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冷组件、冷链箱及具有其的冷链运载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86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冷组件、冷链箱及具有其的冷链运载工具,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的风路;蓄冷单元,所述蓄冷单元位于所述风路内;位于所述风路内的防冷气外泄结构,沿风路的延伸方向,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位于所述蓄冷单元和所述第一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风口低于所述蓄冷单元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开口的底部设置向上凸伸的防漏冷条,箱体内的冷气向外流动时被所述防漏冷条挡住,并改变流动路线,可以减少底部空气与外界空气的相对流动,减少箱体内的冷量损失。箱体内的冷量损失。箱体内的冷量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冷组件、冷链箱及具有其的冷链运载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冷链物流配送
,尤其涉及一种供冷组件、冷链箱及具有其的冷链运载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冷藏车是保证海鲜、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冷链运输工具,但是冷藏车成本高,且国内冷藏车保有量少,不能满足全国的运输需求。而调查来看,不具有冷藏功能的货车保有量很大,从最初一公里、干线运输、最后一公里能够实现无缝衔接的全程配送。如何利用现有的货车,在需要时对其进行低成本改造,实现冷藏运输是解决当下冷链运输的一大关键。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供冷组件、冷链箱及具有其的冷链运载工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冷组件、冷链箱及具有其的冷链运载工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供冷组件,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的风路;
[0008]蓄冷单元,所述蓄冷单元位于所述风路内;
[0009]位于所述风路内的防冷气外泄结构,沿风路的延伸方向,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位于所述蓄冷单元和所述第一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风口低于所述蓄冷单元的顶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包括隔风板,所述隔风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之间的壳体上、顶端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且高于所述第一风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隔风板的顶端距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距离介于2cm~所述隔风板的1/2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风板包括竖隔板,所述竖隔板的底端通过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之间的壳体上、顶端高于所述第一风口,所述蓄冷单元与所述第一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竖隔板的两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竖隔板背向所述第一开口所在侧倾斜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还包括用以延长风路的延长风路结构,所述延长风路结构位于所述隔风板与所述蓄冷单元之间、或位于所述隔风板与所述第一风口之间;
[0015]和/或,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还包括阻止空气自所述蓄冷单元处向所述第一风口流动的阻风结构。
[0016]进一步地,和/或,所述第一风口、所述第二风口采用如下任意一项设置方式:
[0017]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部的中下部或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风口位
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风口、所述第二风口沿所述壳体的对角设置;
[0018]或,所述壳体包括顶壁、侧壁,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侧壁的中下部,所述第二风口位于所述顶壁上;
[0019]或,所述壳体包括顶壁、侧壁、底壁,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风口位于所述顶壁上;
[0020]和/或,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可拆卸设置。
[0021]进一步地,所述供冷组件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壳体内,或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壳体外。
[0022]一种冷链箱,包括箱体、所述的供冷组件,所述供冷组件位于所述箱体内,或所述供冷组件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与所述箱体连通。
[0023]一种冷链运载工具,包括所述的冷链箱;所述冷链运载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冷链运输车、冷链运输船、冷链运输飞机。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所述风路内设计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沿风路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蓄冷单元和所述第一风口之间,可以配合使用的风机停止工作时,避免蓄冷单元处的冷气会通过较低的所述第一风口向外泄漏,造成冷量的泄漏和外部环境的温度过低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供冷组件的立体图;
[0026]图2是图1的分解图;
[0027]图3是图1移除固持结构后的另一立体图;
[0028]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分截面图;
[0030]图6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于图5视角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于图5视角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于图5视角的示意图;
[0033]图9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于图5视角的示意图;
[0034]图10是本技术一冷链运载工具的示意图;
[0035]图11是图10的后视图,未图示门体;
[0036]图12是图11的截面图,移除了部分供冷组件;
[0037]图13是图12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8]其中,100

供冷组件,1

壳体,10

风路,11

第一风口,12

第二风口,13

顶壁,14

侧壁,15

底壁,16

固定结构,2

蓄冷单元,3

防冷气外泄结构,31

隔风板,311

竖隔板,312

固定板,4

延长风路结构,5

阻风结构,200

冷链箱,201

分隔板,202

储物室,203

供冷室,204

第二开口,300

冷链运载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
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40]在本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0041]为方便描述,按照供冷组件100在实际使用过程的方位,定义下方和上方。
[0042]请参阅图1~图8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冷组件100,其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蓄冷单元2和防冷气外泄结构3。
[0043]其中,所述壳体1设有第一风口11、第二风口12、连通所述第一风口11与所述第二风口12的风路10;所述蓄冷单元2位于所述风路10内。本技术的供冷组件100优选搭配风机使用。
[0044]风机工作时,以第一风口11为进风口,第二风口12为出风口为例,外部环境的热空气从第一风口11进入壳体1内,沿风路10流动并与蓄冷单元2进行热交换获得冷量,降温后的空气从第二风口12流出所述壳体1,给外部环境提供冷气。
[0045]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口11位于所述壳体1的侧部的中下部或所述壳体1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的风路;蓄冷单元,所述蓄冷单元位于所述风路内;位于所述风路内的防冷气外泄结构,沿风路的延伸方向,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位于所述蓄冷单元和所述第一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风口低于所述蓄冷单元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包括隔风板,所述隔风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之间的壳体上、顶端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且高于所述第一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风板的顶端距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距离介于2cm~所述隔风板的1/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风板包括竖隔板,所述竖隔板的底端通过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之间的壳体上、顶端高于所述第一风口,所述蓄冷单元与所述第一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竖隔板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隔板背向所述第一风口所在侧倾斜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冷气外泄结构还包括用以延长风路的延长风路结构,所述延长风路结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红彭显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