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102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涉及军用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电源适配器重量大,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板、壳罩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位于壳罩上方,所述壳罩外侧壁均设置有有散热凹槽,所述壳罩底部开设有防滑座,所述壳罩的正面位于防滑座上方于散热凹槽下方开设有第一散热口,所述壳罩的后面位于上方防滑座于散热凹槽下方开设有第二散热口,所述下盖板位于壳罩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散热凹槽、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增加散热面积且实现减重效果。第二散热口增加散热面积且实现减重效果。第二散热口增加散热面积且实现减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适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军用电源适配器
,特别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源适配器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电源适配器有很多行业都能用得到,如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工控设备、通讯设备、电力设备、医疗设备、半导体制冷制热、空气净化器,电子冰箱,通讯设备,视听产品,电脑机箱,数码产品等领域。
[0003]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内设有多种电子元件,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电子元件会出现发热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常见的电源适配器在壳体内部填充散热胶,以吸收壳体内其他电子器件的热量,但是对于军用电源适配器比常规的电源适配器体积大,使用散热胶填充则会占用空间,电子元件的热量较为集中,散热胶的散热效率较慢,散热效果不佳,影响产品的性能。而作为军工设备的电源适配器电流输出较大,发热情况也较严重,常规的散热方式满足不了军用电源适配器散热能力,且军用电源适配器的体积和结构比常规的电源适配器大,不方便携带。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轻质以及散热能力高的电源适配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电源适配器重量大,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板、壳罩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位于壳罩上方,所述壳罩外侧壁均设置有散热凹槽,所述壳罩底部开设有防滑座,所述壳罩的正面位于防滑座上方于散热凹槽下方开设有第一散热口,所述壳罩的后面位于上方防滑座于散热凹槽下方开设有第二散热口,所述下盖板位于壳罩下方。
[0007]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四周端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壳罩上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螺纹孔,上盖板通过第一螺纹孔与壳罩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所述上盖板上端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连接端与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柱通过第一定位块固定在上盖板端面侧壁,所述连接柱呈U形状,所述连接柱两侧壁开设有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把手的连接端镶嵌于连接柱的U型槽内,把手与连接柱通过第三螺纹孔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防滑座底壁开设有第五螺纹孔,所述下盖板位于壳罩下方,其开设有与第五螺纹孔对应的第四螺纹孔,所述下盖板通过第五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与壳罩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壳罩右侧壁连接有连接引脚,所述连接引脚通过第二定位块与壳罩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引脚内侧连接有与其平行的安装接线头,所述安装接线头贯穿壳罩右侧壁。
[0011]优选地,所述壳罩左侧壁连接有固定头。
[0012]优选地,所述下盖板开设有第六螺纹孔,所述下盖板开设有出风口。
[0013]优选地,所述防滑座呈多个凸起的条形结构,凸起的结构之间是空腔结构,所述下盖板底部设置有与防滑座凸起条形结构对应排列的凸块,所述凸块底部轴面与凸起的条形结构的底部轴面平行。
[0014]优选地,所述防滑座和凸块边缘设置倒角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上盖板、壳罩下盖板是5A06材质。
[0016]优选地,所述把手是不锈钢材质。
[0017]本技术电源适配器技术指标如下:
[0018]1.高温试验
[0019]按GJB 150.4A

2009《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高温试验》的相关规定,其中:
[0020]a)高温工作试验温度:+65℃(恒温2小时测试);
[0021]b)高温贮存试验温度:+70℃(随整机测试)。
[0022]注:在环境温度60℃、1120W/m2太阳辐照条件下可正常工作。
[0023]2. 低温试验
[0024]按GJB 150.4A

2009《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试验》的相关规定,其中:
[0025]a)低温工作环境温度:

40℃(恒温2小时测试);
[0026]b)低温贮存试验温度:

45℃(随整机测试)。
[0027]高温高湿工作试验
[0028]第一阶段:+40℃、95%相对湿度,不小于2h;
[0029]第二阶段:+50℃、95%相对湿度,不小于2h;
[0030]第三阶段:+60℃、95%相对湿度,不小于2h。
[0031]3. 盐雾试验
[0032]按照GJB150.11A的规定进行试验,浓度5%(
±
1%),试验两个周期,一个周期48h(24小时盐雾、24小时干燥)。
[0033]4.振动试验
[0034]按照GJB150 16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振动试验》;振动方向:X、Y、Z轴,振动时间为每个轴向30min。
[0035]5.高温高湿存储试验
[0036]交变,每周期24h,至少10周期。
[0037]6.防砂尘
[0038]采用防砂尘设计措施,满足沙漠环境条件使用。参考GJB150.12A

2009砂尘环境试验要求:
[0039]吹尘:吹尘速度8.9m/s,10.6g/m3
±
7g/m3,常温6小时,高温6小时;
[0040]吹砂:吹砂速度18m/s

29m/s,2.2g/m3
±
0.5g/m3,至少90min。
[0041]7.淋雨
[0042]1.7mm/min,淋雨角度与顶面和侧面成45
°
,淋雨时间1h。
[0043]8.太阳辐射
[0044]按照GJB150 7A

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太阳辐射试验》,进行日循环试验,满足循环A1类条件要求,外露表面涂层不开裂、粉化、脱落和分层,设备可正常工
作。
[0045]9.重量
[0046]重量≤5kg。
[0047]10.尺寸
[0048]电源适配器尺寸:≤310mm
×
165mm
×
82mm。
[004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0]1、本技术中,上盖板、壳罩和下盖板三个部分连接组成壳体,方便壳体拆装,壳罩外侧壁设置的散热凹槽可以减重壳罩的重量,同时凹槽的设计,使得原本壳罩平整的表面增加了表面积,从而使得热量分散在各部件上,提高热量释放,因此散热凹槽的设计增加了散热面积和减重的效果。壳罩底部开设防滑座,防止移动,所述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可供散热,也可能通风,提高热量释放的速度。本技术开设有多处散热设计,能有效快速的提供电源降温的效果。
[0051]2、本技术中,通过上盖板设置的把手,方便电源的搬动,同时便于打开上盖板,连接柱通过与第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板(1)、壳罩(2)和下盖板(3),所述上盖板(1)位于壳罩(2)上方,所述壳罩(2)外侧壁均设置有散热凹槽(6),所述壳罩(2)底部开设有防滑座(5),所述壳罩(2)的正面位于防滑座(5)上方于散热凹槽(6)下方开设有第一散热口(4),所述壳罩(2)的后面位于上方防滑座(5)于散热凹槽(6)下方开设有第二散热口(26),所述下盖板(3)位于壳罩(2)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四周端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所述壳罩(2)上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7)对应的螺纹孔,上盖板(1)通过第一螺纹孔(7)与壳罩(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上端面设置有把手(8),所述把手(8)连接端与连接柱(10)连接,所述连接柱(10)通过第一定位块(12)固定在上盖板(1)端面侧壁,所述连接柱(10)呈U形状,所述连接柱(10)两侧壁开设有对应的第三螺纹孔(11),所述把手(8)的连接端镶嵌于连接柱(10)的U型槽内,把手(8)与连接柱(10)通过第三螺纹孔(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武江常绪姚青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