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机舱结构、车辆及车身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365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车身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前机舱结构、车辆及车身连接结构,所述前机舱结构为一体铸造成型结构,包括:机舱边梁;减震塔,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的上侧;减震塔上边梁,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的上侧,并与所述减震塔连接;A柱内板连接面,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和所述减震塔上边梁的后侧;前壁板下横梁,与所述机舱边梁连接;以及前壁板上横梁,与所述A柱内板连接面连接,并位于所述前壁板下横梁的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前壁板下横梁、前壁板上横梁、减震塔连接横梁和减震塔支撑梁,使得前机舱结构具有较强的碰撞性能和扭转弯曲刚度,提升整车的综合性能,降低驾乘人员受伤的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机舱结构、车辆及车身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车身
,具体涉及一种前机舱结构、车辆及车身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传统燃油车污染环境的弊端愈加严重。很多国家相继出台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计划,为了抢占未来的汽车市场,全球主要的汽车厂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发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结构上最大区别是电机取代了发动机,电池取代了油箱,无排气管、消音器等排气部件。
[0003]前机舱结构是车辆的重要部件,主要为动力总成、悬架等零部件提供安装点位,同时也是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传递能量的重要部件。对于传统的燃油车,前机舱结构的主要为钣金类零件,具体包括机舱边梁、侧围连接件、减震塔、减震塔上边梁等部件,机舱边梁从前往后延伸到地板后端,通过连接件与侧围连接,碰撞能量主要通过机舱边梁传递到地板区域和通过侧围连接件、减震塔上边梁传递到侧围。
[0004]而传统的前机舱结构无法满足纯电动汽车对于电池位置的布置,并且传统的前机舱结构较重,降低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因此,现有纯电动汽车的前机舱结构重新调整了结构,如申请号202111545387.5公开的一种前机舱结构。该前机舱结构主要包括前纵梁、横梁、减震塔与上端梁等部件,并采用一体铸造技术,将前纵梁、横梁、减震塔与上端梁集成为一体。其中,横梁作为主要的传力部件,设置在整个前机舱结构的中部位置。
[0005]由于前机舱在安装时,前纵梁与门槛的安装位置存在Z向的高度差,而中部的横梁与前纵梁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整个前机舱的扭转刚度较低,当车辆在发生剧烈碰撞,碰撞力通过前纵梁传递至横梁上时,前纵梁容易发生朝上翻转、变形、断裂等失稳现象,从而影响前机舱结构对碰撞能量的吸收和传递,降低前机舱结构的碰撞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前机舱结构、车辆及车身连接结构,用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现有技术中的前机舱的扭转刚度、碰撞性能较低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前机舱结构,所述前机舱结构为一体铸造成型结构,包括:
[0009]机舱边梁;
[0010]减震塔,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的上侧;
[0011]减震塔上边梁,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的上侧,并与所述减震塔连接;
[0012]A柱内板连接面,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和所述减震塔上边梁的后侧;
[0013]前壁板下横梁,与所述机舱边梁连接;以及
[0014]前壁板上横梁,与所述A柱内板连接面连接,并位于所述前壁板下横梁的上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壁板下横梁和前壁板上横梁布置在整个前机舱结构的中部,能够作为两侧的机舱边梁、减震塔、减震塔上边梁以及A柱内板连接面的连接结构。当车辆在发生剧烈碰撞时,由于前壁板下横梁和前壁板上横梁呈上下布置结构,下部的机舱边梁可由前壁板下横梁支撑,上部的减震塔上边梁可由前壁板上横梁支撑,能够消除该前机舱结构的边侧结构与中部两个横梁结构之间的高度差,使得该前机舱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提升整个前机舱结构的扭转刚度,同时也有利于前机舱结构对碰撞能量的吸收和传递,减少机舱边梁、减震塔上边梁等边侧结构在碰撞时发生朝上翻转、变形、断裂等失稳现象。
[0016]进一步限定,所述前机舱结构还包括减震塔连接横梁,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连接在所述减震塔的后侧,并与所述减震塔上边梁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减震塔连接横梁,将两侧的减震塔以及两侧的减震塔上边梁连接起来,能够增强该前机舱结构中上部结构的连接强度。并且通过该减震塔连接横梁与前壁板下横梁、前壁板上横梁的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前机舱结构的扭转刚度,减少机舱边梁在碰撞时发生朝上翻转、变形、断裂等失稳现象。
[0018]进一步限定,所述前机舱结构还包括若干减震塔支撑梁,所述减震塔支撑梁连接在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和所述前壁板上横梁之间。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减震塔支撑梁,能够将减震塔连接横梁和前壁板上横梁连接起来,一方面能够提升该前机舱结构的扭转刚度,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该前机舱结构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弯曲刚度,增强对车身的保护作用。
[0020]进一步限定,所述减震塔支撑梁与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和所述前壁板上横梁均倾斜设置。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加强减震塔连接横梁和前壁板上横的连接效果,进一步增强该部分结构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
[0022]进一步限定,所述前机舱结构还包括加强连接竖梁,所述加强连接竖梁连接在所述减震塔背离所述前壁板下横梁的一侧,且所述加强连接竖梁连接在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和所述机舱边梁之间。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加强连接竖梁连接在减震塔连接横梁和机舱边梁之间,对减震塔连接横梁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由于减震塔连接横梁只有前后方向上的侧面与各个部件之间连接,而在高度方向上缺乏支撑力,十分影响其性能。因此,在减震塔连接横梁和机舱边梁之间设置能够支撑减震塔连接横梁的加强连接竖梁,能够提升减震塔连接横梁的稳定性,使得减震塔连接横梁更顺利地接收从边侧传递过来的碰撞能量,降低该前机舱结构受损的风险。
[0024]进一步限定,所述前机舱结构还包括环状的加强支撑构件,所述加强支撑构件的边侧分别与所述加强连接竖梁、所述机舱边梁、所述A柱内板连接面和所述减震塔上边梁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减震塔上边梁的后部部分结构在高度方向上缺乏支撑力,而通过设置加强支撑构件,能够对减震塔上边梁的后部起到支撑作用,提升减震塔上边梁的稳定性能。同时通过加强支撑构件将加强连接竖梁、机舱边梁、A柱内板连接面和减震塔上边梁这四个部位连接起来,也能够提升该前机舱结构中这一区域的稳定性能。
[0026]进一步限定,所述前壁板下横梁包括下横梁前立面和电池保护件,所述下横梁前
立面与所述机舱边梁的后侧连接,所述电池保护件连接在所述下横梁前立面背离所述机舱边梁的一侧。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电池起到保护作用。
[0028]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池保护件包括下横梁斜立面、下横梁后立面和电池后装面,所述下横梁斜立面的一端与所述下横梁前立面背离所述机舱边梁的一侧连接,所述下横梁斜立面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横梁后立面的一端固定,所述电池后装面连接在所述下横梁后立面背离所述下横梁前立面的一侧。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后装面的底侧上,且电池的一端可抵靠在下横梁后立面上,形成对电池的保护作用。
[0030]进一步限定,所述机舱边梁、减震塔、减震塔上边梁、前壁板下横梁、前壁板上横梁、减震塔连接横梁、减震塔支撑梁、加强连接竖梁和加强支撑构件均为空腔结构,且所述空腔结构朝向脱模的一端为敞口设计。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结构为一体铸造成型结构,包括:机舱边梁(10);减震塔(11),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10)的上侧;减震塔上边梁(12),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10)的上侧,并与所述减震塔(11)连接;A柱内板连接面(13),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10)和所述减震塔上边梁(12)的后侧;前壁板下横梁(14),与所述机舱边梁(10)连接;以及前壁板上横梁(15),与所述A柱内板连接面(13)连接,并位于所述前壁板下横梁(14)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结构还包括减震塔连接横梁(16),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16)连接在所述减震塔(11)的后侧,并与所述减震塔上边梁(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结构还包括若干减震塔支撑梁(17),所述减震塔支撑梁(17)连接在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16)和所述前壁板上横梁(1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塔支撑梁(17)与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16)和所述前壁板上横梁(15)均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结构还包括加强连接竖梁(18),所述加强连接竖梁(18)连接在所述减震塔(11)背离所述前壁板下横梁(14)的一侧,且所述加强连接竖梁(18)连接在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16)和所述机舱边梁(10)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结构还包括环状的加强支撑构件(19),所述加强支撑构件(19)的边侧分别与所述加强连接竖梁(18)、所述机舱边梁(10)、所述A柱内板连接面(13)和所述减震塔上边梁(1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下横梁(14)包括下横梁前立面(141)和电池保护件(1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马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