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74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包括底座和通口,所述底座的顶部后方连接有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的内侧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固接有节能泵,所述底座的顶部前端固接有方架,所述方架的内壁连接有支撑结构,该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通过控制结构中把手带动第一螺杆转动,转动的第一螺杆带动底部的竖筒转动,转动的竖筒通过圆槽带动皮带转动,转动的皮带使多个竖筒转动,从而实现多个第一螺杆转动,进而使套板向上移动,移动的套板带动支架向上移动,解决连接冲突,确保正常使用,提高了实用性,竖板对进行支撑,同时曲块对管道外壁底部进行支撑,防止连接处的管道下坠拉扯,保证管道与节能泵的连接稳定。保证管道与节能泵的连接稳定。保证管道与节能泵的连接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


[0001]本技术涉及节能泵
,具体为一种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

技术介绍

[0002]节能泵不同于单一变频等其他节能技术"以降低效率、达到低能耗",它解决了热油循环系统普遍存在的"高能耗、低效率"的技术难题,现有的节能泵在使用时,泵体高度固定,连接时会发生管道对接冲突,影响正常使用,降低了实用性,同时管道没有支撑,会对连接处造成下坠拉扯,影响连接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节能泵在使用时,泵体高度固定,连接时会发生管道对接冲突,影响正常使用,降低了实用性,同时管道没有支撑,会对连接处造成下坠拉扯,影响连接稳定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包括底座和通口,所述底座的顶部后方连接有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的内侧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固接有节能泵,所述底座的顶部前端固接有方架,所述方架的内壁连接有支撑结构。
[0005]优选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竖筒、圆槽、皮带、第一螺杆、把手和套板,所述竖筒的外壁底部与底座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竖筒的外壁下方加工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与皮带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竖筒的顶部与第一螺杆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与把手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与套板的内壁螺纹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套板的内侧与支架的外壁相固接。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加工有多个通口。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滑块、竖板和曲块,所述滑块的外壁与方架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滑块的顶部外侧与竖板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竖板的顶部与曲块的底部外侧。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通过控制结构中把手带动第一螺杆转动,转动的第一螺杆带动底部的竖筒转动,转动的竖筒通过圆槽带动皮带转动,转动的皮带使多个竖筒转动,从而实现多个第一螺杆转动,进而使套板向上移动,移动的套板带动支架向上移动,解决连接冲突,确保正常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0010]通过支撑结构中外界管道与节能泵前方连接后,竖板对进行支撑,同时曲块对管道外壁底部进行支撑,防止连接处的管道下坠拉扯,保证管道与节能泵的连接稳定。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竖筒、第一螺杆和把手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竖筒、圆槽和第一螺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1中方架、滑块和竖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4中A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座,2、控制结构,201、竖筒,202、圆槽,203、皮带,204、第一螺杆,205、把手,206、套板,3、支撑结构,301、滑块,302、竖板,303、曲块,3a1、圆筒,3a2、第二螺杆,4、通口,5、方架,6、支架,7、节能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包括底座1和通口4,底座1的顶部后方连接有控制结构2,控制结构2的内侧固接有支架6,支架6的内壁固接有节能泵7,节能泵7型号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取,内部嵌有铬金属增耐高温性能,底座1的顶部前端固接有方架5,方架5的内壁连接有支撑结构3。
[0020]控制结构2包括竖筒201、圆槽202、皮带203、第一螺杆204、把手205和套板206,竖筒201的外壁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转动相连,竖筒201受力通过底座1顶部轴承进行转动,竖筒201的外壁下方加工有圆槽202,圆槽202的内壁与皮带203的内壁转动相连,第一竖筒201转动通过圆槽202配合皮带203带动其他的竖筒201进行转动,竖筒201的顶部与第一螺杆204的底部相固接,第一螺杆204的顶部与把手205的底部相固接,把手205便于带动第一螺杆204转动,第一螺杆204的外壁与套板206的内壁螺纹连接;
[0021]通过控制结构2中把手205带动第一螺杆204转动,转动的第一螺杆204带动底部的竖筒201转动,转动的竖筒201通过圆槽202带动皮带203转动,转动的皮带203使多个竖筒201转动,从而实现多个第一螺杆204转动,进而使套板206向上移动,移动的套板206带动支架6向上移动,解决连接冲突,确保正常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0022]套板206的内侧与支架6的外壁相固接,底座1的顶部加工有多个通口4,支撑结构3包括滑块301、竖板302和曲块303,滑块301的外壁与方架5的内壁滑动卡接,滑块301受力通过方架5内壁前后滑动,滑块301的顶部外侧与竖板302的底部相固接,竖板302的顶部与曲块303的底部外侧;
[0023]通过支撑结构3中外界管道与节能泵前方连接后,竖板对进行支撑,同时曲块对管道外壁底部进行支撑,防止连接处的管道下坠拉扯,保证管道与节能泵的连接稳定。
[0024]工作原理:
[0025]本实例中,在使用该泵体时,先使底座1与连接面贴合,然后螺栓穿过通口4与连接面连接,接着配合把手205带动第一螺杆204转动,转动的第一螺杆204带动底部的竖筒201转动,转动的竖筒201通过圆槽202带动皮带203转动,转动的皮带203使多个竖筒201转动,从而实现多个第一螺杆204转动,进而使套板206向上移动,移动的套板206带动支架6向上移动,从而实现节能泵7的高度调节,然后将外界管道与节能泵7连接口进行连接,同时前方连接口连接的管道底部与曲块303的内壁相贴合,实现连接管道的支撑。
[0026]实施例2
[0027]请参阅图1、4和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支撑结构3还包括圆筒3a1和第二螺杆3a2,圆筒3a1的外壁与滑块301的内壁转动相连,圆筒3a1的内壁与第二螺杆3a2的外壁螺纹连接,第二螺杆3a2的外侧分别与方架5的内壁前后两侧相固接,通过支撑结构3中圆筒3a1在第二螺杆3a2的外壁前后转动,进而带动滑块301在方架5的内壁前后移动,移动的滑块301配合竖板302带动曲块303移动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支撑位置,消除了使用局限性。
[0028]工作原理:
[0029]在曲块303与管道外壁支撑冲突时,使圆筒3a1在第二螺杆3a2的外壁前后转动,进而带动滑块301在方架5的内壁前后移动,移动的滑块301配合竖板302带动曲块303移动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包括底座(1)和通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后方连接有控制结构(2),所述控制结构(2)的内侧固接有支架(6),所述支架(6)的内壁固接有节能泵(7),所述底座(1)的顶部前端固接有方架(5),所述方架(5)的内壁连接有支撑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效耐高温型节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2)包括竖筒(201)、圆槽(202)、皮带(203)、第一螺杆(204)、把手(205)和套板(206),所述竖筒(201)的外壁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竖筒(201)的外壁下方加工有圆槽(202),所述圆槽(202)的内壁与皮带(203)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竖筒(201)的顶部与第一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民杜继锁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爱民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