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147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包括:S1、定义楼板数据模型,形成具备楼板概念、楼板几何信息、构件关联关系、分析计算结果的楼层;S2、确定需要进行楼板上部钢筋布置的对象楼层;S3、获取所述对象楼层的所有的楼板支座位置及楼板支座数量;S4、根据所述楼板支座位置及楼板支座数量进行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本方法可根据楼板跨度、楼板形状以及楼板交错情况自动协调楼板钢筋,自动布置出满足工程应用的楼板钢筋排布方式,能够覆盖工程中各种复杂情况,极大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大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大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结构板施工图设计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传统插件工具(CAD中二次开发的插件工具)对量大面广的规则楼板进行钢筋配置,再通过人工复核、修改、绘制补充复杂区域的钢筋配置;二是也有不少工程师手动进行楼板钢筋配置和图纸绘制。上述两种方式都存在效率低、易出错的问题。传统插件工具并不面向结构构件,仅通过点和线形成特定图形,只能通过简单的程序化规则实现楼板钢筋配置,而且传统的插件工具不具备数据信息,难以形成设计逻辑,必须借助大量的人工手动干预,难以有效降低结构板施工图设计的工作量,也难以提高设计质量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通过定义的楼板数据模型,形成具备楼板概念、楼板几何信息、构件关联关系、分析计算结果的对象,利用楼板数据模型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实例的数据和楼板上部钢筋布置算法,按照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流程,实现建筑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定义楼板数据模型,形成具备楼板概念、楼板几何信息、构件关联关系、分析计算结果的楼层;S2、确定需要进行楼板上部钢筋布置的对象楼层;S3、获取所述对象楼层的所有的楼板支座位置及楼板支座数量;S4、根据所述楼板支座位置及楼板支座数量进行楼板上部钢筋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楼板数据模型的步骤为:S1.1、基于楼板的几何特性,获取所述楼板的几何数据,并根据所述几何特性和所述几何数据得到几何信息;S1.2、获取所述楼板关于理论配筋的分析计算结果;S1.3、基于所述楼板的钢筋配置,获取所述楼板关于钢筋配置的钢筋数据,并根据所述钢筋配置和所述钢筋数据得到钢筋信息;S1.4、将所述几何信息、所述分析计算结果和所述钢筋信息作为所述楼板的绘制信息进行存储,以生成所述楼板的楼板数据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确定需要进行楼板上部钢筋布置的对象楼层的具体步骤为: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楼层标高,选定需要进行楼板上部钢筋自动布置的目标楼层的平面作为对象楼层,若目标楼层存在夹层,则将夹层隔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楼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获取所述对象楼层的所有的楼板支座类型及楼板支座的数量的具体步骤为:S3.1、选择所述对象楼层中任一楼板对应的其中一条边,根据该楼板的构件关联关系数据,获取与该边相接的楼板及无相接楼板区域,得到该边的楼板支座,并将与该边相接的楼板数量与无相接楼板区域数量相加,计算得到该边的楼板支座数量;S3.2、重复S3.1,获取该楼板的每一条边对应的楼板支座数量;S3.3、重复S3.1和S3.2,得到所述对象楼层的所有楼板对应的楼板支座及楼板支座数量,并对楼板支座进行编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模型的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根据所述楼板支座位置及楼板支座数量进行楼板上部钢筋布置的具体实施方法为:S4.1、定义楼板上部钢筋布置所需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两支座最小间距、两支座上部钢筋最小净距、预设钢筋组合;S4.2、选定S3得到的第一楼板支座并计算所述第一楼板支座的楼板上部钢筋的伸长长度;S4.3、计算与所述第一楼板支座在同一楼板的第二楼板支座的楼板上部钢筋的伸长长度;S4.4、分别通过两支座最小间距和两支座上部钢筋最小净距,结合第二楼板支座的位置和第二楼板支座的楼板上部钢筋的伸长长度,判定第一楼板支座对应的楼板上部钢筋是否拉通,若拉通,则跳转到S4.5,否则,判定第一楼板支座对应的楼板上部钢筋为不拉通,跳转到S4.6;
S4.5、将第一楼板支座的支座编号、第二楼板支座的支座编号记录成一个临时拉通支座集,跳转至S4.7;S4.6、通过所述第一楼板支座所属的所述楼板数据模型的分析计算结果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楼板支座的配筋计算值,并将所述第一楼板支座的配筋计算值与预设钢筋组合中的配筋面积进行匹配,通过最小差值原则确定所述第一楼板支座最适合的配筋结果,根据配筋结果在预设钢筋组合中选择出合适的钢筋,将选择的钢筋绘制在所述第一楼板支座的1/2处以完成楼板上部钢筋的图形的绘制;S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逸峰唐军周盟方长建赵一静康永君饶明航黄扬白蜀珺刘济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