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少淳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095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9
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康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现有的临床脊柱牵引装置功能单一,悬挂结构的牵引辅助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脊柱形变很难直接承受这种不易控制力度的作用力,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而平躺类辅助牵引装置使用时无法在使用时配合针灸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局限性较大,疗效一般的问题,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右侧上部设有第二固定体,第二固定体的前后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固定体,板体的前侧滑动连接有头枕,板体的后侧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一固定体可随第二锥齿轮的转动而同时向右侧移动,头枕可随第二锥齿轮的转动而向前侧移动。而向前侧移动。而向前侧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康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脊柱是人体的重要骨骼组织,其对身体的上半身起主要支撑作用,同时脊柱内还有中枢神经组织,当脊柱发生变形时,极易压迫中枢神经,继而诱发各种并发症,而脊柱的形变多因劳累或各种不规范的坐姿导致,而大多数的脊柱形变可以通过临时牵引,配合针灸等治疗进行慢性的矫正,可恢复至正常,现有的临床牵引装置多为悬挂结构及平躺床体类,悬挂结构的牵引辅助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脊柱形变很难直接承受这种不易控制力度的作用力,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而平躺类辅助牵引装置使用时无法在使用时配合针灸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局限性较大,疗效一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康复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现有的临床脊柱牵引装置功能单一,悬挂结构的牵引辅助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脊柱形变很难直接承受这种不易控制力度的作用力,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而平躺类辅助牵引装置使用时无法在使用时配合针灸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局限性较大,疗效一般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右侧上部设有第二固定体,第二固定体的前后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固定体,板体的前侧滑动连接有头枕,板体的后侧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一固定体可随第二锥齿轮的转动而同时向右侧移动,头枕可随第二锥齿轮的转动而向前侧移动。
[0005]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板体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体,第三固定体的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第三固定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第一滑杆的前端和第二固定体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左端啮合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板体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的右端同轴固接有蜗轮,蜗轮的上端啮合有蜗杆,蜗杆和板体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后侧下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连杆的上端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和板体滑动连接,第二锥齿轮的前端同轴固定有第一连杆,第一滑杆的中部和第一连杆的下部滑动连接,第二滑杆的中部和第一连杆的上部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头枕的上端中部设有第一开孔,头枕的右侧下端中部设有透气孔,头枕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头枕的右端和第二滑杆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常规现有的临床脊柱牵引装置功能单一,悬挂结构的牵引辅助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脊柱形变很难直接承受这种不易控制力度的作用力,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而平躺类辅助牵引装置使用时无
法在使用时配合针灸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局限性较大,疗效一般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前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板体下侧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头枕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第一连杆和板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扶手;4、头枕;5、固定带;6、第一滑块;7、第二滑块;8、第一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10、蜗轮;11、蜗杆;12、板体;13、第一滑杆;14、第一固定体;15、第二固定体;16、透气孔;17、第三固定体;18、第一开孔;19、第一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本技术包括板体12,所述板体12的右侧上部设有第二固定体15,第二固定体15的前后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固定体14,板体12的前侧滑动连接有头枕4,板体12的后侧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9,第一固定体14可随第二锥齿轮9的转动而同时向右侧移动,头枕4可随第二锥齿轮9的转动而向前侧移动。
[0018]本技术可在患者进行中医针灸脊柱康复治疗时,为其提供较好的使用体验,且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需要控制牵拉强度,使用时,患者需先趴在板体12上,将脸部压在头枕4中部,脚踝处从对应的两个第一固定体14中间穿过,卡在两个第一固定体14处,便于进行牵拉操作,然后第二锥齿轮9开始转动,带动带动第一固定体14向右侧移动,同时带动头枕4向前侧移动,且第一固定体14向右侧移动的速度速度高于头枕4向左侧的移动速度,以防患者颈部不适,直至牵拉程度满足患者需要,然后医护人员便可以在患者的背部进行针灸操作,满足使用需求,降低了患者受到二次伤害的可能。
[0019]所述板体12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1,第一支架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扶手3,板体12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体17,第三固定体17的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13,第三固定体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2,第一滑杆13的前端和第二固定体15固定连接。
[0020]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起支撑作用,患者使用时可手扶扶手3,加强稳定性,当进行牵拉操作时,第一滑杆13在第三固定体17内向右侧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固定体14向右侧移动。
[0021]所述第二锥齿轮9的左端啮合有第一锥齿轮8,第一锥齿轮8和板体12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8的右端同轴固接有蜗轮10,蜗轮10的上端啮合有蜗杆11,蜗杆11和板体12转动连接。
[0022]开始牵拉操作时,转动蜗杆11,蜗杆11转动带动蜗轮10转动,蜗轮10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8同步转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9转动。
[0023]所述板体12的后侧下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第一连杆19的上端设有第二滑块7,第二滑块7和板体12滑动连接,第二锥齿轮9的前端同轴固定有第一连杆19,第一滑杆13
的中部和第一连杆19的下部滑动连接,第二滑杆的中部和第一连杆19的上部滑动连接。
[0024]第二锥齿轮9转动带动第一连杆19左右翻转,第一连杆19的上端的开孔挤压第二滑块7中部的凸起带动第二滑块7向右侧移动,第一连杆19的下端的开孔挤压第一滑块6中部的凸起带动第一滑块6向左侧移动,如图5所示,由于第二锥齿轮9和第一连杆19的同轴固接点位于第一连杆19的中部靠下位置,所以第一连杆19在翻转时,其上端带动第二滑块7向右侧的移动速度高于第一滑块6向左侧的移动速速,避免了患者颈部不适。
[0025]所述头枕4的上端中部设有第一开孔18,头枕4的右侧下端中部设有透气孔16,头枕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5,头枕4的右端和第二滑杆固定连接。
[0026]头枕4上部均为软质材料,第一开孔18的存在不会使患者脸部压上后产生不适,固定带5可以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到头枕4上,同时透气孔16的存在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平稳,为牵引治疗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康复装置,包括板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2)的右侧上部设有第二固定体(15),第二固定体(15)的前后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固定体(14),板体(12)的前侧滑动连接有头枕(4),板体(12)的后侧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9),第一固定体(14)可随第二锥齿轮(9)的转动而同时向右侧移动,头枕(4)可随第二锥齿轮(9)的转动而向前侧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2)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1),第一支架(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扶手(3),板体(12)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体(17),第三固定体(17)的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13),第三固定体(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2),第一滑杆(13)的前端和第二固定体(1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脊柱牵引康复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少淳田恬葛睿刘苑露李康
申请(专利权)人:郭少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