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贵森专利>正文

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和盖板和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044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建井盖领域,尤其涉及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和盖板和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中心杆(501)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10);在固定块(510)上布置有锥形弹簧(509);锥形弹簧(509)上方顶着储水盒(508),储水盒(508)中部包含一中心滑动导管(511),中心滑动导管(511)沿着围绕中部的中心杆(501)上下滑动,储水盒(508)下方包含排水孔(512),固定导向销(506)下方的部分穿过该排水孔(512),固定导向销(506)的上方的直径比下方的直径大,在固定导向销(506)上方布置有围绕中心杆的弹簧(505),弹簧(505)上方抵住滤网支架(503)。弹簧(505)上方抵住滤网支架(503)。弹簧(505)上方抵住滤网支架(50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和盖板和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建井盖领域,尤其涉及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和盖板和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面临突如其来的暴雨或汛期的持续降雨,下水井盖若不能及时的排出积水便会形成内涝,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本技术是一种可以自动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排水,且排水量大,可以有效的防止或解决内涝积水问题。
[0003]传统的下水井盖在排水时,通常都需借助人工主动的打开井盖进行排水。部分新型的可自动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要么体积大、成本高、安装也较麻烦,经济适用性较差。要么结构复杂,采用了气动或电动控制机构,没有考虑到应用场景,因为积水里是带有很多泥沙、砂石或垃圾等杂物的,这些杂物很容易造成气动或电动机构卡滞,从而导致装置不能正常工作,其实际运用性和推广性也较差。
[0004]另外,上述的部分新型排水装置中大多采用机构向上伸出的形式,其弊端在于:一是机构伸出后由于没有滤网过滤,很容易被大大小小的杂物卡住,导致无法缩回。二是伸出的机构没有保护装置或警示标识,尤其是在夜间且有积水的情况下,机构很容易被车辆碾压而造成损坏,甚至是造成交通事故。
[0005]余东安在2016

02

20在《第二课堂(C)》的期刊上发表了《新型耐压井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和盖板和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r/>[0007]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8]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的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水机构包含中心杆501,中心杆501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510;
[0009]在固定块510上布置有锥形弹簧509;
[0010]锥形弹簧509上方顶着储水盒508,储水盒508中部包含一中心滑动导管511,中心滑动导管511沿着围绕中部的中心杆501上下滑动,储水盒508下方包含排水孔512,固定导向销506下方的部分穿过该排水孔512,固定导向销506的上方的直径比下方的直径大,固定导向销506固定连接着支撑套504,支撑套504上方固定连接着滤网支架503,滤网支架503上包含多个孔,在滤网支架503上方布置有弧形的滤网502;滤网支架503和弧形的滤网502能顺着中心杆501 下滑;
[0011]在固定导向销506上方布置有围绕中心杆的弹簧505,弹簧505 上方抵住滤网支架503。
[0012]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固定导向销506的圈壁的上方的壁厚和圈壁的下方的壁厚之间包含渐变段。
[0013]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中心杆501上方为螺纹段。
[0014]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盖板上包含一个以上的排水孔301,在排水孔301的下方安装着如上所述的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
[0015]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与盖板3通过铰链2连接,盖板3可以绕铰链2转动实现盖板3的打开和关闭功能;盖板3为如上所述的盖板。
[0016]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三角锁4,底座1与盖板3能够通过三角锁4锁紧,能够实现盖板3的防盗和防止随意开启的功能。
[0017]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底座1包含外部加强筋101、内部加强筋102、和U型槽孔103;外部加强筋101、内部加强筋102、和U型槽孔103三者分别铸造在底座1上;其中,外部加强筋101共八个,外部加强筋101为三角形状,八个外部加强筋101均匀分布在底座1的外圆柱面和底面垂直相交处;内部加强筋102共八个,呈长方体形状,内部加强筋102均匀分布在底座1的内圆柱面上,内部加强筋102位于盖板支撑台阶面的正下方。
[0018]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在底座1与盖板3的盖板支撑台阶面之间安装有橡胶隔垫6,橡胶隔垫6作用是减震降噪;
[0019]U型槽孔103共16个,U型槽孔103为U型环条形状,U型槽孔 103均匀分布在底座1的底面上。
[0020]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正面反光区302和背面反光区 304均喷涂有红色反光涂料;
[0021]标志识别区303内可以标识雨水或污水字样;盖板加强筋305铸造在盖板3的内表面。
[0022]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储水盒508在底部锥形弹簧 509的作用下迫使密封条507压住滤网502后与盖板3的内表面贴合,密封条507起到密封的作用;储水盒508底部的排水孔512与固定导向销506竖杆部分的渐变段相对且贴合。
[0023]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排水装置采用了向下打开的排水设计,6个排水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排水量大,且不需人工操作,可及时的进行自动排水。由于考虑的因素较全面,6个排水机构都安装在下水井盖板的内表面,并增加了格栅和滤网等结构,以及自身的优化设计,所以在整个排水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卡滞。再由于该排水机构是向下打开的,不会伸出地面,也避免了安全隐患,所以该排水机构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的防止或解决内涝积水问题。
[0024]另外,本排水装置可以解决传统的下水井盖在排水时需人工打开井盖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部分新型的可自动排水装置体积大、成本高,经济适用性较差的问题,或者是结构复杂,实际运用性和推广性也较差的问题。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
[0025]1.自动开关,排水方便,不会卡滞。2.排水孔多,排水量大,不易堵塞。
[0026]3.密封防臭,防止反水,环保卫生。4.橡胶隔垫,减震降燥,不扰生活。
[0027]5.反光涂料,警示提醒,安全可靠。6.防盗,防无故开启,防意外跌落。
[0028]7.维护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29]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0030]图1下水井盖装置正面示意图;
[0031]图2下水井盖装置打开位示意图;
[0032]图3排水机构示意图;
[0033]图4非排水状态时的排水机构示意图;
[0034]图5排水状态时的排水机构示意图;
[0035]图6滤网及滤网支架安装示意图。
[0036]其中:1.底座;2.铰链;3.盖板;301.排水孔;302.正面反光区; 303.标志识别区;4.三角锁;5.排水机构;6.橡胶隔垫;101.外部加强筋;102.内部加强筋;103.U型槽孔;304.背面反光区;305.加强筋;501.中心杆;502.滤网;503.滤网支架;504.支撑套;505. 弹簧;506.固定导向销;507.密封条;508.储水盒;509.锥形弹簧; 510.固定块;511.中心滑动导管;512.排水孔。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的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水机构包含中心杆(501),中心杆(501)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10);在固定块(510)上布置有锥形弹簧(509);锥形弹簧(509)上方顶着储水盒(508),储水盒(508)中部包含一中心滑动导管(511),中心滑动导管(511)沿着围绕中部的中心杆(501)上下滑动,储水盒(508)下方包含排水孔(512),固定导向销(506)下方的部分穿过该排水孔(512),固定导向销(506)的上方的直径比下方的直径大,固定导向销(506)固定连接着支撑套(504),支撑套(504)上方固定连接着滤网支架(503),滤网支架(503)上包含多个孔,在滤网支架(503)上方布置有弧形的滤网(502);滤网支架(503)和弧形的滤网(502)能顺着中心杆(501)下滑;在固定导向销(506)上方布置有围绕中心杆的弹簧(505),弹簧(505)上方抵住滤网支架(5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的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导向销(506)的上方的直径段和下方的直径段之间包含渐变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的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心杆(501)上方为螺纹段。4.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盖板上包含一个以上的排水孔(301),在排水孔(301)的下方安装着如权利要求1

3所述的双弹簧自调整下水结构。5.可自排水的下水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与盖板(3)通过铰链(2)连接,盖板(3)可以绕铰链(2)转动实现盖板(3)的打开和关闭功能;盖板(3)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贵森
申请(专利权)人:朱贵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