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122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防止虹斑的产生、液晶面板的翘曲且更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如下液晶显示装置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其依次具备背光光源、光源侧偏光板、液晶单元、和可视侧偏光板,光源侧偏光板和可视侧偏光板分别具有至少1张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和偏振片,将作为可视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且位于偏振片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面的偏振片保护薄膜设为偏振片保护薄膜1,将作为光源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且位于偏振片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面的偏振片保护薄膜设为偏振片保护薄膜4,在该情况下,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面内延迟量为5000~10000nm,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面内延迟量/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面内延迟量的比率为0.55~0.95。率为0.55~0.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代表性地涉及:抑制液晶面板的翘曲、虹斑所导致的可视性的降低且能实现更薄型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图像显示装置被要求更大型化、薄型化。伴随于此,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在使用过程中从可视侧观察液晶单元时,在长边方向上引起凹状翘曲而角落漏光的问题逐渐明显化。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偏光板中,提出了高延迟量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并逐渐普及,但以聚酯为代表的高延迟量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必须为了抑制虹斑的产生而确保高的延迟量,在降低薄膜的厚度的方面存在限制。特别是,从正面越沿倾斜方向倾斜越容易看到虹斑,但如果延迟量变低,则虹斑不显眼的角度急剧变窄。
[0003]另外,作为减少液晶面板的翘曲的方法,提出了调整光源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宽度方向(TD)的收缩力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0004]另一方面,液晶显示装置通常成为在液晶单元的两侧贴合有偏光板的结构,但作为商品流通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光源侧偏光板和可视侧偏光板中,在可视侧偏光板的可视侧偏振片保护薄膜上设置防反射层、防眩层等,除此之外,使用了厚度、光学特性等相同的偏光板。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WO2019/0544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其课题之一在于,提供防止虹斑的产生且更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0010]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液晶面板的翘曲较大影响可视侧偏光板的偏振片的收缩,如果降低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厚度,则偏振片保护薄膜对抗偏振片的收缩的力也变弱,液晶面板变得容易翘曲。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课题在于,提供防止液晶面板的翘曲且更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的方案。
[0013]项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依次具备:背光光源、光源侧偏光板、液晶单元、和可视侧偏光板,光源侧偏光板和可视侧偏光板分别具有至少1张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和偏振片,将作为可视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且位于偏振片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面的偏振片保护薄膜设为偏振片保护薄膜1,将作为光源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且位于偏振片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面的偏振片保护薄膜设为偏振片保护薄膜4,在该情况下,偏振片保护薄
膜4的面内延迟量为5000~10000nm,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面内延迟量/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面内延迟量的比率为0.55~0.97。
[0014]项2.根据项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面内延迟量为4500~9500nm。
[0015]项3.根据项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面内延迟量/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面内延迟量的比率为0.55~0.95。
[0016]项4.根据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厚度为50~95μm,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厚度/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厚度的比率为0.5~0.97。
[0017]项5.根据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厚度为40~80μm。
[0018]项6.根据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厚度/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厚度的比率为0.5~0.95。
[001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0]根据上述构成,例如可以提供防止虹斑的产生且更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提供防止液晶面板的翘曲且更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专利技术人等对液晶面板的虹斑和翘曲,深入研究了它们的产生和抑制方法,结果阐明了以下情况,发现了实现薄型化且抑制虹斑和翘曲的方法,进一步反复研究而得到了本专利技术。
[0022]·
在使用高延迟量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偏光板的情况下,与将该偏光板用于可视侧的情况相比,用于光源侧时容易可见虹斑。
[0023]·
使光源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与可视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为相同的延迟量的情况下,在可视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延迟量上存在过剩量。
[0024]·
通过消除可视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延迟量的过剩量,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更薄型化。
[0025]·
为了抑制液晶面板的翘曲,光源侧偏光板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强度是重要的。
[0026]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备:背光光源、光源侧偏光板、液晶单元、和可视侧偏光板。本说明书中,液晶面板是指,具有2张基板间封入了液晶化合物的液晶单元、以及分别配置(或贴合)于液晶单元的光源侧和可视侧的偏光板的装置。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背光光源和液晶面板。偏光板具有偏振片和至少1张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偏振片保护薄膜配置(或贴合)于偏振片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进而,可以在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侧设置其他薄膜或层(偏振片保护薄膜、相位差薄膜、固化树脂层等),偏振片也可以与液晶单元直接贴合。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液晶面板简称为面板,将液晶单元简称为单元。另外,有时将可视侧偏光板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称为偏振片保护薄膜1,将可视侧偏光板的液晶单元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或相位差薄膜称为偏振片保护薄膜2,将光源侧偏光板的液晶单元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或相位差薄膜称为偏振片保护薄膜3,
将光源侧偏光板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称为偏振片保护薄膜4。
[0028]以下,对偏振片保护薄膜1和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特性进行说明。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在称为偏振片保护薄膜1、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情况是指,未设置后述的功能层等的基材薄膜。需要说明的是,基材薄膜也可以包含后述的易粘接层。
[0029]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面内延迟量(以下,有时记作Re或延迟量)的下限优选5000nm、更优选5500nm、进一步优选6000nm。通过设为上述以上,从而可以确保虹斑不显眼的角度宽泛。
[0030]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Re的上限优选10000nm、更优选9500nm、进一步优选9000nm、特别优选8700nm。通过设为上述以下,从而减少多余的厚度,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变得容易进行。
[0031]Re为薄膜的面内延迟量,是从薄膜平面方向观察时的正交的双轴的折射率nx与ny之差乘以薄膜的厚度d而得到的。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折射率可以利用阿贝折射率计(Atago公司制、NAR

4T、测定波长589nm)而求出。
[0032]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Re的下限优选4500nm、更优选5000nm、进一步优选5500nm。通过设为上述以上,从而可以确保虹斑不显眼的角度宽泛。
[0033]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Re的上限优选9500nm、更优选9000nm、进一步优选8500nm、特别优选8000nm、最优选7500nm。通过设为上述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依次具备:背光光源、光源侧偏光板、液晶单元、和可视侧偏光板,光源侧偏光板和可视侧偏光板分别具有至少1张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和偏振片,将作为可视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且位于偏振片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面的偏振片保护薄膜设为偏振片保护薄膜1,将作为光源侧偏光板的偏振片保护薄膜且位于偏振片的与液晶单元相反侧的面的偏振片保护薄膜设为偏振片保护薄膜4,在该情况下,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面内延迟量为5000~10000nm,偏振片保护薄膜1的面内延迟量/偏振片保护薄膜4的面内延迟量的比率为0.55~0.9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偏振片保护薄膜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尭永佐佐木靖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