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线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160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缠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接线缠绕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端设有缠绕组件,所述缠绕组件由第一直线滑轨、移动座、缠线板和缠线槽组成,且两组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上端设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端连接有缠线板,所述缠线板上端开设有多组缠线槽,所述操作台上端靠近背面处开设有多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设有升降推板,所述操作台上端连接正面两侧处设有取线组件,所述取线组件由连接板、升降杆、第二直线滑轨、第三直线滑轨、夹持气缸和夹持座组成,且所述夹持气缸下端设有夹持座,所述夹持气缸上端设有第三直线滑轨,所述第三直线滑轨上端设有多组第二直线滑轨,所述第二直线滑轨下端两侧连接有多组升降杆。降杆。降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线缠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缠绕装置
,具体为一种连接线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组连接线在进行上板缠绕式易发生交叉缠绕,影响后期操作,且上料和下料多为手工操作,易造成连接线损坏,且加工效率低。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连接线缠绕装置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线缠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连接线缠绕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端设有缠绕组件,所述缠绕组件由第一直线滑轨、移动座、缠线板和缠线槽组成,且两组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上端设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端连接有缠线板,所述缠线板上端开设有多组缠线槽,所述操作台上端靠近背面处开设有多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设有升降推板,所述操作台上端连接正面两侧处设有取线组件,所述取线组件由连接板、升降杆、第二直线滑轨、第三直线滑轨、夹持气缸和夹持座组成,且所述夹持气缸下端设有夹持座,所述夹持气缸上端设有第三直线滑轨,所述第三直线滑轨上端设有多组第二直线滑轨,所述第二直线滑轨下端两侧连接有多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下端设有连接板。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移动座和缠线板之间通过套接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缠线板通过上端的缠线槽和连接线套接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移动槽内设有直线滑轨,所述升降推板下端设有可随着直线滑轨移动的升降杆。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夹持座和连接线之间通过夹持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杆和连接板、第二直线滑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缠绕组件,移动座和缠线板之间通过套接连接,缠线板通过上端的缠线槽和连接线套接连接,形成多组连接线分类缠绕板,可有效保持缠绕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交叉缠绕,影响后期操作。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升降推板,移动槽内设有直线滑轨,升降推板下端设有可随着直线滑轨移动的升降杆,形成自动下料结构,当缠线板沿着第一直线滑轨移动至升降推板下端时,升降推板上升将缠线板从两组移动座之间顶出,即可取下缠线板。
[0015]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取线组件,夹持座和连接线之间通过夹持连接,升降杆和连接板、第二直线滑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形成可升降和横向、纵向移动的夹持座,形
成自动上线结构,通过夹持座夹持连接线再放置进缠线槽内,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缠绕组件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取线组件结构图。
[0019]图中:1、操作台;2、缠绕组件;201、第一直线滑轨;202、移动座;203、缠线板;204、缠线槽;3、取线组件;301、连接板;302、升降杆;303、第二直线滑轨;304、第三直线滑轨;305、夹持气缸;306、夹持座;4、移动槽;5、升降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连接线缠绕装置,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上端设有缠绕组件2,缠绕组件2由第一直线滑轨201、移动座202、缠线板203和缠线槽204组成,且两组第一直线滑轨201上端设有移动座202,移动座202上端连接有缠线板203,缠线板203上端开设有多组缠线槽204,操作台1上端靠近背面处开设有多组移动槽4,移动槽4内设有升降推板5,操作台1上端连接正面两侧处设有取线组件3,取线组件3由连接板301、升降杆302、第二直线滑轨303、第三直线滑轨304、夹持气缸305和夹持座306组成,且夹持气缸305下端设有夹持座306,夹持气缸305上端设有第三直线滑轨304,第三直线滑轨304上端设有多组第二直线滑轨303,第二直线滑轨303下端两侧连接有多组升降杆302,升降杆302下端设有连接板301。
[0026]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移动座202和缠线板203之间通过套接连接,缠线板203通过上端的缠线槽204和连接线套接连接,形成多组连接线分类缠绕板,可有效保持缠绕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交叉缠绕,影响后期操作。
[0027]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移动槽4内设有直线滑轨,升降推板5下端设有可随着直线滑轨移动的升降杆,形成自动下料结构,当缠线板203沿着第一直线滑轨201移动至升降推板5下端时,升降推板5上升将缠线板203从两组移动座202之间顶出,即可取下缠线板203。
[0028]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夹持座306和连接线之间通过夹持连接,升降杆302和连接板301、第二直线滑轨30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形成可升降和横向、纵向移动的夹持座306,形成自动上线结构,通过夹持座306夹持连接线再放置进缠线槽204内,操作方便快捷。
[0029]工作原理:使用时,移动座202和缠线板203之间通过套接连接,缠线板203通过上端的缠线槽204和连接线套接连接,形成多组连接线分类缠绕板,可有效保持缠绕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交叉缠绕,影响后期操作,移动槽4内设有直线滑轨,升降推板5下端设有可随着直线滑轨移动的升降杆,形成自动下料结构,当缠线板203沿着第一直线滑轨201移动至升降推板5下端时,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线缠绕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上端设有缠绕组件(2),所述缠绕组件(2)由第一直线滑轨(201)、移动座(202)、缠线板(203)和缠线槽(204)组成,且两组所述第一直线滑轨(201)上端设有移动座(202),所述移动座(202)上端连接有缠线板(203),所述缠线板(203)上端开设有多组缠线槽(204),所述操作台(1)上端靠近背面处开设有多组移动槽(4),所述移动槽(4)内设有升降推板(5),所述操作台(1)上端连接正面两侧处设有取线组件(3),所述取线组件(3)由连接板(301)、升降杆(302)、第二直线滑轨(303)、第三直线滑轨(304)、夹持气缸(305)和夹持座(306)组成,且所述夹持气缸(305)下端设有夹持座(306),所述夹持气缸(305)上端设有第三直线滑轨(304),所述第三直线滑轨(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铭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建盛荣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