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站点的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的融合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08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虚拟站点的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的融合框架,属于少资料地区降雨估计技术领域。首先,用雨量站把待估计地区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次,针对每一个子区域,由多源格状遥测雨量产品与点状实测雨量空间对比推荐虚拟站点的位置。再次,基于非空间类融合方法估计虚拟站点处的降雨量。最后,利用实际站点和虚拟站点进行空间插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多源格状遥测雨量产品推测虚拟站点的数量、位置和雨量,从而补充了雨量站点缺测的降雨空间分布信息,并削弱了格状遥测产品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干扰,为获得更高精度的降水空间分布提供了新思路。供了新思路。供了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虚拟站点的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的融合框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少资料地区降雨估计
,涉及一种基于虚拟站点的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的融合框架。

技术介绍

[0002]降水在水文、农业、气象等领域至关重要,但降雨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导致对其精确估计成为一项挑战。目前降水监测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地面雨量站的点状直接测量方式,另一种是基于雷达、卫星和数值气象模型等的网格状间接测量方式。直接测量方式在站点位置处测量精准,但受投资资金、地形气候以及设备维护等条件限制,在站点空间覆盖稀疏的地区,雨量站点难以捕捉降水的全部空间分布信息,例如漏测降雨中心。得力于遥感技术快速发展,间接监测方法的空间连续估计可反映降雨场的空间分布,特别是对于空间降雨最值的捕捉;然而,间接测量方法对降雨量的数值估计存在误差和较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近实时或实时降水产品。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项融合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的降雨估计方法,从而更准确地估计降雨场。
[0003]根据两种测量方式的特性,融合思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点状实测雨量校正格状遥测雨量;另一类是利用格状遥测雨量补充点状实测雨量缺测的降雨空间分布信息。许多研究在融合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方面做出尝试,融合方法主要包含三类。第一类,利用统计分析模型以点状实测雨量为基准校正格状遥测雨量;第二类,给定多源降雨估计以不同权重从而融合多源降雨估计;第三类,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融合多源降雨估计。以上融合方法的步骤可以概括为:首先,在有雨量站的格点,以地面站点的实测雨量为基准,利用不同回归分析方法,训练或校准不同的转化模型;其次,在无雨量站的格点,利用训练后的转化模型估计降雨。以上方法采用了逐格融合方式,而未考虑格与格间的空间关系,可以看作非空间类融合方法。因此,这三类方法在融合过程中只遵循了第一条融合思路,而忽略了第二条融合思路。
[0004]相较于仅用点状实测雨量进行空间插值估计降雨场,上述融合方法虽然在雨量站点分布极稀疏的地区可以提高降雨估计精度,但由于第二类融合思路的缺失,随着估计降雨场的目标区域的雨量站点密度增加,这种精度的提高越来越弱,当站点密度超过某一阈值时,融合两类降雨的性能会劣于仅用点状实测雨量空间插值。在Wu等人的研究中,该阈值约为60站/106km2,与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不少于1000站/106km2相比,站点仍极为稀疏,难以准确捕捉降水空间分布。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项在任何雨量站点密度条件下都适用的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融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虚拟站点的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的融合框架。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虚拟站点的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的融合框架,包括以下步骤:
[0008]第一步,根据雨量站点集合G=[G1,G2,

],将待估计降雨场的对象地区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0009]首先,将对象区域按选定分辨率划分为网格;其次,将由同一组雨量站点控制的网格划分为一个子区域,其中雨量站点的可控距离在10~50km选取。如图1所示,以空间中任意两个雨量站点G1和G2为例,d
c
是雨量站点的可控距离,图中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子区域,g
X
代表控制同一子区域的雨量站,它是所有雨量站点的一个子集。
[0010]对于一个子区域,任一格点x的估计降雨的理论取值范围均是:
[0011][0012]其中,
[0013][0014][0015]其中,是实际雨量站点G
i
的实测雨量值,G
i
是格点x控制距离内的实际雨量站点。
[0016]第二步,针对每一个子区域,推荐所需虚拟站点的数量和位置。其中,虚拟站点的数量和位置由多源格状遥测雨量产品与点状实测雨量做空间比较后推荐。
[0017]实际雨量超出第一步中所述的理论取值范围的格点均可选取为待补充的虚拟站点。为有效扩宽的理论取值范围,选取超出理论取值范围的最大雨量和最小雨量分别所在的两个格点作为该子区域的虚拟站点。值得注意的是,某子区域可能存在的情况包括:存在部分格点实际雨量小于P
min
,同时存在部分格点实际雨量大于P
max
,则该子区域需在最大雨量和最小雨量分别所在的两个格点补充虚拟站;不存在格点的实际雨量小于P
min
,存在部分格点实际雨量大于P
max
,则该子区域需在最大雨量所在格点补充一个虚拟站;存在格点的实际雨量小于P
min
,不存在格点的实际雨量大于P
max
,则该子区域需在最小雨量所在格点补充一个虚拟站;所有格点的实际雨量均在[P
min
,P
max
]范围内,则该子区域不需补充虚拟站。因此,在每个子区域内需补充虚拟站数量不超过两个。
[0018]其中,因实际雨量未知,实际雨量与理论取值范围边界的比较需借助多源格状遥测雨量产品,具体步骤如下:
[0019]将每个格状遥测雨量产品在单个时间步长估计的降雨场做0

1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的降雨场则在点x:
[0020][0021]式中,是在单个时间步长内产品S估计的降雨场,是在单个时间步长内产品S在格点x估计的降雨量。
[0022]对于一个子区域,如果,
[0023][0024]那么,的位置就是产品S推荐的最大雨量虚拟站点的位置。反之,产品S未
推荐最大雨量虚拟站点。
[0025]式中,是一个子区域位置处的X=[x1,x2,

,x
m
]是子区域所包含的格点,是控制该子区域的站点位置处的a
max
是一个增强不等式显著性的参数,建议取值为0.1

0.2之间。
[0026]同理,如果,
[0027][0028]那么,的位置就是产品S推荐的最小雨量虚拟站点的位置。反之,产品S未推荐最小雨量虚拟站点。
[0029]式中,a
min
是一个增强不等式显著性的参数,建议取值为0

0.1之间。
[0030]所有降水产品均完成推荐虚拟站点的步骤后,若超过半数产品推荐的虚拟站点位置相同或者相邻,则该位置为最终确定的虚拟站点位置,反之,该子区域不需补充虚拟站点。
[0031]第三步,利用现有的非空间类融合方法估计虚拟站点处的降雨量,所述的非空间类融合方法的思路可概括为:
[0032]2.1)训练模型
[0033]基于各类回归分析建立一个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转化模型,其中,因变量为站点实测雨量,自变量为多源降雨产品在实际站点位置的雨量估计值以及其他相关的协变量。
[0034][0035]式中,f(
·
)是所训练的转化模型,P
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虚拟站点的格状遥测雨量和点状实测雨量的融合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雨量站点集合G=[G1,G2,

],将待估计降雨场的对象地区划分为多个子区域;首先,将对象区域按选定分辨率划分为网格;其次,将由同一组雨量站点控制的网格划分为一个子区域;d
c
是雨量站点的可控距离,g
X
代表控制同一子区域的雨量站,它是所有雨量站点的一个子集;对于一个子区域,任一格点x的估计降雨的理论取值范围均是:其中,其中,其中,是实际雨量站点G
i
的实测雨量值,G
i
是格点x控制距离内的实际雨量站点;第二步,针对每一个子区域,推荐所需虚拟站点的数量和位置;其中,虚拟站点的数量和位置由多源格状遥测雨量产品与点状实测雨量做空间比较后推荐;实际雨量超出第一步中理论取值范围的格点均可选取为待补充的虚拟站点,选取超出理论取值范围的最大雨量和最小雨量分别所在的两个格点作为该子区域的虚拟站点;若某子区域存在以下情况:存在部分格点实际雨量小于P
min
,同时存在部分格点实际雨量大于P
max
,则该子区域需在最大雨量和最小雨量分别所在的两个格点补充虚拟站;不存在格点的实际雨量小于P
min
,存在部分格点实际雨量大于P
max
,则该子区域需在最大雨量所在格点补充一个虚拟站;存在格点的实际雨量小于P
min
,不存在格点的实际雨量大于P
max
,则该子区域需在最小雨量所在格点补充一个虚拟站;所有格点的实际雨量均在[P
min
,P
max
]范围内,则该子区域不需补充虚拟站;因此,在每个子区域内需补充虚拟站数量不超过两个;所有降水产品均完成推荐虚拟站点的步骤后,若超过半数产品推荐的虚拟站点位置相同或者相邻,则该位置为最终确定的虚拟站点位置,反之,该子区域不需补充虚拟站点;第三步,利用现有的非空间类融合方法估计虚拟站点处的降雨量,所述的非空间类融合方法的思路可概括为:2.1)训练模型基于各类回归分析建立一个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转化模型,其中,因变量为站点实测雨量,自变量为多源降雨产品在实际站点位置的雨量估计值以及其他相关的协变量;式中,f(
·
)是所训练的转化模型,P
G
是实际站点G的实测雨量,是降雨产品S
i
在G处的雨量估计值,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延虹叶磊张弛艾家棋李昱欧阳文宇顾学志李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