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控柴油
‑
氨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包括紧帽以及在紧帽里自上而下设置的中间块、量孔板、引燃控制阀体、电磁阀体、氨喷控制阀体、上量孔板、下量孔板、喷嘴,引燃控制阀体、电磁阀体、氨喷控制阀体里设置电磁控制阀组件,上量孔板、下量孔板里设置先导控制组件,喷嘴里设置喷射组件,喷射组件包括氨喷针阀和引燃针阀,引燃针阀套于氨喷针阀外部,中间块里设置氨燃料管路、柴油管路,氨燃料管路和柴油管路分别依次经引燃控制阀体、电磁阀体、氨喷控制阀体、上量孔板、下量孔板并进入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柴油
‑
氨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所述电磁控制阀组件包括引燃控制阀、氨喷控制阀、引燃电磁铁、氨喷电磁铁,引燃控制阀体里设置引燃控制阀,引燃控制阀底部安装引燃衔铁,电磁阀体里设置隔板,隔板上方安装引燃电磁铁,隔板下方安装氨喷电磁铁,氨喷控制阀体里设置氨喷控制阀,氨喷控制阀顶部安装氨喷衔铁,引燃电磁铁里安装引燃控制阀复位弹簧,引燃控制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为引燃衔铁和隔板,氨喷电磁铁里安装氨喷控制阀复位弹簧,氨喷控制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为隔板和氨喷衔铁,量孔板里设置引燃回油节流孔,引燃回油节流孔与引燃控制阀相接触的位置安装引燃密封球,上量孔板里设置氨喷回油节流孔,氨喷回油节流孔与氨喷控制阀相接触的位置安装氨喷密封球,量孔板里设置引燃回流道,引燃回流道与引燃回油节流孔相通并依次经过引燃控制阀体、电磁阀体、氨喷控制阀体、上量孔板和下量孔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柴油
‑
氨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所述先导控制组件包括由下量孔板、喷嘴、引燃针阀围成的引燃控制腔和由下量孔板、引燃针阀、氨喷针阀围成的氨喷控制腔,引燃控制腔里安装引燃针阀复位弹簧,氨喷控制腔安装氨喷针阀复位弹簧,上量孔板里设置氨喷进油节流孔,下量孔板里设置引燃进油节流孔,氨喷进油节流孔分别连通氨喷控制腔和柴油管路,引燃进油节流孔分别连通引燃控制腔和柴油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柴油
‑
氨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喷嘴底部分别设置引燃喷孔和氨喷喷孔,引燃喷孔位于氨喷喷孔的上方,引燃针阀与喷嘴分别形成盛氨腔、盛油腔,引燃针阀下端加工成锥面并与引燃喷孔形成锥面密封,引燃针阀落座时,锥面密封将盛油腔的高压燃油与引燃喷孔隔开,氨喷针阀与氨喷喷孔形成柱面密封,氨喷针阀里设置中空部分,氨喷针阀下方的喷嘴形成压力室,引燃针阀里设置注氨孔,中空部分分别连通注氨孔和压力室,注氨孔连通盛氨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柴油
‑
氨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是:当喷射器本体不工作时,引燃电磁铁和氨喷电磁铁的线圈均不通电,引燃控制阀和氨喷控制阀分别在引燃控制阀复位弹簧和氨喷控制阀复位弹簧预紧力的作用下,使引燃密封球和氨喷密封球分别与量孔板和上量孔板加工的阀座形成密封;高压燃油进入柴油管路后分为两路,一路流入喷嘴下端的盛油腔,另一路流入先导控制组件,柴油管路内的高压燃油通过氨喷进油孔、氨喷进油节流孔进入氨喷控制腔,通过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立云,许菁,陈超,谢远文,张朝磊,扈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