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48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包括外壳,外壳内部为中空的试验腔,外壳的两端分别通过排风箱、门扇模块封闭,试验腔靠近门扇模块的一端上安装有缓冲件,缓冲件包括第一吹气部分、第二吹气部分、第三吹气部分;第一吹气部分、第二吹气部分、第三吹气部分内部中空且内侧设有数个通孔;第一吹气部分、第二吹气部分、第三吹气部分的内部分别与缓冲模块的第一吹气管、第二吹气管、第三吹气管连通;第一吹气管、第二吹气管、第三吹气管分别向缓冲件输送空气、空气与试验仓内气体的混合气、试验仓内气体,从而形成气帘以达到节能作用,且第一吹气管、第二吹气管、第三吹气管还可向缓冲件输送试验仓内的气体,以加快试验仓内温湿度的均匀。度的均匀。度的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低温试验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

技术介绍

[0002]高低温湿热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电子产品、材料等样品的特定环境下的稳定性、性能表现等。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其搭载了很多电子产品、大容量的动力电池。目前的动力电池基本上都是化学能电池,根据常识,这种电池的性能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环境温度、湿度同样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因此对电动汽车进行高低温冲击测试、湿热测试等就十分必要,这能够模拟一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从而检测整个车辆的性能以利于及时发现缺陷,并在研发期间克服这些缺陷,这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产品量产、销售后由于使用环境变化影响车辆性能带来消费者负面体验和评价;同时也能有效检验车辆的性能,为车辆的改进研发提供实际的测试基础。
[0003]目前有一些通过现有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扩大改进而来的试验室,这种设备没有考虑到试验室空间比较大,如何实现试验室内温湿度均匀分布的问题。同时也没有考虑到节能、车辆如何方便地进出试验室。更重要的是在一些测试中,车辆有可能发生爆燃、甚至爆炸,如何做好爆燃、爆炸时的灭火、泄压、安全设计就非常重要,但现有的设备对这些并没有考虑,更没有类似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其能够实现试验室内温湿度的快速均匀分布。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包括外壳,外壳内部为中空的试验腔,外壳的两端分别通过排风箱、门扇模块封闭,调节试验腔的气流穿过排风箱输入试验腔内;试验腔靠近门扇模块的一端上安装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吹气部分、第二吹气部分、第三吹气部分;所述第一吹气部分、第二吹气部分、第三吹气部分内部中空且内侧设有数个通孔;所述第一吹气部分、第二吹气部分、第三吹气部分的内部分别与缓冲模块的第一吹气管、第二吹气管、第三吹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吹气管、第二吹气管、第三吹气管分别与主输出管、混合器的出口、副输出管连通;缓冲模块包括混合器、主气泵、副气泵、碰撞阀,所述混合器的两个进气口分别与主输出管、副输出管连通,从而将主输出管、副输出管送来的气体混合后输出至第二吹气管;所述主输出管、副输出管分别与主气泵的排气口、副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主气泵的进气口、副气泵的排气口分别与主输入管、副输入管连通,所述主输入管、副输入管分别与碰撞阀的第二碰撞接管、第一碰撞接管连通;碰撞阀还与第一碰撞进口管、第二碰撞进口管连通且碰撞阀用于控制第一碰撞接管择一与第一碰撞进口管、第二碰撞进口管连通。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碰撞阀还包括碰撞壳,所述碰撞壳内部为中空的碰撞阀腔,所述第二碰撞接管、第一碰撞接管分别与碰撞阀腔连通;所述碰撞阀腔的内壁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所述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分别与第一碰撞进口管、第二碰撞进口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碰撞进口管的另一端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二碰撞进口管的另一端与热感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所述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的一侧分别通过碰撞阀片轴与碰撞壳铰接;热感输出管与试验腔直接或间接连通;所述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向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完全闭合时可将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密封;所述碰撞阀腔内密封且可轴向滑动地安装有碰撞阀芯,所述碰撞阀芯安装在碰撞阀轴的一端上,碰撞阀轴的另一端穿出碰撞壳后与碰撞板装配,所述碰撞阀轴位于碰撞板、碰撞壳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碰撞弹簧,碰撞弹簧对碰撞板施加远离碰撞壳的推力;所述碰撞阀腔位于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之间的部分上还安装有碰撞限位环,所述碰撞限位环用于限制碰撞阀芯向碰撞板移动的最大位移点;初始状态时,碰撞阀芯与碰撞限位环压紧,此时碰撞阀芯不与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接触,因此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打开,且碰撞阀芯将碰撞阀腔密封分割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与第一碰撞进口管、第二碰撞进口管连通;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与碰撞壳之间分别安装有扭簧,扭簧用于使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保持转出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的扭力。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模块还包括热感阀,所述热感阀包括底座、第一阀壳、第二阀壳,所述第一阀壳、第二阀壳均安装在底座上,底座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第一阀壳、第二阀壳依次连接,第一阀壳、第二阀壳内部分别设置有中空的第一阀腔、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第二阀腔内分别可轴向滑动地安装有热力塞、热力阀芯,所述热力塞、热力阀芯均套装在热力阀轴上,所述热力阀轴一端穿出第三阀壳后与电磁铁的伸缩轴装配;所述第一阀腔位于热力塞远离第二阀壳的一侧还与导热轴的一端装配,导热轴的另一端进入试验腔内;所述导热轴位于第一阀腔内的部分上套装有记忆弹簧,记忆弹簧受热伸长、温度恢复后缩短复位;所述第二阀腔还分别与第一接入管、第二接入管、接出管连通,所述第一接入管、第二接入管、接出管分别与均风输入管、灭火输入管、热感输出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均风输入管的另一端与试验腔连通;所述灭火输入管的另一端与灭火罐的输出口连通,所述灭火罐内装有灭火材料;所述第二阀腔的侧壁与第一接入管、第二接入管对应处分别设置有阀孔,所述阀孔可通过阀片密封,阀片一侧通过销轴与第二阀壳铰接;所述热力阀芯上设置有贯穿的阀芯通槽,且热力阀芯对两个阀片择一关闭,也就是两个阀孔只能有一个与第二阀腔连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热感阀还包括第三阀壳、支架、顶架,所述第一阀壳、第二阀壳、第三阀壳依次连接,第三阀壳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三阀腔,所述第三阀腔内可轴向滑动地安装有止位环,所述止位环套装在热力阀轴上;所述第三阀壳、支架均安装在底座上,顶架安装在支架;
所述第三阀体与止位块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止位块一端穿出第三阀壳后与弹簧环装配,所述弹簧环安装在弹簧轴的一端上;所述弹簧轴位于顶架和弹簧环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锁止弹簧,所述锁止弹簧对弹簧轴施加向第三阀壳推动的弹力。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弹簧轴的另一端穿出顶架后与锲形块装配,所述锲形块上设置有锲形斜面,所述锲形斜面与解锁斜面贴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解锁斜面设置在解锁架上,解锁架与顶架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解锁架上还设置有直面,当锲形斜面与直面接触时,弹簧轴在锁止弹簧的作用下下移至最下位移点,此时锁止块进入第三阀腔内且阻碍止位环的通过;所述解锁架与拉轴的一端装配,拉轴的另一端穿出顶架后与连板装配,连板还与伸缩轴装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门扇模块包括第一门扇、第二门扇,所述第一门扇、第二门扇分别通过不同的铰链与两根门扇转轴装配,两根门扇转轴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第一门扇上安装有卡夹块,所述卡夹块上设置有卡夹块台,每个卡夹块的卡台分别与一个锁块卡合装配,所述锁块与锁块轴装配,所述锁块轴不能穿出锁块,锁块轴与锁块弹簧的一端装配,锁块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轴的一端装配,所述活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活动座、剪力环后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包括外壳,外壳内部为中空的试验腔,外壳的两端分别通过排风箱、门扇模块封闭,调节试验腔的气流穿过排风箱输入试验腔内;其特征是:试验腔靠近门扇模块的一端上安装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吹气部分、第二吹气部分、第三吹气部分;所述第一吹气部分、第二吹气部分、第三吹气部分内部中空且内侧设有数个通孔;所述第一吹气部分、第二吹气部分、第三吹气部分的内部分别与缓冲模块的第一吹气管、第二吹气管、第三吹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吹气管、第二吹气管、第三吹气管分别与主输出管、混合器的出口、副输出管连通;缓冲模块包括混合器、主气泵、副气泵、碰撞阀,所述混合器的两个进气口分别与主输出管、副输出管连通,从而将主输出管、副输出管送来的气体混合后输出至第二吹气管;所述主输出管、副输出管分别与主气泵的排气口、副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主气泵的进气口、副气泵的排气口分别与主输入管、副输入管连通,所述主输入管、副输入管分别与碰撞阀的第二碰撞接管、第一碰撞接管连通;碰撞阀还与第一碰撞进口管、第二碰撞进口管连通且碰撞阀用于控制第一碰撞接管择一与第一碰撞进口管、第二碰撞进口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其特征是:所述碰撞阀还包括碰撞壳,所述碰撞壳内部为中空的碰撞阀腔,所述第二碰撞接管、第一碰撞接管分别与碰撞阀腔连通;所述碰撞阀腔的内壁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所述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分别与第一碰撞进口管、第二碰撞进口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碰撞进口管的另一端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二碰撞进口管的另一端与热感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所述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的一侧分别通过碰撞阀片轴与碰撞壳铰接;热感输出管与试验腔直接或间接连通;所述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向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完全闭合时可将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密封;所述碰撞阀腔内密封且可轴向滑动地安装有碰撞阀芯,所述碰撞阀芯安装在碰撞阀轴的一端上,碰撞阀轴的另一端穿出碰撞壳后与碰撞板装配,所述碰撞阀轴位于碰撞板、碰撞壳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碰撞弹簧,碰撞弹簧对碰撞板施加远离碰撞壳的推力;所述碰撞阀腔位于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之间的部分上还安装有碰撞限位环,所述碰撞限位环用于限制碰撞阀芯向碰撞板移动的最大位移点;初始状态时,碰撞阀芯与碰撞限位环压紧,此时碰撞阀芯不与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接触,因此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打开,且碰撞阀芯将碰撞阀腔密封分割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与第一碰撞进口管、第二碰撞进口管连通;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与碰撞壳之间分别安装有扭簧,扭簧用于使第一碰撞阀片、第二碰撞阀片保持转出第一密封孔、第二密封孔的扭力。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其特征是:所述缓冲模块还包括热感阀,所述热感阀包括底座、第一阀壳、第二阀壳,所述第一阀壳、第二阀壳均安装在底座上,底座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第一阀壳、第二阀壳依次连接,第一阀壳、第二阀壳内部分别设置有中空的第一阀腔、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第二阀腔内分别可轴向滑动地安装有热力塞、热力阀芯,所述热力塞、热力阀芯均套装在热力阀轴上,所述热力阀轴一端穿出第三阀壳后与电磁铁的伸缩轴装配;所述第一阀腔位于热力塞远离第二阀壳的一侧还与导热轴的一端装配,导热轴的另一端进入试验腔内;所述导热轴位于第一阀腔内的部分上套装有记忆弹簧,记忆弹簧受热伸长、温度恢复后缩短复位;所述第二阀腔还分别与第一接入管、第二接入管、接出管连通,所述第一接入管、第二接入管、接出管分别与均风输入管、灭火输入
管、热感输出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均风输入管的另一端与试验腔连通;所述灭火输入管的另一端与灭火罐的输出口连通,所述灭火罐内装有灭火材料;所述第二阀腔的侧壁与第一接入管、第二接入管对应处分别设置有阀孔,所述阀孔可通过阀片密封,阀片一侧通过销轴与第二阀壳铰接;所述热力阀芯上设置有贯穿的阀芯通槽,且热力阀芯对两个阀片择一关闭,也就是两个阀孔只能有一个与第二阀腔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其特征是:热感阀还包括第三阀壳、支架、顶架,所述第一阀壳、第二阀壳、第三阀壳依次连接,第三阀壳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三阀腔,所述第三阀腔内可轴向滑动地安装有止位环,所述止位环套装在热力阀轴上;所述第三阀壳、支架均安装在底座上,顶架安装在支架;所述第三阀体与止位块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止位块一端穿出第三阀壳后与弹簧环装配,所述弹簧环安装在弹簧轴的一端上;所述弹簧轴位于顶架和弹簧环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锁止弹簧,所述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培健聂智泉王财杰黎福全聂灿波聂灿群阙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冷王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