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088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包括浅层气浮和滤池,其中浅层气浮在传统气浮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旋转布水、浮渣收集、清水收集、刮泥的运行方式,运用了“浅层理论”和“零速原理”,使得废水中的悬浮物和絮体快速浮到池体表面,实现废水的净化,所述浅层气浮采用部分回流溶气,溶气水与进水管路混合后沿中心旋转进入气浮池,所述的滤池设在浅层气浮下层,滤池呈圆形布置,采用下向流等速过滤方式。通过池内设置的均质滤料对废水进行过滤,过滤产水汇集进入清水区后外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将浅层气浮和过滤工艺置于一个单体构筑物内,实现了废水的“混凝气浮+过滤”的组合式深度净化处理,提高了污水处理构筑物的空间利用率,节省工程建设投资和占地面积。工程建设投资和占地面积。工程建设投资和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给排水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溶气气浮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及废水处理中,它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难以沉淀的轻浮絮体。处理能力大、效率高、占地少、使用范围广,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印染、造纸、炼油、皮革、钢铁、机械加工、淀粉、食品等污水处理。
[0003]目前的气浮滤池技术是将溶气浮选技术和滤池技术结合在一起,在一个处理池中同时兼备气浮和过滤工艺过程。气浮滤池上部为矩形溶气浮选池,下部为滤池,具有组合处理精度高、建设投资低和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但存在着将气浮和过滤简单结合在一起,絮体上升流速和水流向下过滤速度相互影响,滤池布配水不均匀,反冲洗不彻底,造成处理效果差,滤池堵塞、过滤周期缩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浅层气浮机,滤池,所述浅层气浮机分为气浮机本体和配套的溶气系统,气浮机本体内部设置旋转布水机构、清水收集管、浮渣收集斗、隔流圈、溢流堰、浮渣罐、泥斗与驱动装置,所述的浅层气浮机在分离区底部设置了污泥斗,所述滤池分为进水区、清水区和过滤区,所述滤池中部包含上层进水区和下层清水区,上层进水区与气浮出水相连,并连接反洗排水管和配水槽,下层清水区连接产水管、反洗进水管和反洗进气管,所述过滤区包含配水槽、滤料、滤板、滤帽、配水配气槽和反洗排水槽等,所述滤料和滤板在滤池中分区域、呈扇形均匀布置,滤料层上部对应布置配水槽,所述滤板底部空间为支撑过滤区的安装和维护区域,所述配水配气槽和反洗排水槽设置在过滤区中间,分别连接滤池中部的进水区和清水区,所述配水配气槽通过底部配水孔和顶部配气孔分别对过滤产水和反洗进水、反洗进气进行分配,所述反洗排水槽对反冲洗产生的废水进行溢流收集后排放。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水、产水、反洗进水、反洗排水、反洗进气管路上设置自动阀门,过滤池内设置液位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浅层气浮机安装于过滤池上部,与滤池合建。
[0009]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层气浮机水力停留时间5

10min,表面负荷6

8m3/m2/h,溶气水回流比为30%

50%。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滤料选用粒径为0.5

1.2mm的石英砂或海砂,均匀系数K80<2.0,滤层高度0.8

1.2m。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滤池采用圆形布置,下向流等速过滤的运行方式,滤池内的滤板和
滤料分区域、呈扇形均匀布置。
[0012]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滤速为8

10m/h,与浅层气浮机的表面负荷匹配,使得上下两个构筑物保持同径。
[0013]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冲洗,气洗强度13

17L/(m2∙
s),水洗强度4

8L/(m2∙
s)。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滤头为长柄结构,材质为ABS或不锈钢。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池内设置的均质滤料对废水进行过滤,过滤产水汇集进入清水区后外排。本技术设计将浅层气浮和过滤工艺置于一个单体构筑物内,实现了废水的“混凝气浮+过滤”的组合式深度净化处理,提高了污水处理构筑物的空间利用率,节省工程建设投资和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上层气浮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的下层滤池的配水槽、反洗排水槽平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的下层滤池的滤板、滤料平面示意图。
[0022]图中:1.浅层气浮机、2.滤池、3.气浮进水口、4.排渣出口、5.回流出口、6.反洗进水口、7.反洗排水口、8.出水口、9、反洗进气口、10.排泥口、11.气浮出水口、101.旋转布水机构、102.清水收集管、103.浮渣收集斗、104.隔流圈、105.溢流堰、106.浮渣罐、107.泥斗、108.驱动装置、109、气浮池壁、201.进水区、202.清水区、203.过滤区、204.配水槽、205.滤料、206.滤板、207.滤帽、208.配水配气槽、209.反洗排水槽、210.配气孔、211.配水孔、212.液位计、213.过滤池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包括:浅层气浮机,所述浅层气浮机分为气浮机本体和配套的溶气系统,气浮机本体内部设置旋转布水机构、清水收集管、浮渣收集斗、隔流圈、溢流堰、浮渣罐、泥斗、驱动装置等。在分离区底部设置了污泥斗,定时排除沉淀污泥。
[0025]滤池,滤池分为进水区、清水区和过滤区。滤池中部包含上层进水区和下层清水区,上层进水区与气浮出水相连,并连接反洗排水管和配水槽;下层清水区连接出水口、反洗进水口和反洗进气口。过滤区包含配水槽、滤料、滤板、滤帽、配水配气槽和反洗排水槽等;滤料和滤板在滤池中分区域、呈扇形均匀布置,滤料层上部对应布置配水槽;滤板底部空间为支撑过滤区的安装和维护区域;配水配气槽和反洗排水槽设置在过滤区中间,分别连接滤池中部的进水区和清水区;配水配气槽通过底部配水孔和顶部配气孔分别通过过滤出水口和反洗进水口、反洗进气口进行气水分配;反洗排水槽对反冲洗产生的废水进行溢流收集后排放。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例实施的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原水经过投加混凝剂后,在机械搅拌、水泵混合或管道混合等方式下,完成原水中疏水性污染物和混凝剂的混凝反应,然后投加助凝剂将微小絮团相互碰撞聚集、成团形成密度和体积较大的絮团,在溶气水的回流作用下混合进入浅层气浮机内,加药混凝和溶气水回流均在进水管内完成。混合后的溶气水经过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浅层气浮机(1)和滤池(2),所述浅层气浮机(1)分为气浮机本体和配套的溶气系统,气浮机本体内部设置旋转布水机构(101)、清水收集管(102)、浮渣收集斗(103)、隔流圈(104)、溢流堰(105)、浮渣罐(106)、泥斗(107)与驱动装置(108),所述的浅层气浮机(1)在分离区底部设置了污泥斗(107),所述滤池(2)分为进水区(201)、清水区(202)和过滤区(203),所述滤池(2)中部包含上层进水区(201)和下层清水区(202),上层进水区(201)与气浮出水相连,并连接反洗排水管和配水槽(204),下层清水区(202)连接产水管、反洗进水管和反洗进气管,所述过滤区(203)包含配水槽(204)、滤料(205)、滤板(206)、滤帽(207)、配水配气槽(208)和反洗排水槽(209),所述滤料(205)和滤板(206)在滤池(2)中分区域、呈扇形均匀布置,滤料(205)层上部对应布置配水槽(204),所述滤板(206)底部空间为支撑过滤区(203)的安装和维护区域,所述配水配气槽(208)和反洗排水槽(209)设置在过滤区(203)中间,分别连接滤池(2)中部的进水区(201)和清水区(202),所述配水配气槽(208)通过底部配水孔(211)和顶部配气孔(210)分别对过滤产水和反洗进水、反洗进气进行分配,所述反洗排水槽(209)对反冲洗产生的废水进行溢流收集后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净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玮赵英杰温瑛郭非凡
申请(专利权)人: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